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聪利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872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模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吊模装置悬挂不方便且容易渗漏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模装置,包括中心板,所述中心板中部的两侧开设有斜口槽,所述斜口槽内活动穿插有斜面板,所述中心板的顶面活动设置有折叠板,两个所述斜面板的顶面分别与折叠板底面的两侧固定连接。该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模装置通过中心板顶面承载物的重力或是负载把手上悬挂重物的重力,促使倒勾爪与密封胶头胶头之间的卡合,促使中心板悬挂在混凝土框架中央,实现了吊模的快速组装,且该吊模密封效果更好,能够有效的减少砼构件浇筑时的渗漏。

A lifting mould device for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模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模装置。
技术介绍
吊模作为一种下无支撑且采用特殊方式承受侧向荷载的建筑施工架构,其悬挂方式往往采用垫块、止水杆、铁丝与混凝土框架之间进行衔接,该衔接方式不仅操作复杂,衔接效果也往往不理想,不仅承载能力低,强度不够高,且容易造成吊模倾斜,掉落等情况,对于吊模顶面的如混凝土板等砼构件的铺设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现行的吊模装置还存在于混凝土框架之间缝隙较大极易出现渗漏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了楼板底模的浇筑效果,也给施工环境带来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模装置,解决了吊模装置悬挂不方便且容易渗漏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模装置,包括中心板,所述中心板中部的两侧开设有斜口槽,所述斜口槽内活动穿插有斜面板,所述中心板的顶面活动设置有折叠板,两个所述斜面板的顶面分别与折叠板底面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斜面板的底部焊接有矩形板,两个所述矩形板之间通过负载把手固定连接。所述斜面板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轨道槽,所述中心板的左右侧固定设置有开口套,所述轨道槽内活动连接有传动臂,所述传动臂背离中心板的一端贯穿中心板并活动套接在开口套内,所述开口套内壁的背部固定设置有旋转轴杆,所述旋转轴杆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凸轮,所述凸轮为椭圆形,所述凸轮与中心板相对的一侧与传动臂的一端铰接,所述旋转轴杆的表面活动套接有联动臂,所述联动臂的表面开设有伸缩通槽,所述旋转轴杆活动穿插在伸缩通槽内,所述联动臂与中心板相对的一端焊接有抵触板,所述抵触板与中心板相背的一侧与凸轮的侧表面搭接,所述联动臂与中心板相背的一端固定焊接有倒勾爪,所述开口套与中心板相背的一端固定套接有橡胶弹簧,所述橡胶弹簧的一端粘合有密封胶头,所述倒勾爪活动穿插在密封胶头内,所述凸轮与中心板相背的一侧与密封胶头的内侧搭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折叠板的最大延展长度大于凸轮的长轴轴长,所述折叠板的顶面贴合有一层PVC膜。进一步优选的,中心板的左右侧所述开口套内壁的背部均固定设置有两块半圆块,两块所述半圆块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传动臂的宽度。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倒勾爪包括镂空直杆,所述镂空直板与联动臂的一端焊接,所述镂空直杆的一端铰接有两块伸展爪板,两块所述伸展爪板相对的一侧通过拉伸弹簧活动连接,所述拉伸弹簧活动穿插在镂空直杆相背于中心板的一端。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橡胶弹簧的表面活动套接有限位活套,所述限位活套与中心板相背的一侧与密封胶头粘接,所述限位活套与中心板相对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限位滑块,所述开口套表面固定设置有与限位卡舌相配合的滑轨,所述限位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密封胶头的外侧为半圆弧,所述密封胶头的内侧为椭圆弧,且椭圆弧短轴的长度大于凸轮的短轴长、小于凸轮的长轴长。(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模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模装置采用倒勾爪和密封胶头相互夹合的方式,在待吊模位置四周混凝土框架的内侧开设预装孔,将倒勾爪插入预装孔,在负载把手上悬挂负载,或在中心板顶面装填混凝土板使其按压折叠板均可促使倒勾爪与密封胶头之间的相互夹合,其衔接方式简单快捷,有利于吊模的快速组装与承载。(2)该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模装置采用密封胶头、橡胶弹簧和凸轮设计,随着混凝土板的铺设与浇筑,折叠板表面的承载量越来越高,折叠板与中心板板面贴合程度越高,密封胶头与混凝土框架之间的贴合性越来越高,方便了操作人员在吊模顶面对于砼构件的铺设,增强了操作的安全性,且在对砼构件进行浇筑时,有效的减少了渗漏,其密封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剖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俯视图。图中:1中心板、2斜口槽、3斜面板、4折叠板、5矩形板、6负载把手、7轨道槽、8开口套、9传动臂、10旋转轴杆、11凸轮、12联动臂、13伸缩通槽、14抵触板、15倒勾爪、16橡胶弹簧、17密封胶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模装置,包括中心板1,中心板1中部的两侧开设有斜口槽2,斜口槽2内活动穿插有斜面板3,中心板1的顶面活动设置有折叠板4,折叠板4的最大延展长度大于凸轮11的长轴轴长,折叠板4的顶面贴合有一层PVC膜,使用斜口槽2和斜面板3之间的斜面效果,当折叠板4受砼构件重力下压或是负载把手6受负载物重力向下移动时,斜面板3先按照斜口槽2斜面进行一定的偏转,但该偏转不会改变两个斜面板3之间上端距离小,下端距离大的状态,随后斜面板3保持一定倾斜角度向下移动,致使两个传动臂9相对一侧的端头向中心板1的几何中心移动,拉动凸轮11旋转,两个斜面板3的顶面分别与折叠板4底面的两侧固定连接,斜面板3的底部焊接有矩形板5,两个矩形板5之间通过负载把手6固定连接,通过负载把手6能够有效的实现斜面板3的偏转和下移,且能够保证斜面板3的张口角度,实现无负载时两块斜面板3之间的收束,同时在对楼板底模进行吊模构建时,从吊模底部进行配重能够实现吊模与楼层水泥框架之间的衔接,该操作简化了吊模构建的操作方式,方便了吊模的临时悬挂与校准。斜面板3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轨道槽7,中心板1的左右侧固定设置有开口套8,中心板1的左右侧开口套8内壁的背部均固定设置有两块半圆块,两块半圆块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传动臂9的宽度,通过半圆块限制传动臂9的上下偏移量,同时保证凸轮11旋转的最大圆心角不超过180°,轨道槽7内活动连接有传动臂9,传动臂9背离中心板1的一端贯穿中心板1并活动套接在开口套8内,开口套8内壁的背部固定设置有旋转轴杆10,旋转轴杆10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凸轮11,凸轮11为椭圆形,凸轮11与中心板1相对的一侧与传动臂9的一端铰接,旋转轴杆10的表面活动套接有联动臂12,联动臂12的表面开设有伸缩通槽13,旋转轴杆10活动穿插在伸缩通槽13内,联动臂12与中心板1相对的一端焊接有抵触板14,抵触板14与中心板1相背的一侧与凸轮11的侧表面搭接,联动臂12与中心板1相背的一端固定焊接有倒勾爪15,倒勾爪15包括镂空直杆,镂空直板与联动臂12的一端焊接,镂空直杆的一端铰接有两块伸展爪板,两块伸展爪板相对的一侧通过拉伸弹簧活动连接,拉伸弹簧活动穿插在镂空直杆相背于中心板1的一端,在楼板的水泥框架表面开设预设孔槽,并且将两块伸展爪板插入预设孔槽内,当凸轮11受到传动臂9作用旋转时,凸轮11与抵触板14之间抵触促使联动臂12向中心板1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模装置,包括中心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板(1)中部的两侧开设有斜口槽(2),所述斜口槽(2)内活动穿插有斜面板(3),所述中心板(1)的顶面活动设置有折叠板(4),两个所述斜面板(3)的顶面分别与折叠板(4)底面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斜面板(3)的底部焊接有矩形板(5),两个所述矩形板(5)之间通过负载把手(6)固定连接;/n所述斜面板(3)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轨道槽(7),所述中心板(1)的左右侧固定设置有开口套(8),所述轨道槽(7)内活动连接有传动臂(9),所述传动臂(9)背离中心板(1)的一端贯穿中心板(1)并活动套接在开口套(8)内,所述开口套(8)内壁的背部固定设置有旋转轴杆(10),所述旋转轴杆(10)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凸轮(11),所述凸轮(11)为椭圆形,所述凸轮(11)与中心板(1)相对的一侧与传动臂(9)的一端铰接,所述旋转轴杆(10)的表面活动套接有联动臂(12),所述联动臂(12)的表面开设有伸缩通槽(13),所述旋转轴杆(10)活动穿插在伸缩通槽(13)内,所述联动臂(12)与中心板(1)相对的一端焊接有抵触板(14),所述抵触板(14)与中心板(1)相背的一侧与凸轮(11)的侧表面搭接,所述联动臂(12)与中心板(1)相背的一端固定焊接有倒勾爪(15),所述开口套(8)与中心板(1)相背的一端固定套接有橡胶弹簧(16),所述橡胶弹簧(16)的一端粘合有密封胶头(17),所述倒勾爪(15)活动穿插在密封胶头(17)内,所述凸轮(11)与中心板(1)相背的一侧与密封胶头(17)的内侧搭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模装置,包括中心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板(1)中部的两侧开设有斜口槽(2),所述斜口槽(2)内活动穿插有斜面板(3),所述中心板(1)的顶面活动设置有折叠板(4),两个所述斜面板(3)的顶面分别与折叠板(4)底面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斜面板(3)的底部焊接有矩形板(5),两个所述矩形板(5)之间通过负载把手(6)固定连接;
所述斜面板(3)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轨道槽(7),所述中心板(1)的左右侧固定设置有开口套(8),所述轨道槽(7)内活动连接有传动臂(9),所述传动臂(9)背离中心板(1)的一端贯穿中心板(1)并活动套接在开口套(8)内,所述开口套(8)内壁的背部固定设置有旋转轴杆(10),所述旋转轴杆(10)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凸轮(11),所述凸轮(11)为椭圆形,所述凸轮(11)与中心板(1)相对的一侧与传动臂(9)的一端铰接,所述旋转轴杆(10)的表面活动套接有联动臂(12),所述联动臂(12)的表面开设有伸缩通槽(13),所述旋转轴杆(10)活动穿插在伸缩通槽(13)内,所述联动臂(12)与中心板(1)相对的一端焊接有抵触板(14),所述抵触板(14)与中心板(1)相背的一侧与凸轮(11)的侧表面搭接,所述联动臂(12)与中心板(1)相背的一端固定焊接有倒勾爪(15),所述开口套(8)与中心板(1)相背的一端固定套接有橡胶弹簧(16),所述橡胶弹簧(16)的一端粘合有密封胶头(17),所述倒勾爪(15)活动穿插在密封胶头(17)内,所述凸轮(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聪利
申请(专利权)人:刘聪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