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水屋面结构,包括若干块相互拼合的屋面瓦,所述屋面瓦上设置有与相邻所述屋面瓦相连接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屋面瓦上表面一侧的固定块、开设于所述屋面瓦上且贯穿所述屋面瓦的固定槽,所述固定块插接于相邻屋面瓦上的固定槽内。当工作人员摆放屋面瓦时,屋面瓦上的固定块插接于相邻屋面瓦上的固定槽,使屋面瓦摆放的位置更标准;同时,固定块插接于固定槽内,使相邻屋面瓦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提高相邻屋面瓦之间的稳定性,避免相邻屋面瓦之间相对滑动,提高相邻屋面瓦的防水性。
A waterproof roof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屋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计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水屋面结构。
技术介绍
屋面是指建筑物屋顶的表面,也指屋脊与屋檐之间的部分。这一部分占据屋顶的较大面积,或者说屋面是屋顶中面积较大的部分。工程师为了屋面的美观,屋面常常通过各种屋面瓦搭建而成。现有技术中,在搭建屋面时,工程师首先在建筑墙上首先搭建钢架,钢架上通过螺栓固定有间隔设置的木板,屋面瓦搭建在木板上,且屋面瓦部分重叠放置于一起,屋面瓦上的弯曲部位形成雨水的导流通道。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屋面瓦长时间使用,由于屋面瓦的腐蚀、雨水的拍打等,屋面瓦发生滑动,使相邻屋面瓦之间形成间隙,相邻屋面瓦无法对雨水进行正常的导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屋面结构,其优势在于,避免相邻屋面瓦之间发生相对滑动而产生间隙,使相邻屋面瓦正常导流。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水屋面结构,包括若干块相互拼合的屋面瓦,所述屋面瓦上设置有与相邻所述屋面瓦相连接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屋面瓦上表面一侧的固定块、开设于所述屋面瓦上且贯穿所述屋面瓦的固定槽,所述固定块插接于相邻屋面瓦上的固定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工作人员摆放屋面瓦时,屋面瓦上的固定块插接于相邻屋面瓦上的固定槽,使屋面瓦摆放的位置更标准;同时,固定块插接于固定槽内,使相邻屋面瓦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提高相邻屋面瓦之间的稳定性,避免相邻屋面瓦之间相对滑动,使相邻屋面瓦正常导流。所述固定块为圆台形,所述固定块底部的直径至远离屋面瓦一端的直径逐渐变小,所述固定槽下侧的开口至所述固定槽上侧的开口逐渐变小。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安装屋面瓦时,固定块远离屋面瓦的端部尺寸小于屋面瓦固定槽下侧开口的尺寸,从而方便固定块插接于固定槽内,方便屋面瓦的安装。作为优选,所述屋面瓦上设置有对相邻屋面瓦具有缓冲作用的缓冲件。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缓冲件的设置,下雨天时,缓冲件对相邻屋面瓦具有缓冲的作用,从而防止屋面瓦容易晃动,从而使屋面瓦的放置更稳定,免了相邻屋面瓦之间产生间隙。作为优选,所述屋面瓦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缓冲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弹簧、固定于弹簧且与相邻屋面瓦下侧相抵接的缓冲垫。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弹簧、缓冲垫的设置,当屋面瓦受到外力时,弹簧通过缓冲垫对屋面瓦一定的缓冲力,从而使屋面瓦不会大幅度晃动,避免了相邻屋面瓦之间产生间隙。作为优选,所述屋面瓦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导流槽。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导流槽的设置,当树叶掉落在屋面瓦上,间隙了树叶与屋面瓦之间的粘附力,使树叶更易被冲走;同时,导流槽具有导流的作用,当树叶覆盖于屋面瓦上,雨水部分从导流槽流走,且在树叶的下侧形成冲力,从而将树叶冲走。作为优选,所述导流槽的侧壁为凹陷的弧线面。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导流槽为凹陷的弧线面,增加了导向槽的容积,进而提高导流槽内雨水流量,导向槽内的雨水形成更大的冲击力。作为优选,所述屋面瓦出水口的端面为倾斜向下设置的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屋面瓦出水口的端面为斜面,所述斜面面向屋面瓦的上侧进行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屋面的端部为斜面,屋面瓦上的雨水沿斜面的方向稳定流向相邻屋面瓦的上侧,减小雨水的冲击力,进而使屋面瓦的位置更稳定。作为优选,所述屋面瓦为陶土瓦。作为优选,陶土瓦是用粘土和其他合成物制作成湿胚干燥后通过高温烧制而成,陶土瓦耐腐蚀性强,屋面瓦使用寿命长。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当工作人员摆放屋面瓦时,屋面瓦上的固定块插接于相邻屋面瓦上的固定槽,使屋面瓦摆放的位置更标准。2.固定块插接于固定槽内,使相邻屋面瓦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提高相邻屋面瓦之间的稳定性,避免相邻屋面瓦之间相对滑动,使相邻屋面正常导流。附图说明图1是屋面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屋面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屋面瓦;11、斜面;12、导流槽;13、安装槽;2、固定结构;21、固定块;22、固定槽;3、缓冲件;31、弹簧;32、缓冲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防水屋面结构,包括若干块相互拼合的屋面瓦1,屋面瓦1倾斜放置,屋面瓦1部分重叠放置于相邻屋面瓦1的内侧,屋面瓦1部分重叠放置于相邻屋面瓦1的上侧,雨水通过屋面瓦1上侧的凹陷弧形面流到相邻屋面瓦1上侧的凹陷弧线面;同时,屋面瓦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相邻屋面瓦1的固定结构2,使相邻屋面瓦1之间不会存在位置偏移。参照图2,固定结构2包括固定块21和固定槽22,两固定块21垂直焊接于屋面瓦1外侧上部的两侧,固定块21为圆台形,且固定块21远离屋面瓦1的端部直径小于固定块21靠近屋面瓦1端部的直径。两固定槽22开设于屋面瓦1下部的两侧,固定槽22贯穿屋面瓦1的内侧及外侧,且固定槽22外侧开口直径小于固定槽22内侧的开口直径。当相邻屋面瓦1重叠放置时,屋面瓦1上的两固定块21分别插接于相邻屋面瓦1上的固定槽22。参照图2和图3,屋面瓦1外侧的上部固定有对相邻屋面瓦1具有缓冲作用的两个缓冲件3,缓冲件3包括弹簧31和缓冲垫32.屋面瓦1外侧的上部于相邻屋面瓦1的内侧开设有安装槽13,且安装槽呈圆形。弹簧31的一端固定于安装槽13的底部,且缓冲垫32焊接于弹簧31远离安装槽13底部的一端,缓冲垫32的四周与安装槽13相贴合,且缓冲垫32部分位于屋面瓦1的上侧并与相邻屋面瓦1的下侧相抵接。同时,缓冲垫32的顶部为向内凹陷的弧线面,缓冲垫32的上表面与屋面瓦1的下侧相贴合。参照,2,屋面瓦1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导流槽12,导流槽12的一端与屋面瓦1的出水口的一端相相通,导流槽12的另一端延伸至相邻屋面瓦1的下侧,且导流槽12的竖直截面为半圆形。当雨水通过屋面瓦1的上侧时,部分雨水通过导流槽12流出,且导流槽12的水具有冲击屋面瓦上的树叶的效果,使树叶被冲走。屋面瓦1出水口的端部为倾斜设置的斜面11,斜面11面向屋面瓦1面向屋面瓦1的上侧进行设置,屋面瓦1上的雨水沿斜面11的方向流向至相邻屋面瓦1上。屋面瓦1采用为陶瓷瓦,因此屋面瓦1耐腐性较强。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屋面瓦1搭建时,通过屋面瓦1上的固定块21插接于相邻屋面瓦1上的固定槽22内,从而使相邻屋面瓦1之间的位置相对稳定,进而提高相邻屋面瓦1之间的稳定性。同时,当屋面瓦1对雨水导流时,弹簧31通过缓冲垫32对屋面瓦1具有缓冲作用,进而提高屋面瓦1的稳定性。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屋面结构,包括若干块相互拼合的屋面瓦(1),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瓦(1)上设置有与相邻所述屋面瓦(1)相连接的固定结构(2),所述固定结构(2)包括固定于所述屋面瓦(1)上表面一侧的固定块(21)、开设于所述屋面瓦(1)上且贯穿所述屋面瓦(1)的固定槽(22),所述固定块(21)插接于相邻屋面瓦(1)上的固定槽(22)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屋面结构,包括若干块相互拼合的屋面瓦(1),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瓦(1)上设置有与相邻所述屋面瓦(1)相连接的固定结构(2),所述固定结构(2)包括固定于所述屋面瓦(1)上表面一侧的固定块(21)、开设于所述屋面瓦(1)上且贯穿所述屋面瓦(1)的固定槽(22),所述固定块(21)插接于相邻屋面瓦(1)上的固定槽(2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21)为圆台状,所述固定块(21)底部的直径至远离屋面瓦(1)一端的直径逐渐变小,所述固定槽(22)下侧的开口至所述固定槽(22)上侧的开口逐渐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瓦(1)上设置有对相邻屋面瓦(1)具有缓冲作用的缓冲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佰邦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