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1204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桩组件,包括:第一管桩,包括第一本体和与第一本体的一端连接的第一接头,第一接头的侧壁的外表面沿周向设置有第一裙板,第一裙板包括第一板体部和向内凸出于第一板体部的第一加厚部;第一端板,设置在第一接头的另一端;第二管桩,包括第二本体和与第二本体的一端连接的第二接头,第二接头的侧壁的外表面沿周向设置有第二裙板,第二裙板包括第二板体部和向内凸出于第二板体部的第二加厚部;第二端板,设置在第二接头的另一端;第二端板与第一端板固定连接且第二加厚部与第一加厚部在周向上重合;加强板,设置第一加厚部和第二加厚部的外部,固定连接第一裙板和第二裙板。保证了焊接的稳固性,进而保证了管桩连接的可靠性。

Pile 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桩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桩组件。
技术介绍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具有施工速度快、单桩承载力高、成桩质量好等优点,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受生产因素和运输条件的限制,管桩单节长度一般控制在15m以内,在某些地质条件较差的区域需要打入较长的管桩,管桩单节长度难以满足要求,因此需要开展接桩作业。人工焊接是一种常见的接桩方式,是将打入地下的前一根管桩顶端与后一根管桩的底端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的过程。现有的焊接接桩方式一般是对两个管桩端部连接处的周向焊接一圈,这种方式焊接的管桩不能承受水平方向作用力,抗弯能力较差;并且这种焊接方式受到施焊人员技能水平、焊条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接桩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进而使管桩连接的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管桩组件,以解决如何提升管桩固定连接的可靠性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桩组件,包括第一管桩,包括第一本体和与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连接的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管桩,包括第一本体和与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连接的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的侧壁的外表面沿周向设置有第一裙板,所述第一裙板包括第一板体部和向内凸出于所述第一板体部的第一加厚部;/n第一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头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端板的端面垂直于所述第一管桩的轴线并与所述第一裙板固定连接;/n第二管桩,包括第二本体和与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连接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的侧壁的外表面沿周向设置有第二裙板,所述第二裙板包括第二板体部和向内凸出于所述第二板体部的第二加厚部;/n第二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头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端板的端面垂直于所述第二管桩的轴线并与所述第二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管桩,包括第一本体和与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连接的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的侧壁的外表面沿周向设置有第一裙板,所述第一裙板包括第一板体部和向内凸出于所述第一板体部的第一加厚部;
第一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头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端板的端面垂直于所述第一管桩的轴线并与所述第一裙板固定连接;
第二管桩,包括第二本体和与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连接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的侧壁的外表面沿周向设置有第二裙板,所述第二裙板包括第二板体部和向内凸出于所述第二板体部的第二加厚部;
第二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头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端板的端面垂直于所述第二管桩的轴线并与所述第二裙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一端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加厚部与所述第一加厚部在周向上重合;
加强板,设置所述第一加厚部和第二加厚部的外部,所述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裙板和所述第二裙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裙板环绕所述第一接头的侧壁的外表面一周,所述第一加厚部设置有多个并沿周向间隔均布;
所述第二裙板环绕所述第二接头的侧壁的外表面一周,所述第二加厚部设置有多个并沿周向间隔均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桩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胜学王华兵张峰罗会平周兵张波王凯李浩马浩佳杨波刘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