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卫星姿态控制飞轮对、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和卫星
本专利技术属于卫星的
,特别涉及一种卫星姿态控制飞轮对、包括上述卫星姿态控制飞轮对的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和包括上述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卫星。
技术介绍
随着卫星在轨姿态控制精度和稳定度指标的不断提高,反作用飞轮已经成为长期在轨运行时姿态控制的主要执行机构。反作用飞轮作为一种角动量交换装置,其输出的主动控制力矩与输入的电流/电压存在直接的对应的关系,可以达到极高的姿态控制精度和稳定度;飞轮工作仅消耗星上电能,可由太阳能帆板持续提供,有利于提高卫星在轨寿命。当前卫星姿态控制用飞轮组大都采用“三正交一斜装”的配置,即整星配置4个反作用飞轮,其中3个自旋轴平行于星体三轴、1个自旋轴倾斜安装。受到飞轮驱动电机最高转速和轮体惯量限制,单个反作用飞轮及飞轮组角动量容量也有限,整星频繁进行姿态调整时容易遇到飞轮组角动量饱和问题,需要消耗星上宝贵的推进剂进行饱和卸载。整星采用零动量控制策略时,降低了发生角动量饱和问题的几率,但飞轮标称工作转速在零附近,电机转速过零时容易发生抖动,零转速附近的 ...
【技术保护点】
1.卫星姿态控制飞轮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飞轮体(12)和第二飞轮体(22),以及,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飞轮体(12)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飞轮体(12)自转,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飞轮体(22)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飞轮体(22)自转,所述第一飞轮体(12)设置在所述第二飞轮体(22)的径向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卫星姿态控制飞轮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飞轮体(12)和第二飞轮体(22),以及,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飞轮体(12)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飞轮体(12)自转,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飞轮体(22)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飞轮体(22)自转,所述第一飞轮体(12)设置在所述第二飞轮体(22)的径向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姿态控制飞轮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飞轮支撑轴(11),所述第一飞轮体(12)转动安装在所述飞轮支撑轴(11),所述第二飞轮体(22)转动安装在所述飞轮支撑轴(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卫星姿态控制飞轮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定子(14)和第一转子(13),所述第一定子(14)固定连接在所述飞轮支撑轴(11)上,所述第一转子(13)与所述第一飞轮体(12)以相对周向固定的方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卫星姿态控制飞轮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飞轮体(12)包括轴向延伸部,所述轴向延伸部通过第一轴承(15)与所述飞轮支撑轴(11)相对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卫星姿态控制飞轮对,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微动航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