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脱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8330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级脱氨系统,所述的多级脱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原液进料单元和脱氨单元;所述的多级脱氨系统还包括碱液进料单元,所述的碱液进料单元接入原料进料单元与脱氨单元之间,所述的碱液进料单元用于向原液废水中通入碱液,原液废水与碱液混合后进入脱氨单元;所述的脱氨单元包括串联的至少两个脱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多级脱氨系统将多个脱氨装置串联,实现了对于高氨氮含量废水的深度脱除。

A multi-stage deamin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级脱氨系统
本技术属于脱氨
,涉及一种脱氨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多级脱氨系统。
技术介绍
氨是氮和氢的化合物,现用氨作为催化剂或者交换剂的企业越来越多,含氨废水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含氨废水排入水体,特别是流动较缓慢的湖泊、海湾,容易引起水中藻类及其它微生物大量繁殖,形成富营养化污染,除了会使自来水处理厂运行困难,造成饮用水的异味外,严重时会使水中溶解氧下降,鱼类大量死亡,甚至会导致湖泊灭亡。当污水回用时,再生水中微生物可以促进输水管和用水设备中微生物的繁殖,形成生物后,堵塞管道和用水设备,并影响回收再利用的效率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前提下,治理含氨废水的污染是一大环保问题,如何解决这个环保的大难题是个迫在眉睫的环保问题。现有的除氨方法主要分为化学法和物理法。化学法由于成本高、处理效果不理想,其应用并不广泛;物理除氨方法主要有吹脱法和汽提法。脱氨装置是物理除氨过程中的一种常用设备,其工作原理为通过气流与氨水充分接触以促使水中溶解的氨气逸出。现有的脱氨装置主要通过多层带孔的塔盘对氨氮废水进行分流以促进氨氮废水与空气充分接触,进而促进氨氮废水中氨气逸出。但当含氨废水中的氨含量较高时,单个脱氨装置往往无法无法达到理想的脱氨效果,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多级的脱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级脱氨系统,本技术提供的多级脱氨系统将多个脱氨装置串联,实现了对于高氨氮含量废水的深度脱除。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级脱氨系统,所述的多级脱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原液进料单元和脱氨单元。所述的多级脱氨系统还包括碱液进料单元,所述的碱液进料单元接入原料进料单元与脱氨单元之间,所述的碱液进料单元用于向原液废水中通入碱液,原液废水与碱液混合后进入脱氨单元。所述的脱氨单元包括串联的至少两个脱氨装置。本技术提供的多级脱氨系统将多个脱氨装置串联,实现了对于高氨氮含量废水的深度脱除。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原液进料单元包括原液进料管路,原液进料管路的出口端接入脱氨单元。沿原液废水的进料方向,所述的原液管路上依次设置有原液废水储罐、废水输送装置和换热装置,所述的换热装置用于对原液废水进行预热。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碱液进料单元包括碱液进料管路,碱液进料管路的出口端接入原液进料管路。沿碱液进料方向,所述的碱液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碱液储罐和碱液输送装置,碱液储罐通过碱液输送装置向预热后的原液废水中通入碱液。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脱氨装置底部外接蒸汽管路,蒸汽由脱氨装置底部通入,所述的蒸汽管路上设置有蒸汽流量阀。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级脱氨装置的塔底出口通过塔釜出水输送装置连接换热装置,脱氨装置的塔釜外排水用于对进入换热装置的原液废水预热后达标排放。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换热装置还连接原液废水储罐,换热后的塔釜出水不达标时回流至原液废水储罐中。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上级脱氨装置的塔顶出口连接下级脱氨装置的上部进口。下级脱氨装置的塔底出口连接上级脱氨装置的塔顶回流口。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脱氨单元还包括冷凝装置,上级脱氨装置的塔顶出口通过冷凝装置连接下级脱氨装置的上部进口。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脱氨单元还包括氨水缓冲装置、氨水输送装置和氨水储罐,最后一级脱氨装置的塔顶出口沿氨气排出方向依次连接冷凝装置、氨水缓冲装置、氨水输送装置和氨水储罐。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氨水输送装置的出口分为两路,其中一路连接最后一级脱氨装置的塔顶回流口,另一路连接氨水储罐。所述的氨水缓冲装置与氨水储罐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还设置有氨水输送装置。所述系统是指设备系统、装置系统或生产装置。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多级脱氨系统对含氨废水进行脱氨处理,所述的处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Ⅰ)原液废水储罐内的原液废水通过废水输送装置抽至换热装置内,经换热装置预热后的原液废水与碱液混合后进入第一级脱氨装置中,蒸汽由脱氨装置底部通入将原液废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原液废水中的氨挥发,由塔顶排出经冷凝后进入下一级脱氨装置中,在下一级脱氨装置中经历相同的脱氨工序,下一级脱氨装置底部聚积的脱氨废水返回上一级脱氨装置中进行二次脱氨;(Ⅱ)最后一级脱氨装置塔顶排出的氨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凝,冷凝后的氨水进入氨水缓冲装置内暂时储存,氨水缓冲装置与最后一级脱氨装置回流口和氨水储罐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还设置有氨水输送装置,氨水输送装置的出口分为两路,其中一路连接最后一级脱氨装置的塔顶回流口,另一路连接氨水储罐。氨水缓冲装置内的氨水部分回流到脱氨装置塔顶,部分作为产品采出收集至氨水储罐中;(Ⅲ)经过脱氨处理后的废水收集至第一级脱氨装置塔釜,塔釜的脱氨废水经塔釜出水输送装置送入换热装置,对进入换热装置内的原液废水进行预热后进入达标水储罐,若不达标则回流至原液废水储罐内重复进行以上步骤直至水质达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提供的多级脱氨系统将多个脱氨装置串联,实现了对于高氨氮含量废水的深度脱除。(2)本技术利用脱氨后的废水热量对原液废水进行预热,节约了处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两级脱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三级脱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原液废水储罐;2-废水输送装置;3-换热装置;4-碱液储罐;5-碱液输送装置;6-塔釜出水输送装置;7-第一脱氨装置;8-第一蒸汽管路;9-第一蒸汽流量阀;10-第一冷凝装置;11-第二脱氨装置;12-第二蒸汽管路;13-第二蒸汽流量阀;14-第二冷凝装置;15-第三脱氨装置;16-第三蒸汽管路;17-第三蒸汽流量阀;18-第三冷凝装置;19-氨水缓冲装置;20-氨水输送装置;21-氨水储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级脱氨系统,所述的多级脱氨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原液进料单元和脱氨单元。多级脱氨系统还包括碱液进料单元,碱液进料单元接入原料进料单元与脱氨单元之间,碱液进料单元用于向原液废水中通入碱液,原液废水与碱液混合后进入脱氨单元。原液进料单元包括原液进料管路,原液进料管路的出口端接入脱氨单元。沿原液废水的进料方向,原液管路上依次设置有原液废水储罐1、废水输送装置2和换热装置3,换热装置3用于对原液废水进行预热。碱液进料单元包括碱液进料管路,碱液进料管路的出口端接入原液进料管路。沿碱液进料方向,碱液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碱液储罐4和碱液输送装置5,碱液储罐4通过碱液输送装置5向预热后的原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级脱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级脱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原液进料单元和脱氨单元;/n所述的多级脱氨系统还包括碱液进料单元,所述的碱液进料单元接入原料进料单元与脱氨单元之间,所述的碱液进料单元用于向原液废水中通入碱液,原液废水与碱液混合后进入脱氨单元;/n所述的脱氨单元包括串联的至少两个脱氨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脱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级脱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原液进料单元和脱氨单元;
所述的多级脱氨系统还包括碱液进料单元,所述的碱液进料单元接入原料进料单元与脱氨单元之间,所述的碱液进料单元用于向原液废水中通入碱液,原液废水与碱液混合后进入脱氨单元;
所述的脱氨单元包括串联的至少两个脱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脱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液进料单元包括原液进料管路,原液进料管路的出口端接入脱氨单元;
沿原液废水的进料方向,所述的原液管路上依次设置有原液废水储罐、废水输送装置和换热装置,所述的换热装置用于对原液废水进行预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脱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液进料单元包括碱液进料管路,碱液进料管路的出口端接入原液进料管路;
沿碱液进料方向,所述的碱液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碱液储罐和碱液输送装置,碱液储罐通过碱液输送装置向预热后的原液废水中通入碱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级脱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氨装置底部外接蒸汽管路,蒸汽由脱氨装置底部通入,所述的蒸汽管路上设置有蒸汽流量阀。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晨明王启伟李志强李雅吴青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科康仑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