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紧装置和冲击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8936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锁紧装置和冲击设备,涉及锁紧装置技术领域。该锁紧装置包括第一锁紧件、第二锁紧件、弹性件和触发件;第一锁紧件开设有第一通孔,触发件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用于供锁杆穿过。第二锁紧件套设在第一锁紧件的外表面,且能实现相对运动;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第一锁紧件连接;触发件选择性地与第一锁紧件抵接。当第一锁紧件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相对第二锁紧件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锁紧件锁紧锁杆;当第一锁紧件在触发件的推力作用下相对第二锁紧件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锁紧件释放锁杆。该锁紧装置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锁紧和释放动作快捷可靠,安全性高。

Locking device and impact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锁紧装置和冲击设备
本技术涉及锁紧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锁紧装置和冲击设备。
技术介绍
在重物冲击试验中,不断将重物进行提升、释放、再提升、再释放的操作,其中,释放前需要将重物锁紧。由于锁紧装置需要不断地重复锁紧和释放的动作,其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尤为重要。目前,重物的下落和提升,主要通过吊钩或插销的方式将重物固定在高处,释放操作不方便,且释放过程中可能会对重物施加外力,导致重物下落路径偏离预设路径,影响实验效果和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锁紧装置,能够实现重物的锁紧和释放,锁紧过程安全可靠,释放时动作迅速,操作便捷。本技术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冲击设备,包括上述的锁紧装置,其能够对重物进行安全可靠地锁紧和释放,确保重物下落时时处于自由下落状态,有利于提高试验精度。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锁紧装置,包括第一锁紧件、第二锁紧件、弹性件和触发件;所述第一锁紧件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触发件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用于供锁杆穿过;所述第二锁紧件套设在所述第一锁紧件的外表面,且能实现相对运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紧件连接;所述触发件设于所述第一锁紧件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且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锁紧件抵接;当所述第一锁紧件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二锁紧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锁紧件锁紧所述锁杆;当所述第一锁紧件在所述触发件的推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二锁紧件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锁紧件释放所述锁杆。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锁紧件具有锥形孔,所述第一锁紧件设置在所述锥形孔内;所述第一锁紧件朝向所述锥形孔的小端移动,以锁紧所述锁杆;所述第一锁紧件朝向所述锥形孔的大端移动以释放所述锁杆。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锁紧件呈锥形,所述第一锁紧件的形状尺寸与所述锥形孔相适应。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采用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锁杆上。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设于所述第一锁紧件远离所述触发件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锁紧件连接,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一锁紧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盖板上。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液压组件,所述触发件采用活塞,所述液压组件与所述活塞连接,驱动所述活塞移动。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套筒,所述活塞安装在所述套筒内并能沿所述套筒移动;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二锁紧件固定连接,所述套筒上开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活塞连通;所述液压组件包括油缸、阀门和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一端与所述油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阀门设置在所述进油管上。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压组件还包括卸压管,所述卸压管与所述阀门连接,所述阀门选择性地与所述进油口导通或与所述卸压管导通。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设有沉台,所述活塞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分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分段的外径,所述第一分段设于所述沉台上,所述进油口的位置开设在所述沉台的上方、与所述第一分段的位置相对应。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冲击设备,包括冲击体、锁杆和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锁紧装置,所述冲击体与所述锁杆连接,所述锁紧装置选择性地锁紧所述锁杆。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本技术提供的锁紧装置,第一锁紧件和触发件位于同一直线上,同时套设在锁杆的外面,触发件和弹性件分别设有第一锁紧件的两端,第一锁紧件能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相对第二锁紧件沿第一方向移动,能锁紧锁杆。第一锁紧件能在触发件的推力作用下相对第二锁紧件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锁紧件能够释放锁杆。该锁紧装置结构简单,锁紧和释放操作方便,结构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广。本技术提供的冲击设备,包括锁杆、冲击体和上述的锁紧装置,冲击体和锁杆固定连接,锁紧装置在释放锁杆时,锁杆随冲击体一起下落;锁紧装置锁紧锁杆时,能够将冲击体固定在高处,准备下一次释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锁紧装置的第一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锁紧装置的第二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锁紧装置的应用场景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锁紧装置的套筒和触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锁紧装置;101-锁杆;110-第一锁紧件;111-第一通孔;120-触发件;121-第二通孔;123-第一分段;125-第二分段;130-弹性件;135-固定座;136-安装部;140-第二锁紧件;141-固定段;143-挤压段;145-锥形孔;146-安装孔;150-盖板;160-套筒;161-沉台;170-底板;181-进油口;182-进油管;183-油缸;184-阀门;185-卸油管;190-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锁紧装置100,包括第一锁紧件110、第二锁紧件140、弹性件130、触发件120、盖板150、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锁紧件、第二锁紧件、弹性件和触发件;所述第一锁紧件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触发件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用于供锁杆穿过;/n所述第二锁紧件套设在所述第一锁紧件的外表面,且能实现相对运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紧件连接;所述触发件设于所述第一锁紧件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且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锁紧件抵接;/n当所述第一锁紧件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二锁紧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锁紧件锁紧所述锁杆;当所述第一锁紧件在所述触发件的推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二锁紧件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锁紧件释放所述锁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锁紧件、第二锁紧件、弹性件和触发件;所述第一锁紧件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触发件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用于供锁杆穿过;
所述第二锁紧件套设在所述第一锁紧件的外表面,且能实现相对运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紧件连接;所述触发件设于所述第一锁紧件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且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锁紧件抵接;
当所述第一锁紧件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二锁紧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锁紧件锁紧所述锁杆;当所述第一锁紧件在所述触发件的推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二锁紧件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锁紧件释放所述锁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紧件具有锥形孔,所述第一锁紧件设置在所述锥形孔内;所述第一锁紧件朝向所述锥形孔的小端移动,以锁紧所述锁杆;所述第一锁紧件朝向所述锥形孔的大端移动以释放所述锁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件呈锥形,所述第一锁紧件的形状尺寸与所述锥形孔相适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采用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锁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传庆郭宇航高阳崔国建周辉邓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