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8737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避险装置,包括:底座、侧壁和进气管,底座和侧壁拼接构成四棱锥体;底座由多块条形底座部件拼接而成;每面侧壁均由多块条状侧壁部件拼接而成;底座部件和侧壁部件由内而外包括吸振材料层、木材层和防火涂层;侧壁包括铰接的上侧壁部和下侧壁部,下侧壁部与上侧壁部的高度比不小于7:1;一面侧壁上设置有通孔,通孔所在的高度不小于避险装置高度的1/2;侧壁上还设置有围绕通孔的管件安装部,管件安装部用于固定进气管;管件安装部包括固定在侧壁上的安装底座和固定在安装底座上的风扇,风扇的风向朝向避险装置的内部;风扇可拆卸地固定于安装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安全、牢固的避险装置。

An escap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险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避险装置。
技术介绍
自然或人为造成的灾害时有发生。如地震、火灾、化学品泄漏、洪水等。如何减少人身伤亡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现在大多数人都居住在高楼林立的居民区内,楼(街)道狭窄、救生设施不健全、楼间距过小、城市道路拥堵造成救援人员无法及时就位。一旦发生灾情时,人们往往没有机会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需要就地紧急避险。以地震灾害为例,目前常见的避险方式是躲藏到卫生间、厨房等狭小空间,以尽量避免建筑物倒塌带来的人身伤害。但灾害往往是并发的,地震灾害可能伴随火灾发生,那么,在上述位置避震,也难逃火灾风险。以火灾为例,目前的常见避险方式是用润湿的衣物捂住口鼻,沿紧急疏散通道逃生。但火灾发生时,往往场面混乱,手边没有水源、紧急疏散通道不畅通等情况会延误逃生时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牢固的避险装置,当灾害发生时,可以容纳人们就地避险。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避险装置,包括:底座、侧壁和进气管,所述底座和侧壁拼接构成四棱锥体,侧壁与底座的夹角取值范围为[50度,60度];底座由多块条形底座部件拼接而成;每面侧壁均由多块条状侧壁部件拼接而成;底座部件和侧壁部件由内而外包括吸振材料层、木材层和防火涂层;侧壁包括铰接的上侧壁部和下侧壁部,下侧壁部与上侧壁部的高度比不小于7:1;一面侧壁上设置有通孔,另一面侧壁上设置有门,通孔所在的高度不小于避险装置高度的1/2;侧壁上还设置有围绕上述通孔的管件安装部,管件安装部用于固定上述进气管;管件安装部包括固定在侧壁上的安装底座和固定在安装底座上的风扇,风扇的风向朝向避险装置的内部;风扇可拆卸地固定于安装底部,进气管固定于管件安装部后,风扇位于进气管端部外侧;进气管由多个管体部件和连接部件构成;通孔处覆盖有遮挡部件,当进气管需要固定于管件安装部时,遮挡部件被破坏。本技术提供的避险装置,底座和侧壁均有单元部件拼接而成,且底座和侧壁也通过拼接形成四棱锥体。其中,底座和侧壁采用单元部件拼接而成,而非整块板材,降低了批量生产的难度,同时,即使有较大的外力冲击作用时,被破坏的也只是单一的零件。底座和侧壁拼接而成四棱锥体,使得避险装置牢固、稳定。尤其是侧壁与底座夹角取值范围限定在50度和60度之间,进一步提高了避险装置的稳定程度和实用性,这是因为:若侧壁与底座夹角过小,一方面造成避险装置内部空间的浪费,在夹角附近的空间难以容纳人,降低了避险容纳的有效空间,另一方面也降低了避险装置的稳定性,底座与侧壁夹角过小,使得拼接部位易因外力而破坏,特别是地震发生时,若建筑碎块或家具砸到避险装置,若底座与侧壁夹角过小,很可能导致避险装置坍塌;若侧壁与底座夹角过大,也会造成避险装置内部空间的浪费,且提高了避险装置的制造成本,因为底座与侧壁夹角过大,意味着侧壁高度过高,造成顶部空间的浪费,制造成本的提高。因此,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尝试,并通过创造性劳动,确定了上述优选的夹角范围。本技术提供的避险装置,底座部件和侧壁部件由内而外包括吸振材料层、木材层和防火涂层。其中,最外层采用防火涂层,在发生火灾时,能够避免避险装置在短时间内引燃,保证内部避险人员的安全。内部采用吸振材料,当地震发生时,有效缓解建筑碎块或家具掉落的冲击,进一步提高了避险装置的牢固程度。本技术实施例中,避险装置的侧壁包括铰接的上侧壁部和下侧壁部两部分,即上侧壁部能够打开,以便在灾情缓解或救援人员赶到时,可以迅速打开上侧壁部呼叫救援。若上侧壁部过大,一方面不便于打开,另一方面也会在打开后,提高安全风险;若上侧壁部过小,又难以发出呼救信号。因此,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尝试,以及付出创造性劳动,确定了下侧壁部与上侧壁部的合理高度比例,按照7:1的高度比例,既不至于难以打开上侧壁部,也降低了打开上侧壁部后的安全风险,还能够方便地发出呼救信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避险装置,在侧壁上设置有通孔以及围绕通孔的管件安装部,以便通过通孔将进气管安装于管件安装部。本技术提供的避险装置通常放置于窗边,一旦发生险情,特别是火灾、有害化学品泄漏等灾害,可迅速将进气管安装上,并延伸到室外,配合风扇可以将安全、新鲜的空气引入避险装置内部,避免避险人员因浓烟或其他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身伤害。另外,由于风扇的风向朝内,因此,吸入新鲜空气还可以在避险装置内部形成一定程度的压力,阻止有毒有害气体通过避险装置可能存在的缝隙进入避险装置内部,进一步提高了避险装置的密封性及安全性。上述通孔设置的高度不低于避险装置高度的1/2,有助于进气管延伸到室外或安全空间。进一步地,上述底座和上述侧壁通过榫卯结构拼接;上述底座由多块条状底座部件通过榫卯结构拼接而成;上述每面侧壁均由多块条状侧壁部件通过榫卯结构拼接而成。本技术提供的避险装置,侧壁和底座不需要螺钉连接,而是采用榫卯结构,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稳定程度。进一步地,上述吸振材料层为阻燃泡沫层;或者,上述吸振材料层为橡胶层。若采用阻燃泡沫层作为吸振材料层,那么,在有效吸收振动和冲击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组织火灾在避险装置上的蔓延,保证内部避险人员的安全。进一步地,上述吸振材料层的厚度不小于8厘米。进一步地,上述木材层的厚度不小于1厘米。进一步地,上述底座设置有至少一个储物槽,储物槽上覆盖有盖板。进一步地,上述底座的四角分别开有第一限位槽,上述上侧壁部的底端四角分别开有第二限位槽;四面侧壁拼接后,四个棱边在下侧壁部分别形成贯穿的销孔;侧壁与所述底座拼接后,通过限位柱固定侧壁和底座,限位柱穿过销孔,一端插入第一限位槽,另一端插入第二限位槽。本技术提供的避险装置,通过限位柱进一步锁死拼接而成的侧壁,另外,通过插入限位槽,将侧壁和底座牢固地固定在一起,进一步提高了避险装置的稳定度。在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进气管外壁直径与上述安装底座内壁的直径差值不大于1厘米。如果二者的直径相差太小,则会增加进气管插入安装底座的难度,导致灾害发生时,延误避险时机,如果二者直径相差太大,则会导致有毒有害气体工作二者之间的缝隙被吸入避险装置内部,造成伤害。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通过付出创造性劳动及反复尝试,确定了二者的直径差值不大于6毫米,但不小于2毫米。在此基础上,上述安装底座包括向外突出于侧壁的圆筒状结构,在安装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对第一安装通孔,每对第一安装通孔相对设置;所述进气管的末端管体部件上设置有至少一对第二安装通孔,每对第二安装通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通孔;或者,上述安装底座包括向内突出于所述侧壁的圆筒状结构,在所述安装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对第一安装通孔,每对第一安装通孔相对设置;所述进气管的末端管体部件上设置有至少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侧壁和进气管,所述底座和侧壁拼接构成四棱锥体,所述侧壁与底座的夹角取值范围为[50度,60度];/n所述底座由多块条形底座部件拼接而成;/n每面侧壁均由多块条状侧壁部件拼接而成;/n所述底座部件和所述侧壁部件由内而外包括吸振材料层、木材层和防火涂层;/n所述侧壁包括铰接的上侧壁部和下侧壁部,所述下侧壁部与所述上侧壁部的高度比不小于7:1;/n一面侧壁上设置有通孔,另一面侧壁上设置有门,所述通孔所在的高度不小于所述避险装置高度的1/2;/n所述侧壁上还设置有围绕所述通孔的管件安装部,所述管件安装部用于固定所述进气管;/n所述管件安装部包括固定在所述侧壁上的安装底座和固定在所述安装底座上的风扇,所述风扇的风向朝向所述避险装置的内部;/n所述风扇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安装底部,所述进气管固定于所述管件安装部后,所述风扇位于所述进气管端部外侧;/n所述进气管由多个管体部件和连接部件构成;/n所述通孔处覆盖有遮挡部件,当所述进气管需要固定于所述管件安装部时,所述遮挡部件被破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侧壁和进气管,所述底座和侧壁拼接构成四棱锥体,所述侧壁与底座的夹角取值范围为[50度,60度];
所述底座由多块条形底座部件拼接而成;
每面侧壁均由多块条状侧壁部件拼接而成;
所述底座部件和所述侧壁部件由内而外包括吸振材料层、木材层和防火涂层;
所述侧壁包括铰接的上侧壁部和下侧壁部,所述下侧壁部与所述上侧壁部的高度比不小于7:1;
一面侧壁上设置有通孔,另一面侧壁上设置有门,所述通孔所在的高度不小于所述避险装置高度的1/2;
所述侧壁上还设置有围绕所述通孔的管件安装部,所述管件安装部用于固定所述进气管;
所述管件安装部包括固定在所述侧壁上的安装底座和固定在所述安装底座上的风扇,所述风扇的风向朝向所述避险装置的内部;
所述风扇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安装底部,所述进气管固定于所述管件安装部后,所述风扇位于所述进气管端部外侧;
所述进气管由多个管体部件和连接部件构成;
所述通孔处覆盖有遮挡部件,当所述进气管需要固定于所述管件安装部时,所述遮挡部件被破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和所述侧壁通过榫卯结构拼接;
所述底座由多块条状底座部件通过榫卯结构拼接而成;
所述每面侧壁均由多块条状侧壁部件通过榫卯结构拼接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振材料层为阻燃泡沫层;或者,
所述吸振材料层为橡胶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振材料层的厚度不小于8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福来吕汝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世元尚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