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升降式岸桥
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机
,特别涉及一种可升降式岸桥。
技术介绍
岸桥又称为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桥吊,是用来在岸边对船舶上的集装箱进行装卸的设备。考虑到岸桥整机运输可充分利用制造商场地、技术、人员、设备的优势来完成岸桥安装调试工作,并且将调试好的岸桥整机运输到码头后即可投入使用,具有减少占用用户码头进行组装或调试的时间,确保岸桥能够准时交付使用的优势,因此,制造商通常采用整机运输的方式来交机,但由于岸桥在运输过程中,一般经过水路,难免会遇到大桥、电缆等限制高度的障碍物,在此种情况下整机运输会影响运输通行。公开号为CN110342406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岸桥,其岸桥上部结构可以沿岸桥立柱下降以降低岸桥的整体高度从而使岸桥顺利通过大桥或者电缆。但是当经过一些高度限制更为严格的桥梁或者电缆时,上述岸桥因高度限制,影响通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岸桥运输过程中,遇到有高度限制的障碍物,影响运输通行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升降式岸桥,可解决运输过程中的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升降式岸桥,其特征在于,包括:/n门框结构,包括:/n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陆侧立柱和第二陆侧立柱,所述第一陆侧立柱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陆侧立柱上部结构和第一陆侧立柱下部结构;所述第二陆侧立柱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二陆侧立柱上部结构和第二陆侧立柱下部结构;/n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海侧立柱和第二海侧立柱,所述第一海侧立柱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和第一海侧立柱下部结构,所述第一海侧立柱与所述第一陆侧立柱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海侧立柱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海侧立柱上部结构和第二海侧立柱下部结构,所述第二海侧立柱与所述第二陆侧立柱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以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升降式岸桥,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框结构,包括:
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陆侧立柱和第二陆侧立柱,所述第一陆侧立柱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陆侧立柱上部结构和第一陆侧立柱下部结构;所述第二陆侧立柱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二陆侧立柱上部结构和第二陆侧立柱下部结构;
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海侧立柱和第二海侧立柱,所述第一海侧立柱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和第一海侧立柱下部结构,所述第一海侧立柱与所述第一陆侧立柱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海侧立柱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海侧立柱上部结构和第二海侧立柱下部结构,所述第二海侧立柱与所述第二陆侧立柱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以及,
岸桥上部结构,包括:
陆侧上横梁,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陆侧立柱和所述第二陆侧立柱可拆卸连接;
海侧上横梁,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海侧立柱和所述第二海侧立柱可拆卸连接;以及,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岸桥上部结构沿第三方向相对所述门框结构运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式岸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陆侧立柱下部结构与所述第一海侧立柱下部结构通过第一联系梁连接;
所述第一陆侧立柱上部结构与所述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之间倾斜设置第一上部维持管,所述第一上部维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陆侧立柱上部结构连接,所述第一上部维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连接;
所述第一陆侧立柱下部结构与所述第一海侧立柱下部结构之间倾斜设置第一下部维持管,所述第一下部维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海侧立柱下部结构连接,所述第一下部维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联系梁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升降式岸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部维持管沿第四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为第一锐角;所述第一下部维持管沿第五方向延伸,所述第五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为第二锐角;所述第一锐角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锐角。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升降式岸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陆侧立柱上部结构与所述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之间通过第一顶部维持管连接,所述第一顶部维持管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陆侧立柱上部结构和所述第一海侧立柱上部结构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式岸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陆侧立柱下部结构与所述第二海侧立柱下部结构通过第二联系梁连接;
所述第二陆侧立柱上部结构与所述第二海侧立柱上部结构之间倾斜设置第二上部维持管,所述第二上部维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陆侧立柱上部结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鹏,张明海,李义明,赵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