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撞吸、释能汽车安全系统机械探测自动减速避撞;可调压气囊吸、释能避减撞击损害
汽车使用安全防护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下汽车避撞主要由驾驶员完成,受驾驶员主观判断、操作技能及身体心理状况等制约,且需要反应时间,避撞效果完全依赖驾驶员自身能力,紧急情况下避撞效果极差;发生碰撞时安全防护主要是通过塑料保险杠、车前架和车体被动吸能减少损害。机械探测触发防撞系统目前无专利技术;公告号为CN201980170U专利所述的气囊式吸能装置可吸收能量小,无法调节吸能量,制造安装复杂,且无其他用途,无实用外观,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汽车在发生碰撞前无法提前减速、车主受惊忘记松油门使撞击加剧、汽车碰撞车身损坏驾乘人员受伤以及洪涝使汽车水淹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研发了一种防撞吸、释能汽车安全系统。通过机械探测杆提前探测前方障碍物,自动切断动力并进行制动减速;发生碰撞时通过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分散应力、吸收并释放能量,进而避免或降低碰撞损害;在洪涝时由前后可调压吸、释能气囊和车架可调压吸、释能气囊提供浮 ...
【技术保护点】
1.防撞吸、释能汽车安全系统,由机械伸缩探杆装置(1)、前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2)、车架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3)及后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4)组成;机械伸缩探杆装置(1)由根部开关(5)、前后可伸缩主探杆(6)、横向固定探杆(7)和其上的纵向探杆(8)及梢部开关组成;前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2)上设有与机械式伸缩探杆装置(1)通过第一螺栓(9)安装的固定区;前、后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由一个可塑性囊壳(12)、一个不可塑性底板(13)以及一个密封压条(14)组成,可塑性囊壳(12)通过密封压条(11)和第二螺栓(10)密封固定在不可塑性底板(14)上;不可塑性底 ...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撞吸、释能汽车安全系统,由机械伸缩探杆装置(1)、前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2)、车架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3)及后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4)组成;机械伸缩探杆装置(1)由根部开关(5)、前后可伸缩主探杆(6)、横向固定探杆(7)和其上的纵向探杆(8)及梢部开关组成;前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2)上设有与机械式伸缩探杆装置(1)通过第一螺栓(9)安装的固定区;前、后可调压吸、释能安全气囊由一个可塑性囊壳(12)、一个不可塑性底板(13)以及一个密封压条(14)组成,可塑性囊壳(12)通过密封压条(11)和第二螺栓(10)密封固定在不可塑性底板(14)上;不可塑性底板(14)由密封底板(19)、垫板(18)和连接件(17)组装而成;密封底板(19)上装有有可调压式泄气阀(21)、充气桩(20)、压力表桩,进行充放气并检查气压,其凸面设有通过第三螺栓(13)与可塑性囊壳(12)限形条固定的棱条,与密封底板(19)焊接或栓接的垫板(18)上留有螺孔,利用第四螺栓(15)连接连接件;车架可调压式吸、释能安全气囊(3)由囊毂(33)和车架囊壳(34)组成;车架囊壳(34)安装密封于囊毂(33)上,囊毂上装有可调压泄气阀(21)、充气桩(20)及压力表桩,进行充放气并检查内部气压,囊毂(33)底板上开有可通过第六螺栓(35)与车身固定的螺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吸、释能汽车安全系统,所描述的机械伸缩探杆装置(1)其特征是前后主探杆(6)可以在水平方向前后伸缩,实现探测距离可调;其上装有横向固定探杆(7),在横行固定探杆(7)上装有纵向探杆(8),可探测横纵向一定面域内的障碍物;在横纵向探杆上有梢部感应开关(S1),探测到前方有障碍物时,梢部感应开关(S1)触发,联动一类电磁开关(P1)和二...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