【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冶金行业地下水监测井高效辅助建井系统和建井方法
本专利技术一种冶金行业地下水监测井高效辅助建井系统和建井方法,属于冶金行业场地地下水环境调查与监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冶金行业地下水监测井的高效辅助建井装置系统及高质量建井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工业近几十年来的飞速发展和经济水平大幅提高,也同时带来巨大的土壤于地下水污染问题。冶金行业作为国家支柱型工业代表,其矿产开采及生产冶炼过程中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扩散迁移,易导致部分地下水收到严重污染。冶金工业具有原料种类复杂、工艺繁多、占地规模大的特点,尤其是有色行业中的原料和副产物中还含有大量重金属污染物,有机物。建厂早期由于环保设施缺失,导致跑冒滴漏现象频发,数十年的污染排放可能会对地下水造成严重危害,另外在冶金矿产开采及生产冶炼过程中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扩散迁移,导致部分地下水收到严重污染。随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废弃的工业场地的地下水调查及在产企业的地下水监测成为重点工作。监测井高质量建设是监测技术能准确实、有效施的基础,如何提高建井质量,得到更加准确的监测结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地下水监测井的高质量建设是保证地下水监测准确性的前提。监测井建井过程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1)监测井普通建井方式容易导致地下水采集器在井口内卡死或斜埋等现象,严重影响监测井的建设效率和采样的准确性。(2)监测井普通建井方式导致地下水采样管在下管过程中易被缠绕,使得预估实际填埋深度较为困难、不易保证采集器的放置深度;(3)监测井普通建井方式的填料均匀性不易保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冶金行业地下水监测井高效辅助建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地下水采集器的辅正装置、建井填料装置和提升装置;地下水采集器的辅正装置设置在所述监测井内,所述辅正装置包括辅正定位套筒(3)和圆筒笼状支架(4);辅正定位套筒(3)设置在圆筒笼状支架(4)内,地下水采集器(1)部分设置在辅正定位套筒(3)内,并且部分延伸出辅正定位套筒(3)的底端,并在圆筒笼状支架(4)中延伸;地下水采集器(1)的上部连接有地下水采样管(2)的一端;提升装置包括提升线(5),提升线(5)的下端与所述圆筒笼状支架(4)顶部相连接;建井填料装置包括填料漏斗托盘(6)和填充料过滤筛(7);填充料过滤筛(7)设置在监测井井口套管上端面,填料漏斗托盘(6)设置在填充料过滤筛(7)上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冶金行业地下水监测井高效辅助建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地下水采集器的辅正装置、建井填料装置和提升装置;地下水采集器的辅正装置设置在所述监测井内,所述辅正装置包括辅正定位套筒(3)和圆筒笼状支架(4);辅正定位套筒(3)设置在圆筒笼状支架(4)内,地下水采集器(1)部分设置在辅正定位套筒(3)内,并且部分延伸出辅正定位套筒(3)的底端,并在圆筒笼状支架(4)中延伸;地下水采集器(1)的上部连接有地下水采样管(2)的一端;提升装置包括提升线(5),提升线(5)的下端与所述圆筒笼状支架(4)顶部相连接;建井填料装置包括填料漏斗托盘(6)和填充料过滤筛(7);填充料过滤筛(7)设置在监测井井口套管上端面,填料漏斗托盘(6)设置在填充料过滤筛(7)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冶金行业地下水监测井高效辅助建井系统,其特征在于,圆筒笼状支架(4)包括第一圆盘式支撑部、第二圆盘式支撑部和第三圆盘式支撑部;第一圆盘式支撑部设置在圆筒笼状支架(4)的顶端,第三圆盘式支撑部设置在圆筒笼状支架(4)的底端,第二圆盘式支撑部设置在第一圆盘式支撑部和第三圆盘式支撑部之间;辅正定位套筒(3)设置在第一圆盘式支撑部和第二圆盘式支撑部之间,辅正定位套筒(3)和圆筒笼状支架(4)两者的轴线重叠,地下水采集器(1)延伸出辅正定位套筒(3)的部分在第二圆盘式支撑部和第三圆盘式支撑部之间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冶金行业地下水监测井高效辅助建井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圆盘式支撑部设置在第一圆盘式支撑部和第三圆盘式支撑部之间并且位于圆筒笼状支架(4)的下半部分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一种冶金行业地下水监测井高效辅助建井系统,其特征在于,辅正定位套筒(3)和圆筒笼状支架(4)为轻质合金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一种冶金行业地下水监测井高效辅助建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提升线(5)为带刻度的提升线。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一种冶金行业地下水监测井高效辅助建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提升装置还包括提升线提升滑轮(8)、提升装置吊环(9)、提升线卷线盘(10)和提升装置主体支架(11);提升装置主体支架(11)设置在监测井旁的地面上,提升线提升滑轮(8)和提升线卷线盘(10)均设置在提升装置主体支架(11)上,提升装置吊环(9)设置在提升线提升滑轮(8)的侧面,提升线(5)卷绕设置在提升线卷线盘(10)上,并且提升线(5)通过提升线提升滑轮(8)引导,用于引导下放与提升线(5)相连的所述辅正装置,地下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昌盛,卢光华,彭犇,田玮,刘长波,刘诗诚,夏春,吴洁,张硕,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