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外墙防水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65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外墙防水保护结构,包括主墙体的一侧卡接有混凝土垫层,所述主墙体的一侧与混凝土垫层的上端通过水泥黏贴有面层,所述面层的一侧表面涂有防水涂料层,所述面层的另一侧通过水泥黏贴挤塑板,所述挤塑板的凹槽内浇筑有水泥砂浆,所述水泥砂浆的一侧粘贴有找平层,所述找平层的一侧通过水泥黏贴有蜂窝式墙板,所述蜂窝式墙板的边角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预埋式封边梁,所述挤塑板的一侧通过喷枪喷注有中部基层,所述中部基层的一侧通过水泥黏贴有内墙体;本实用通过通过在主墙体底部设置的多个第一、第二隔水层,能够进一步增强该结构的防水保护作用。

A waterproof protective structure for building exterior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外墙防水保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防水保护结构设计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外墙防水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墙板,古时明清家具部件名称。位于家具左右两侧,呈垂直面的板材统称“旁板”或称“墙板”。现指一种建材。外墙在建筑设计中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需要考虑外墙体的保温、防水、承重、使用寿命等多个方向,而传统的外墙保护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1.现有的外墙保护结构多采用迎水面防水结构,而现有迎水面防水结构虽防水性能较好,但一旦防水结构出现损坏,则建筑容易发生开裂、起层、霉变等现象,影响墙体的使用寿命。2.现有的防水保护结构对于墙板底部的防水效果较差,根部收到雨水渗入,容易对墙体的根部造成损坏,进而降低墙体的使用寿命,容易造成危险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外墙防水保护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外墙防水保护结构,包括主墙体的一侧卡接有混凝土垫层,所述主墙体的一侧与混凝土垫层的上端通过水泥黏贴有面层,所述面层的一侧表面涂有防水涂料层,所述面层的另一侧通过水泥黏贴挤塑板,所述挤塑板的凹槽内浇筑有水泥砂浆,所述水泥砂浆的一侧粘贴有找平层,所述找平层的一侧通过水泥黏贴有蜂窝式墙板,所述蜂窝式墙板的边角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预埋式封边梁,所述挤塑板的一侧通过水泥黏贴有中部基层,所述中部基层的一侧通过水泥黏贴有内墙体,所述内墙体的一侧通过浇筑的水泥混凝土黏贴有聚氨酯泡沫层,所述聚氨酯泡沫层的一侧通过水泥黏贴有面层。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垫层的一侧浇筑有多个第一隔水层,所述主墙体的下端浇筑有多个第二隔水层,所述第一隔水层与第二隔水层的下端开设有出水槽,所述混凝土垫层的上端通过水泥黏贴有导水斜板,所述导水斜板的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导水管。优选的,所述水泥砂浆浇筑于挤塑板的凹槽内,所述水泥混凝土浇筑于聚氨酯泡沫层的凹槽内。优选的,所述防水涂料层采用的涂料为丙烯酸防水涂料。优选的,所述出水槽内黏贴有导水斜板,所述导水斜板由两块倾斜的水泥板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倒V形斜板。优选的,所述中部基层的内部固定有钢筋骨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的挤塑板,并且通过在挤塑板内槽中注入水泥砂浆,能够有效地起到防水的作用,并且通过设置的聚氨酯泡沫层,能够有效地起到保温的作用,在此之上,通过在面层上设置的水槽以及底部的截水槽,能够进一步保护外墙不被水源渗透,2、通过在主墙体底部设置的多个第一、第二隔水层,能够进一步增强该结构的防水保护作用,外墙体内部的蜂窝式墙板与预埋式封边梁,通过蜂窝六边形的墙体设计,能够极大地增强外墙整体的强度,并且能够有效地起到隔音隔热的效果,并且通过蜂窝六边形的墙体设计,在边缘结构部分结构更加稳定,并且不易遭到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墙板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墙板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蜂窝式墙板的连接图;图中:1-墙板;11-防水涂料层;12-找平层;13-蜂窝式墙板;14-水泥砂浆;15-挤塑板;16-中部基层;17-水泥混凝土;18-聚氨酯泡沫层;19-内墙体;2-混凝土垫层;21-第一隔水层;22-第二隔水层;23-出水槽;24-导水斜板;25-导水管;3-面层;4-预埋式封边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建筑外墙防水保护结构,包括主墙体1,所述主墙体1的一侧卡接有混凝土垫层2,用于辅助稳固主墙体1,保护墙体不受雨水直接渗入,所述主墙体1的一侧与混凝土垫层2的上端通过水泥黏贴有面层3,面层3用于在墙外粘粘装饰物,所述面层3的一侧表面涂有防水涂料层11,所述防水涂料层11采用的涂料为丙烯酸防水涂料,用于最外层的简单防水,所述面层3的另一侧通过水泥黏贴挤塑板15,挤塑板15具有极强的厌水性,能够有效增强防水效果,所述挤塑板15的凹槽内浇筑有水泥砂浆14,所述水泥砂浆14的一侧粘贴有找平层12,所述找平层12的一侧通过水泥黏贴有蜂窝式墙板13,蜂窝式的结构更加稳定,能够极大地增强外墙整体的强度,所述蜂窝式墙板13的边角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预埋式封边梁4,所述挤塑板15的一侧通过水泥黏贴有中部基层16,所述中部基层16的内部固定有钢筋骨架,所述中部基层16的一侧通过水泥黏贴有内墙体19,所述内墙体19的一侧通过浇筑的水泥混凝土17黏贴有聚氨酯泡沫层18,聚氨酯泡沫在填充后无缝隙,固化后粘结强固,具有超低温热传导率,耐热保温,高效绝缘,隔音,固化后防水防潮,所述水泥砂浆14浇筑于挤塑板15的凹槽内,所述水泥混凝土17浇筑于聚氨酯泡沫层18的凹槽内,所述聚氨酯泡沫层18的一侧通过水泥黏贴有面层3。所述混凝土垫层2的一侧浇筑有多个第一隔水层21,所述主墙体1的下端浇筑有多个第二隔水层22,第一隔水层21与第二隔水层22交叉排开,能够将雨水分层隔开,并排出,能够极大地增强主墙体底部的防水性,所述第一隔水层21与第二隔水层22的下端开设有出水槽23,水源即进入第一隔水层21与第二隔水层22交叉的缝隙,在不断渗入的过程中,通过出水槽23排出,所述混凝土垫层2的上端通过水泥黏贴有导水斜板24,所述导水斜板24的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导水管25,水源流下时,通过导水斜板24流至两旁的导水管25处,并通过导水管25排出,所述出水槽23内黏贴有导水斜板24,所述导水斜板24由两块倾斜的水泥板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倒V形斜板,通过倒V形斜板的设计能够使得截下的雨水能够通过重力的作用直接滑落。工作原理:首先将混凝土垫层2埋入地下,并在边角处埋下预埋式封边梁4,然后将主墙体1与混凝土垫层2卡接,并将蜂窝式墙板13的边角与预埋式封边梁4通过水泥黏贴固定,受到撞击时,蜂窝式的结构能够将力道分散,大大增强墙体的刚性,在阴雨天,雨水从墙体滑落至导水斜板24,并被导至导水管25处排出,部分水分或湿气会渗入墙体根部,主墙体1的根部的水分会渗入第二隔水层22底部,然后因为压力的作用挤入第一隔水层21的顶部,雨水过多时,会渗入下一层的第二隔水层22与第一隔水层21内,并且在不断渗入的过程中通过底部的出水槽23漏出,水分不断减少,直至无法渗入,可以有效地增强根的防水效果,雨水渗入墙体时,首先经过防水涂料层11的保护,并将水分阻隔在挤塑板15外,极少数水分渗入水泥砂浆14内被吸收,无法渗入主墙体内部的中部基层16,主墙体1内部渗水时,因主墙体1内部属于室内因此不会出现大水渗入的情况,可通过聚氨酯泡沫层18吸收水分,并通过水泥混凝土17隔绝水分,无法渗透墙体从而损坏中部基层16,内外都能够起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外墙防水保护结构,包括主墙体(1)的一侧卡接有混凝土垫层(2),所述主墙体(1)的一侧与混凝土垫层(2)的上端通过水泥黏贴有面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3)的一侧表面涂有防水涂料层(11),所述面层(3)的另一侧通过水泥黏贴挤塑板(15),所述挤塑板(15)的凹槽内浇筑有水泥砂浆(14),所述水泥砂浆(14)的一侧粘贴有找平层(12),所述找平层(12)的一侧通过水泥黏贴有蜂窝式墙板(13),所述蜂窝式墙板(13)的边角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预埋式封边梁(4),所述挤塑板(15)的一侧通过水泥黏贴有中部基层(16),所述中部基层(16)的一侧通过水泥黏贴有内墙体(19),所述内墙体(19)的一侧通过浇筑的水泥混凝土(17)黏贴有聚氨酯泡沫层(18),所述聚氨酯泡沫层(18)的一侧通过水泥黏贴有面层(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外墙防水保护结构,包括主墙体(1)的一侧卡接有混凝土垫层(2),所述主墙体(1)的一侧与混凝土垫层(2)的上端通过水泥黏贴有面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3)的一侧表面涂有防水涂料层(11),所述面层(3)的另一侧通过水泥黏贴挤塑板(15),所述挤塑板(15)的凹槽内浇筑有水泥砂浆(14),所述水泥砂浆(14)的一侧粘贴有找平层(12),所述找平层(12)的一侧通过水泥黏贴有蜂窝式墙板(13),所述蜂窝式墙板(13)的边角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预埋式封边梁(4),所述挤塑板(15)的一侧通过水泥黏贴有中部基层(16),所述中部基层(16)的一侧通过水泥黏贴有内墙体(19),所述内墙体(19)的一侧通过浇筑的水泥混凝土(17)黏贴有聚氨酯泡沫层(18),所述聚氨酯泡沫层(18)的一侧通过水泥黏贴有面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墙防水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垫层(2)的一侧浇筑有多个第一隔水层(21),所述主墙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盛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友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