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响应电荷屏蔽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4488815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化学和生物可降解医用高分子领域,公开了一种酸响应电荷屏蔽聚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二甲基马来酸酐修饰胍基,使其在正常环境下被屏蔽。且该聚合物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子的同时可以装载不同的小分子抗生素,光热剂,光敏剂等药物形成载药纳米粒子,当载药纳米粒子达到细菌生物膜感染部位时,由于感染部位呈现酸性环境,保护基团二甲基马来酸酐在感染部位脱保护,暴露胍基基团,展现出纳米粒子穿透细菌生物膜的能力。载药纳米粒子结合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能大幅度提高纳米药物的治疗效果且不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An acid responsive charge shielding nanoparticle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酸响应电荷屏蔽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化学和生物可降解医用高分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酸响应电荷屏蔽聚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技术介绍
胍基是一种易溶于水,呈现碱性的化学基团,其化学式为-CN3H4。现如今胍基基团已经广泛应用于深穿透抗肿瘤治疗领域,其作用机制可以简单描述为:首先,胍基基团带有大量的正电荷,可以与带有负电荷的细胞膜紧密结合,进而通过氢键的作用力穿透并进入细胞内部;大量的文献证明,胍基可以与蛋白质上的某些化学键产生相互作用,使得胍基具有结合蛋白质的功能。目前,随着多药耐药细菌的出现,以及人们对抗菌肽的研究逐渐深入,发现大部分抗菌肽中均含有大量的精氨酸残基,这些氨基酸残基含有大量的胍基基团,这一发现也进一步验证了胍基是具有很好抗菌功能的。目前,由于多药耐药菌的出现,使得细菌感染所带来的疾病更加难以治疗,并且细菌在感染部位极易形成细菌生物膜,这使得传统药物更加难以渗透进入细菌深层感染部位,因此使得细菌生物膜感染难以治愈且容易复发。在众多的研究中发现胍基基团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易穿透细胞膜的性质,使得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酸响应电荷屏蔽聚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n(1)将亲水单体和小分子链转移剂在引发剂存在条件下进行聚合,得到大分子链转移剂;;/n(2)将大分子链转移剂和疏水单体在引发剂存在条件下进行聚合,得到聚合物1;/n(3)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将聚合物1和1H-吡唑-1-甲脒盐酸盐反应,得到富含胍基的聚合物2;/n(4)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将富含胍基的聚合物2与马来酸酐反应,得到胍基被屏蔽的聚合物,即酸响应电荷屏蔽聚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酸响应电荷屏蔽聚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将亲水单体和小分子链转移剂在引发剂存在条件下进行聚合,得到大分子链转移剂;;
(2)将大分子链转移剂和疏水单体在引发剂存在条件下进行聚合,得到聚合物1;
(3)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将聚合物1和1H-吡唑-1-甲脒盐酸盐反应,得到富含胍基的聚合物2;
(4)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将富含胍基的聚合物2与马来酸酐反应,得到胍基被屏蔽的聚合物,即酸响应电荷屏蔽聚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响应电荷屏蔽聚合物,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的亲水单体为氨基封端的亲水单体、N,N-二甲基丙烯酸胺、乙二醇、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氨基封端的亲水单体为2-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盐酸盐、N-(3-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盐酸盐、赖氨酸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1)中所述的小分子链转移剂为4-氰基-4-(苯基硫代甲酰硫基)戊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三硫代碳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响应电荷屏蔽聚合物,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的亲水单体为2-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盐酸盐和N,N-二甲基丙烯酸胺的混合物;
步骤(1)中所述的小分子链转移剂为4-氰基-4-(苯基硫代甲酰硫基)戊酸;
步骤(1)中所述的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丁二甲酯中的一种;步骤(1)中聚合反应所用的溶剂为二甲基亚砜、二氯甲烷、1,4-二氧六环、无水乙醇和二甲基甲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1)中所述的2-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盐酸盐、N,N-二甲基丙烯酸胺、小分子链转移剂以及引发剂的摩尔比为2~1200:2~1200:1~100:0.1~3;
步骤(1)中所述的聚合是指在真空密封条件下60~80℃反应12~75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响应电荷屏蔽聚合物,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所述的疏水单体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乙烯基三甲基硅烷等中的至少一种;步骤(2)中所述的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丁二甲酯中的一种。
步骤(2)中所述的大分子链转移剂、疏水单体和引发剂的摩尔比为1~100:2~1200:0.2~3;
步骤(2)中所述的聚合是指在真空条件下65~85℃反应12~24h,聚合反应的溶剂为二甲基亚砜,二氯甲烷、1,4二氧六环中的至少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祥龙王从宇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