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混晶结构与非基面织构的变形镁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9032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兼具混晶结构与非基面织构的变形镁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对变形镁合金板材进行热轧‑剪切‑连续弯曲,轧制道次压下量为10~15%,随后进行淬火;S2,切取淬火后的平整板材,重新加热至轧制温度,再将变形镁合金板材翻转180°使上、下面转换,然后进行热轧‑剪切‑连续弯曲,轧制道次压下量为10~15%,随后进行淬火;S3,重复S2,直至变形镁合金板材的累积压下量不少于40%;S4,再结晶退火,退火温度为300~450℃,保温时间为1~8min,随后进行淬火;S5,回复退火,退火温度为100~220℃,保温时间为60~600min。其能够在变形镁合金板材中实现混晶结构与非基面织构的相互协调,进而实现变形镁合金板材的强度性能、塑性性能和室温成形性能的相互协调。

Preparation of wrought magnesium alloy sheet with mixed crystal structure and non base tex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兼具混晶结构与非基面织构的变形镁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板材轧制
,具体涉及一种兼具混晶结构与非基面织构的镁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变形镁合金板材由于其密排六方的晶体结构导致在室温条件下的独立滑移系有限,使得变形镁合金板材室温塑性变形能力较差。另外,变形镁合金板材在加工制备过程中容易形成较强的基面织构,进而导致后续成形加工困难,制约了其大规模应用。通过织构调控实现变形镁合金板材织构的弱/非基面化,是改善其室温变形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对调控变形镁合金板材织构的特种加工工艺进入了广泛研究,其中包括单辊驱动轧制、反复冷轧-退火处理、异速轧制、高速轧制、冷轧-电脉冲处理等。利用上述特种加工工艺,可以有效降低变形镁合金板材的基面织构强度,实现弱化基面织构的目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板材的室温变形能力,但仍难以摆脱基面织构的束缚。已报道的等径角轧制-连续弯曲-退火(equalchannelangularrolling-continuousbending-annealing,ECAR-CB-A)工艺,将普通轧制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兼具混晶结构与非基面织构的变形镁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对变形镁合金板材进行热轧-剪切-连续弯曲,轧制道次压下量为10~15%,随后进行淬火;/nS2,切取淬火后的平整板材,重新加热至轧制温度,再将变形镁合金板材翻转180°使上、下面转换,然后进行热轧-剪切-连续弯曲,轧制道次压下量为10~15%,随后进行淬火;/nS3,重复S2,直至变形镁合金板材的累积压下量不少于40%;/nS4,再结晶退火,退火温度为300~450℃,保温时间为1~8min,随后进行淬火;/nS5,回复退火,退火温度为100~220℃,保温时间为60~600min。/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具混晶结构与非基面织构的变形镁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对变形镁合金板材进行热轧-剪切-连续弯曲,轧制道次压下量为10~15%,随后进行淬火;
S2,切取淬火后的平整板材,重新加热至轧制温度,再将变形镁合金板材翻转180°使上、下面转换,然后进行热轧-剪切-连续弯曲,轧制道次压下量为10~15%,随后进行淬火;
S3,重复S2,直至变形镁合金板材的累积压下量不少于40%;
S4,再结晶退火,退火温度为300~450℃,保温时间为1~8min,随后进行淬火;
S5,回复退火,退火温度为100~220℃,保温时间为60~600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混晶结构与非基面织构的变形镁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热轧前在温度为450~550℃的条件下保温5~15min;所述S2中变形镁合金板材热轧前在温度为450~550℃的条件下保温2~1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兼具混晶结构与非基面织构的变形镁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励时来鑫周涛陈家明陈强吕胡缘陈雨杨明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