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调节喷气量的喷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42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动调节喷气量的喷梁,包括:压缩空气管道;第一喷梁,通过第一软管与所述的压缩空气管道相连,所述第一软管上连接有第一电磁阀;两段第二喷梁,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喷梁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喷梁通过第一硬管相连,所述第一硬管通过第二软管与所述的压缩空气管道相连,所述第二软管上连接有第二电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一段喷梁改成长度不同的第一喷梁、第二喷梁、第三喷梁、第四喷梁和第五喷梁,每段喷梁的软管上分别增加单独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通过输入判断带钢宽度,结合炉区速度,自动开闭不同的电磁阀,可以实现根据需要控制喷气量,避免压缩空气的浪费。

A spray beam which can automatically adjust the air f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调节喷气量的喷梁
本技术涉及冷轧炉区水淬后带钢干燥的
,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调节喷气量的喷梁。
技术介绍
水淬是连续退火炉的最后一道退火工序,其主要作用是将完成整套退火工艺的带钢经水淬槽后冷却至室温,防止带钢在高温状态下出现氧化;带钢经水淬后表面带水,若不将其去除,水会随着带钢转移到下游张紧辊上,轻则污染张紧辊造成辊面生锈,重则张紧辊与带钢打滑产生划伤,甚至打滑严重造成失张停车,因此,去除水淬后带钢表面水渍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的除水方法是在水淬出口加装一根喷梁,喷梁上有多个喷嘴,在喷梁中通入压缩空气,通过喷嘴喷向带钢从而将带钢吹干。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至少发现现有喷梁存在如下问题:原喷梁长度为产线转向辊辊身长度,所在产线转向辊长度为1700mm,且喷梁通过手阀控制通断,手阀安装在现场,操作人员无法根据带钢带水情况在HMI操作画面实现方便切换;并且产线生产的带钢宽度变化很大所在产线生产的带钢宽度范围为750-1580mm,无论带钢宽窄只要开启喷梁手阀,压缩空气从喷嘴喷出,只有中间喷向带钢的部分才能起吹干作用,两侧无带钢部分的压缩空气就造成了浪费,为解决以上操作不方便及能源浪费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专利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可自动调节喷气量的喷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压缩空气的浪费技术问题,实现了将原一根喷梁分成多段,通过多个电磁阀控制每段喷梁的通断,同时根据当前带钢宽度选择开启哪个喷梁,既能将带钢吹干,又避免了能源浪费。r>一种可自动调节喷气量的喷梁,包括:压缩空气管道;第一喷梁,通过第一软管与所述的压缩空气管道相连,所述第一软管上连接有第一电磁阀;两段第二喷梁,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喷梁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喷梁通过第一硬管相连,所述第一硬管通过第二软管与所述的压缩空气管道相连,所述第二软管上连接有第二电磁阀;两段第三喷梁,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喷梁远离第一喷梁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三喷梁通过第二硬管相连,所述第二硬管通过第三软管与所述的压缩空气管道相连,所述第三软管上连接有第三电磁阀;两段第四喷梁,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三喷梁远离第二喷梁的一端,两个所述第四喷梁通过第三硬管相连,所述第三硬管通过第四软管与所述的压缩空气管道相连,所述第四软管上连接有第四电磁阀;两段第五喷梁,分别固定连接在第四喷梁远离第三喷梁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五喷梁通过第四硬管相连,所述第四硬管通过第五软管与所述的压缩空气管道相连,所述第五软管上连接有第五电磁阀;若干个喷嘴,均匀连接在所述的第一喷梁、第二喷梁、第三喷梁、第四喷梁和第五喷梁上,所述喷嘴朝向带钢。可选的,所述第一喷梁、第二喷梁、第三喷梁、第四喷梁和第五喷梁均为两组,且对称分布在带钢两侧。可选的,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都通过线缆接入PLC控制系统。可选的,所述第一喷梁、第二喷梁、第三喷梁、第四喷梁和第五喷梁上的个数均为8-15个。可选的,所述第一喷梁、第二喷梁、第三喷梁、第四喷梁和第五喷梁为一体成型。可选的,所述第一喷梁、第二喷梁、第三喷梁、第四喷梁和第五喷梁焊接相连。可选的,所述压缩空气管道内连接有过滤网。可选的,所述第一喷梁、第二喷梁、第三喷梁、第四喷梁和第五喷梁的连接总成大于带钢的宽度。可选的,所述第二硬管与第三软管连接处设有密封垫。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技术将一段喷梁改成长度不同的第一喷梁、第二喷梁、第三喷梁、第四喷梁和第五喷梁,每段喷梁的软管上分别增加单独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通过输入判断带钢宽度,结合炉区速度,自动开闭不同的电磁阀,可以实现根据需要控制喷气量,避免压缩空气的浪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带钢;2、压缩空气管道;3、第一喷梁;4、第二喷梁;5、第三喷梁;6、第四喷梁;7、第五喷梁;8、第一电磁阀;9、第二电磁阀;10、第三电磁阀;11、第四电磁阀;12、第五电磁阀;13、第四硬管;14、第一硬管;15、第二硬管;16、第三硬管;17、第一软管;18、第二软管;19、第三软管;20、第五软管;21、第四软管;22、喷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首先说明,本文中出现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实施例:参照图1,一种可自动调节喷气量的喷梁,包括:压缩空气管道2;第一喷梁3,通过第一软管17与压缩空气管道2相连,第一软管17上连接有第一电磁阀8;两段第二喷梁4,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喷梁3的两侧,两个第二喷梁4通过第一硬管14相连,第一硬管14通过第二软管18与压缩空气管道2相连,第二软管18上连接有第二电磁阀9;两段第三喷梁5,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喷梁4远离第一喷梁3的一端,两个第三喷梁5通过第二硬管15相连,第二硬管15通过第三软管19与压缩空气管道2相连,第三软管19上连接有第三电磁阀10;两段第四喷梁6,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三喷梁5远离第二喷梁4的一端,两个第四喷梁6通过第三硬管16相连,第三硬管16通过第四软管21与压缩空气管道2相连,第四软管21上连接有第四电磁阀11;两段第五喷梁7,分别固定连接在第四喷梁6远离第三喷梁5的一端,两个第五喷梁7通过第四硬管13相连,第四硬管13通过第五软管20与压缩空气管道2相连,第五软管20上连接有第五电磁阀12;若干个喷嘴22,均匀连接在第一喷梁3、第二喷梁4、第三喷梁5、第四喷梁6和第五喷梁7上,喷嘴22朝向带钢1。第一喷梁3、第二喷梁4、第三喷梁5、第四喷梁6和第五喷梁7均为两组,且对称分布在带钢1两侧,干燥效果好。第一电磁阀8、第二电磁阀9、第三电磁阀10、第四电磁阀11和第五电磁阀12都通过线缆接入PLC控制系统,电磁阀的型号均为Burket2400型。每个电磁阀都通过线缆接入PLC控制系统,可实现远程手动和自动控制。第一喷梁3宽度范围800±10mm。第二喷梁4宽度范围200±10mm。第三喷梁5宽度范围200±10mm。第四喷梁6宽度范围200±10mm。第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动调节喷气量的喷梁,其特征在于,包括:/n压缩空气管道(2);/n第一喷梁(3),通过第一软管(17)与所述的压缩空气管道(2)相连,所述第一软管(17)上连接有第一电磁阀(8);/n两段第二喷梁(4),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喷梁(3)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喷梁(4)通过第一硬管(14)相连,所述第一硬管(14)通过第二软管(18)与所述的压缩空气管道(2)相连,所述第二软管(18)上连接有第二电磁阀(9);/n两段第三喷梁(5),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喷梁(4)远离第一喷梁(3)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三喷梁(5)通过第二硬管(15)相连,所述第二硬管(15)通过第三软管(19)与所述的压缩空气管道(2)相连,所述第三软管(19)上连接有第三电磁阀(10);/n两段第四喷梁(6),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三喷梁(5)远离第二喷梁(4)的一端,两个所述第四喷梁(6)通过第三硬管(16)相连,所述第三硬管(16)通过第四软管(21)与所述的压缩空气管道(2)相连,所述第四软管(21)上连接有第四电磁阀(11);/n两段第五喷梁(7),分别固定连接在第四喷梁(6)远离第三喷梁(5)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五喷梁(7)通过第四硬管(13)相连,所述第四硬管(13)通过第五软管(20)与所述的压缩空气管道(2)相连,所述第五软管(20)上连接有第五电磁阀(12);/n若干个喷嘴(22),均匀连接在所述的第一喷梁(3)、第二喷梁(4)、第三喷梁(5)、第四喷梁(6)和第五喷梁(7)上,所述喷嘴(22)朝向带钢(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调节喷气量的喷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空气管道(2);
第一喷梁(3),通过第一软管(17)与所述的压缩空气管道(2)相连,所述第一软管(17)上连接有第一电磁阀(8);
两段第二喷梁(4),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喷梁(3)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喷梁(4)通过第一硬管(14)相连,所述第一硬管(14)通过第二软管(18)与所述的压缩空气管道(2)相连,所述第二软管(18)上连接有第二电磁阀(9);
两段第三喷梁(5),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喷梁(4)远离第一喷梁(3)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三喷梁(5)通过第二硬管(15)相连,所述第二硬管(15)通过第三软管(19)与所述的压缩空气管道(2)相连,所述第三软管(19)上连接有第三电磁阀(10);
两段第四喷梁(6),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三喷梁(5)远离第二喷梁(4)的一端,两个所述第四喷梁(6)通过第三硬管(16)相连,所述第三硬管(16)通过第四软管(21)与所述的压缩空气管道(2)相连,所述第四软管(21)上连接有第四电磁阀(11);
两段第五喷梁(7),分别固定连接在第四喷梁(6)远离第三喷梁(5)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五喷梁(7)通过第四硬管(13)相连,所述第四硬管(13)通过第五软管(20)与所述的压缩空气管道(2)相连,所述第五软管(20)上连接有第五电磁阀(12);
若干个喷嘴(22),均匀连接在所述的第一喷梁(3)、第二喷梁(4)、第三喷梁(5)、第四喷梁(6)和第五喷梁(7)上,所述喷嘴(22)朝向带钢(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强杨志强付振兴吕剑王松涛常生财宗志军马红利乔梁张益滔李大哲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