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建筑陶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699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陶瓷,包括:一第一陶瓷面砖本体,中间部位具有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与外墙上的凸台卡合;两个第二陶瓷面砖本体,下表面上具有若干个第二凹槽,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两侧,用于与所述外墙贴合;一第三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和所述第二陶瓷面砖本体一端的下表面上;以及一凸出件,由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和所述第二陶瓷面砖本体的另一端端面向外延伸,用于与其他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和所述第二陶瓷面砖本体上的所述第三凹槽卡合;从而克服了陶瓷面砖贴在外墙凸台上,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降低陶瓷面砖脱落的几率,安全性相对更好的技术效果,实用性强。

A new type of architectural ceram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建筑陶瓷
本技术涉及建筑上使用的陶瓷制品
,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建筑陶瓷。
技术介绍
在建筑上,会使用到很多陶瓷制品,比如陶瓷面砖、陶瓷管等;其中陶瓷面砖是用作墙、地面等贴面的薄片或薄板状陶瓷质装修材料,也可用作炉灶、浴池、洗濯槽等贴面材料,有内墙面砖、外墙面砖、地面砖、陶瓷锦砖和陶瓷壁画等;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发现还是存在至少如下不足,为了使得建筑外墙美观,以及增加外墙的强度,会在外墙上设置一些横截面为四方形的凸台,类似加强筋,比如在窗子四周,设置由凸台组成的四方体形框架,在框架上通常会贴上陶瓷面砖,而陶瓷面砖一般为四方体形板状结构,同时由于是在室外,经过风吹、雨打、日晒后,会出现很多陶瓷面砖掉落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建筑陶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陶瓷面砖贴在外墙凸台上,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建筑陶瓷,包括:一第一陶瓷面砖本体,中间部位具有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与外墙上的凸台卡合;两个第二陶瓷面砖本体,下表面上具有若干个第二凹槽,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两侧,用于与所述外墙贴合;一第三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和所述第二陶瓷面砖本体一端的下表面上;以及一凸出件,由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和所述第二陶瓷面砖本体的另一端端面向外延伸,用于与其他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和所述第二陶瓷面砖本体上的所述第三凹槽卡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的横截面为“[”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陶瓷面砖本体为长方体形结构,与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的两侧垂直设置,并且由上往下平面投影后的长度尺寸,等于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由上往下平面投影后的长度尺寸。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凹槽由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和所述第二陶瓷面砖本体的一端起始,向内延伸,并且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和所述第二陶瓷面砖本体组合后的形状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凸出件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三凹槽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新型建筑陶瓷,与相关技术相比,设置有第一陶瓷面砖本体和第二陶瓷面砖本体;第一陶瓷面砖本体通过第一凹槽与凸台卡合,第二陶瓷面砖本体与外墙贴合,与外墙和凸台的接触面积较大,通过水泥连接后,能够可靠地贴紧在外墙和凸台上;同时设置有第三凹槽和凸出件,使得多个第一陶瓷面砖本体和第二陶瓷面砖本体在连续排布时,彼此之间,能够卡合定位,相比多个第一陶瓷面砖本体和第二陶瓷面砖本体之间单独分开排布,进一步起到了防止脱落的作用;从而克服了陶瓷面砖贴在外墙的凸台上,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降低陶瓷面砖脱落的几率,安全性相对更好的技术效果,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多个连续排布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实际使用状态三维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实际使用状态剖视图;图中:10.第一陶瓷面砖本体,11.第一凹槽,20.第二陶瓷面砖本体,21.第二凹槽,30.第三凹槽,40.凸出件,100.外墙,200.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技术一种新型建筑陶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陶瓷面砖贴在外墙凸台上,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能够被制造和使用,并且达到了降低陶瓷面砖脱落的几率,安全性相对更好的积极效果;总体思路如下:实施例:见图1、图2、图3、图4、图5;一种新型建筑陶瓷,包括:一第一陶瓷面砖本体10,中间部位具有一第一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11用于与外墙100上的凸台200卡合;两个第二陶瓷面砖本体20,下表面上具有若干个第二凹槽21,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10两侧,用于与所述外墙100贴合;一第三凹槽30,设置在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10和所述第二陶瓷面砖本体20一端的下表面上;以及一凸出件40,由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10和所述第二陶瓷面砖本体20的另一端端面向外延伸,用于与其他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10和所述第二陶瓷面砖本体20上的所述第三凹槽30卡合;具体来说,实施时,设置有第一陶瓷面砖本体10和第二陶瓷面砖本体20;第一陶瓷面砖本体10通过第一凹槽11与凸台200卡合,第二陶瓷面砖本体20与外墙100贴合,与外墙100和凸台200的接触面积较大,通过水泥连接后,能够可靠地贴紧在外墙100和凸台200上;同时设置有第三凹槽30和凸出件40,使得多个第一陶瓷面砖本体10和第二陶瓷面砖本体20在连续排布时,彼此之间,能够卡合定位,相比多个第一陶瓷面砖本体10和第二陶瓷面砖本体20之间单独分开排布,进一步起到了防止脱落的作用;从而克服了陶瓷面砖贴在外墙100的凸台200上,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降低陶瓷面砖脱落的几率,安全性相对更好的技术效果;下面针对各个组成部件,以及连接关系进行具体阐述:具体来说,在图1、图2、图3、图4、图5中,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10的横截面为“[”形结构,与凸台200的形状相匹配,便于与凸台200卡合;所述第二陶瓷面砖本体20为长方体形结构,与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10的两侧垂直设置,并且由上往下平面投影后的长度尺寸,等于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10由上往下平面投影后的长度尺寸;结构上更加美观,而且在第一陶瓷面砖本体10与凸台200卡合时,第二陶瓷面砖本体20能够与外墙100可靠地贴合,连接的可靠性相对较好;所述第三凹槽30由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10和所述第二陶瓷面砖本体20的一端起始,向内延伸,并且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10和所述第二陶瓷面砖本体20组合后的形状相同;所述凸出件40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三凹槽30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便于与第三凹槽30卡合;实施时,陶瓷制品一般是以粘土为主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本技术一种新型建筑陶瓷,也是采用了现有技术中的制备方法,使得第一陶瓷面砖本体10,第一凹槽11,第二陶瓷面砖本体20,第二凹槽21,第三凹槽30和凸出件40一体成型;在第一个新型建筑陶瓷的第一凹槽11内壁上,以及第二陶瓷面砖本体20底部和第二凹槽21中,涂抹水泥,之后与外墙100和凸台200贴合连接,再将第一个新型建筑陶瓷上的第三凹槽30采用水泥封堵,在第二个新型建筑陶瓷上的第一凹槽11内壁上,第三凹槽30内壁上,以及第二陶瓷面砖本体20底部和第二凹槽21中,涂抹水泥,之后与外墙100和凸台200贴合连接,并且第一个新型建筑陶瓷上的第三凹槽30与第二个新型建筑陶瓷上的凸出件40卡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建筑陶瓷,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第一陶瓷面砖本体(10),中间部位具有一第一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11)用于与外墙(100)上的凸台(200)卡合;/n两个第二陶瓷面砖本体(20),下表面上具有若干个第二凹槽(21),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10)两侧,用于与所述外墙(100)贴合;/n一第三凹槽(30),设置在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10)和所述第二陶瓷面砖本体(20)一端的下表面上;/n以及一凸出件(40),由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10)和所述第二陶瓷面砖本体(20)的另一端端面向外延伸,用于与其他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10)和所述第二陶瓷面砖本体(20)上的所述第三凹槽(30)卡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建筑陶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陶瓷面砖本体(10),中间部位具有一第一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11)用于与外墙(100)上的凸台(200)卡合;
两个第二陶瓷面砖本体(20),下表面上具有若干个第二凹槽(21),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10)两侧,用于与所述外墙(100)贴合;
一第三凹槽(30),设置在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10)和所述第二陶瓷面砖本体(20)一端的下表面上;
以及一凸出件(40),由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10)和所述第二陶瓷面砖本体(20)的另一端端面向外延伸,用于与其他所述第一陶瓷面砖本体(10)和所述第二陶瓷面砖本体(20)上的所述第三凹槽(30)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陶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陶瓷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炎榕蔡鸿源杨友心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绿道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