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线槽及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932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塑料线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线槽,所述线槽本体表面依次设有内阻燃涂层、吸热层和外阻燃涂层,内阻燃涂层的材料和外阻燃涂层的材料相同;所述内阻燃涂层材料由下述重量份的物料组成:环氧树脂100‑120份、水性醇酸树脂6‑15份、去离子水20‑30份、聚乙二醇3‑6份、异氰酸酯2‑6份、壬二酸二辛酯D0Z1.5‑3份、稳定剂0.5‑1份、消泡剂0.5‑1份、纳米二氧化硅20‑30份、氧化锡10‑15份、纳米氢氧化镁10‑18份和纳米氢氧化铝5‑12份,该线槽中设置了内阻燃涂层和外阻燃涂层,阻燃涂层中的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氢氧化铝能够有效的起到阻燃作用,且阻燃涂层中的氧化锡和纳米氢氧化镁能够起到防静电作用,避免了静电在配电箱内积聚,提高了配电箱的安全性。

A kind of plastic trunking and its manufactur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线槽及制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线槽
,尤其涉及一种塑料线槽及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线槽多用于配电箱中,用于梳理复杂的线路。现有的线槽多采用普通塑料材质制成,一旦起火,线槽易着火,导致火势快速蔓延。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塑料线槽及制造工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塑料线槽及制造工艺。一种塑料线槽,所述线槽本体表面依次设有内阻燃涂层、吸热层和外阻燃涂层,内阻燃涂层的材料和外阻燃涂层的材料相同;所述内阻燃涂层材料由下述重量份的物料组成:环氧树脂100-120份、水性醇酸树脂6-15份、去离子水20-30份、聚乙二醇3-6份、异氰酸酯2-6份、壬二酸二辛酯D0Z1.5-3份、稳定剂0.5-1份、消泡剂0.5-1份、纳米二氧化硅20-30份、氧化锡10-15份、纳米氢氧化镁10-18份和纳米氢氧化铝5-12份;所述内阻燃涂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S1、按重量比将纳米二氧化硅、氧化锡、纳米氢氧化镁和纳米氢氧化铝加入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料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本体表面依次设有内阻燃涂层、吸热层和外阻燃涂层,内阻燃涂层的材料和外阻燃涂层的材料相同;/n所述内阻燃涂层材料由下述重量份的物料组成:环氧树脂100-120份、水性醇酸树脂6-15份、去离子水20-30份、聚乙二醇3-6份、异氰酸酯2-6份、壬二酸二辛酯D0Z 1.5-3份、稳定剂0.5-1份、消泡剂0.5-1份、纳米二氧化硅20-30份、氧化锡10-15份、纳米氢氧化镁10-18份和纳米氢氧化铝5-12份;/n所述内阻燃涂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nS1、按重量比将纳米二氧化硅、氧化锡、纳米氢氧化镁和纳米氢氧化铝加入到去离子水中,经过超声处理20-40mi...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本体表面依次设有内阻燃涂层、吸热层和外阻燃涂层,内阻燃涂层的材料和外阻燃涂层的材料相同;
所述内阻燃涂层材料由下述重量份的物料组成:环氧树脂100-120份、水性醇酸树脂6-15份、去离子水20-30份、聚乙二醇3-6份、异氰酸酯2-6份、壬二酸二辛酯D0Z1.5-3份、稳定剂0.5-1份、消泡剂0.5-1份、纳米二氧化硅20-30份、氧化锡10-15份、纳米氢氧化镁10-18份和纳米氢氧化铝5-12份;
所述内阻燃涂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S1、按重量比将纳米二氧化硅、氧化锡、纳米氢氧化镁和纳米氢氧化铝加入到去离子水中,经过超声处理20-40min后,得到均匀悬浮液;
S2、按重量比将环氧树脂、水性醇酸树脂、去离子水、聚乙二醇、异氰酸酯和壬二酸二辛酯加入到悬浮液中,在60-75℃恒温水浴槽中,900-1200r/min的速度搅拌40-60min,得到混合液体;
S3、按重量比向混合液体中加稳定剂和消泡剂,300-500r/min的速度搅拌20-45min后,得到内阻燃涂层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硅平均粒径为25nm,纳米氢氧化镁平均粒径为30nm,纳米氢氧化铝平均粒径为60n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红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东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