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流量管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86276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流量管路系统,涉及供水管路系统技术领域,包括供水管、安装于供水管上的闸阀、连接交叉/转弯/错位的供水管的大弧度弯、大弧度三通、过桥四通、S型弯头、U型回水弯、转角大弯、立体三通。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闸阀和连接配件,可以增加供水管路的通水流量,减小管道阻力,同时优化安装施工,降低漏水风险。

A large flow pipelin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流量管路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流量管路系统,属于供水管路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家装供水管路系统中存在以下问题:(1)供水管路中通过各种配件连接,现有市场上,普通PPR管件如90°弯头、过桥弯、三通等配件在家装管道安装过程中使用频率较高,而在理论上,这些结构设计有悖流体力学原理,增大了水损,减小了水流速度。(2)在结构上,传统直角连接的90°弯头和三通,采用垂直过弯结构,水流阻力大,通水量小,水流噪音明显。(3)截止阀一般装于主干管的最前面,通水截面小,大幅度降低了通水流量。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流量管路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流量管路系统,包括供水管、安装于供水管上的闸阀、连接交叉/转弯/错位的供水管的大弧度弯、大弧度三通、过桥四通、S型弯头、U型回水弯、转角大弯、立体三通。所述闸阀,安装于管路系统的进水口处;所述大弧度弯,安装于直角转弯的供水管之间;所述大弧度三通,安装于T字供水管岔口处;所述过桥四通,安装于十字供水管岔口处;所述S型弯头,安装于平行错位的供水管之间;所述U型回水弯,安装于180°供水管转弯处;所述转角大弯,安装于垂直错位的供水管之间;所述立体三通,安装于三根相互垂直的供水管连接处。作为优选,U型回水弯中间设有内丝铜件作为出水口。作为优选,所述供水管、闸阀、大弧度弯、大弧度三通、过桥四通、S型弯头、U型回水弯、转角大弯、立体三通均采用PP-R材质。本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1)采用本技术的闸阀和连接配件,可以增加供水管路的通水流量,减小管道阻力,同时优化安装施工,降低漏水风险。(2)采用PP-R大弧度弯、大弧度三通来取代普通PP-R90°弯头、三通,圆弧过弯结构,在通水时减少水流阻力,用水更顺畅舒适,降低水对管壁的冲击力,同时能减少水锤的作用,保障家庭用水管的安全。(3)采用PP-R过桥四通来取代PP-R过桥弯,普通过桥弯需在地面加深槽深,其内部水流结构为150°折角,水流转弯角度过大,而过桥四通则避免了这一弯角,采用直线结构,垂直两路水流互不影响,直线通过,降低水流阻力,减少水损,增加出水流量。(4)本技术采用PP-RS型弯头、转角大弯取代两个PP-R90°弯头,优化施工,减少焊点,降低漏水风险。(5)采用PP-RU型回水弯取代两个PP-R90°弯头和内丝三通,较少焊点,减少开槽工作量,降低漏水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一种大流量管路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统两个90°弯头内丝组合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U型回水弯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传统截止阀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闸阀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传统90°弯头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例大弧度弯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传统三通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施例大弧度三通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传统过桥弯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施例过桥四通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传统两个45°弯头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施例S型弯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传统两个90°弯头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实施例转角大弯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传统90°弯头和三通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实施例立体三通的结构示意图。标注说明:供水管1、闸阀2、截止阀2’、大弧度弯3、90°弯头3’、大弧度三通4、三通4’、过桥四通5、过桥弯5’、S型弯头6、两个45°弯头组合6’、U型回水弯7、两个90°弯头内丝组合7’,转角大弯8、两个90°弯头组合8’、立体三通9、90°弯头和三通组合9’。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及其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能够更清楚更完善的揭露,兹提供了一个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如下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大流量管路系统,包括供水管1、安装于供水管1上的闸阀2、连接交叉/转弯/错位的供水管1的大弧度弯3、大弧度三通4、过桥四通5、S型弯头6、U型回水弯7、转角大弯8、立体三通9。闸阀2,安装于管路系统的进水口处;大弧度弯3,安装于直角转弯的供水管1之间;大弧度三通4,安装于T字供水管1岔口处;过桥四通5,安装于十字供水管1岔口处;S型弯头6,安装于平行错位的供水管1之间;U型回水弯7,安装于180°供水管1转弯处;转角大弯8,安装于垂直错位的供水管1之间;立体三通9,安装于三根相互垂直的供水管1连接处。U型回水弯7中间设有内丝铜件作为出水口。供水管1、闸阀2、大弧度弯3、大弧度三通4、过桥四通5、S型弯头6、U型回水弯7、转角大弯8、立体三通9均采用PP-R材质。采用闸阀2来取代截止阀2,截止阀2通过橡胶密封,橡胶容易老化,后期可能失效,而闸阀2通过硬密封实现,使用寿命长,且水流直线通行,减少水损,增加流量。采用大弧度弯3、来取代普通90°弯头,大弧度三通4来取代三通4’,圆弧过弯结构,在通水时减少水流阻力,用水更顺畅舒适,降低水对管壁的冲击力,同时能减少水锤的作用,保障家庭用水管的安全。采用过桥四通5来取代过桥弯5’,普通过桥弯需在地面加深槽深,其内部水流结构为150°折角,水流转弯角度过大,而过桥四通5则避免了这一弯角,采用直线结构,垂直两路水流互不影响,直线通过,降低水流阻力,减少水损,增加出水流量。采用S型弯头6取代两个45°弯头6’、转角大弯8取代两个90°弯头8’,优化施工,减少焊点,降低漏水风险。采用U型回水弯7取代两个90°弯头和内丝三通7’,较少焊点,减少开槽工作量,降低漏水风险。以上内容是结合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所提供技术方案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流量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水管、安装于供水管上的闸阀、连接交叉/转弯/错位的供水管的大弧度弯、大弧度三通、过桥四通、S型弯头、U型回水弯、转角大弯、立体三通;所述闸阀,安装于管路系统的进水口处;所述大弧度弯,安装于直角转弯的供水管之间;所述大弧度三通,安装于T字供水管岔口处;所述过桥四通,安装于十字供水管岔口处;所述S型弯头,安装于平行错位的供水管之间;所述U型回水弯,安装于180°供水管转弯处;所述转角大弯,安装于垂直错位的供水管之间;所述立体三通,安装于三根相互垂直的供水管连接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流量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水管、安装于供水管上的闸阀、连接交叉/转弯/错位的供水管的大弧度弯、大弧度三通、过桥四通、S型弯头、U型回水弯、转角大弯、立体三通;所述闸阀,安装于管路系统的进水口处;所述大弧度弯,安装于直角转弯的供水管之间;所述大弧度三通,安装于T字供水管岔口处;所述过桥四通,安装于十字供水管岔口处;所述S型弯头,安装于平行错位的供水管之间;所述U型回水弯,安装于180°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梁韩鹏峰钱功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同正管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