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体消毒杀菌仪,包括外壳,具有透光区域;基板,设于外壳内;发光二极管,设于基板的底面上,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朝向于透光区域,且发光二极管可发出波长为200~275纳米的紫外光;驱动电路板,设于基板的顶侧,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电池,设于基板的顶面上;以及电源开关,设于外壳上,驱动电路板通过电源开关与电池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可以发出波长为200~275纳米紫外光的发光二极管,通过外壳上的透光区域,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紫外光可以照射到被投放的水体中,将水体中各种病菌的DNA或RNA的分子结构破坏,实现对水中有害病菌进行消杀,从而解决了化学消杀方法无法彻底杀灭水中有害病菌的技术问题。
Water disinf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体消毒杀菌仪
本技术属于杀菌装置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水体消毒杀菌仪。
技术介绍
水,人类的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但水,却无时无刻地处在各种污染源的包围中,这对人类的健康带来很大危险。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针对这些污染,目前通常是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处理,但对于生物性污染来说,化学方法处理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为没有在根本上对导致水污染的寄生虫、细菌和病毒等进行完全杀灭,在一定有环境和温度下,寄生虫、细菌和病毒等往往又死而复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消毒杀菌仪,包括但不限于解决化学消杀方法无法彻底杀灭水中有害病菌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体消毒杀菌仪,包括:外壳,具有透光区域;基板,设于所述外壳内;发光二极管,设于所述基板的底面上,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朝向于所述透光区域,且所述发光二极管可发出波长为200~275纳米的紫外光;驱动电路板,设于所述基板的顶侧,用于驱动所述发光二极管;电池,设于所述基板的顶面上;以及电源开关,设于所述外壳上,所述驱动电路板通过所述电源开关与所述电池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外轮廓呈球状,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螺纹连接或卡接,所述驱动电路板安装于所述上壳体内,所述电源开关安装于所述上壳体的壳壁上,所述基板安装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透光区域分布于所述下壳体的壳壁上。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为透光件。可选地,所述基板的底面与所述下壳体开口的所在平面平行,所述基板的底面上凸设有至少两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侧面与所述基板的底面垂直,所述支撑板的外侧面上设有所述发光二极管。可选地,所述基板底面的边缘上凸设有均匀分布的四个所述支撑板,所述基板底面的中部设有至少一所述发光二极管。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的壳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电源开关容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水体消毒杀菌仪还包括:密封盖,与所述上壳体活动连接,并可封盖所述凹槽。可选地,所述凹槽的底壁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密封盖包括:盖体;以及连接柱,从所述盖体的底面向下延伸并穿过所述安装孔,所述连接柱的末端环设有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的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径。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路板上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凹槽的底壁上开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与所述充电接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的接合处设有密封圈。可选地,所述上壳体的壳壁上雕刻有防滑纹。本技术提供的水体消毒杀菌仪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可以发出波长为200~275纳米紫外光的发光二极管,通过外壳上的透光区域,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紫外光可以照射到被投放的水体中,将水体中各种病菌的DNA或RNA的分子结构破坏,实现对水中有害病菌进行消杀,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化学消杀方法无法彻底杀灭水中有害病菌的技术问题,确保了用户的饮水用水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体消毒杀菌仪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体消毒杀菌仪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体消毒杀菌仪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水体消毒杀菌仪、10—外壳、20—基板、30—发光二极管、40—驱动电路板、50—电池、60—密封盖、11—上壳体、12—下壳体、13—密封圈、21—支撑板、41—充电接口、61—盖体、62—连接柱、100—透光区域、111—凹槽、112—安装孔、113—避让孔、114—防滑纹、620—限位凸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与另一个部件“电连接”,它可以是导体电连接,或者是无线电连接,还可以是其它各种能够传输电信号的连接方式。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术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至图3,该水体消毒杀菌仪1包括外壳10、基板20、发光二极管30、驱动电路板40、电池50以及电源开关(未图示),其中,外壳10具有透光区域100,基板20设置在外壳10内,发光二极管30设置在基板20的底面上,发光二极管30的出光面朝向透光区域100,并且发光二极管30可以发出波长为200~275纳米的紫外光,驱动电路板40设置在基板20的顶侧,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30,电池50设置在基板20的顶面上,电源开关设置在外壳10上,驱动电路板40通过该电源开关与电池50电连接。通过试验发现:在地球上,有耐高温的病原微生物,如:疯牛病朊病毒;有耐低温病原微生物,如:禽流感病毒、耶尔菌;有耐药性病原微生物,如:超级细菌;但是,暂未发现耐紫外线的病菌。在阳光中,波长10~400纳米的光线被称为紫外线(UV),根据不同波段又可将紫外线分为UVA、UVB、UVC三类。其中,波长为200~275纳米的UVC能穿透生物的细胞膜和细胞核,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或者再生性细胞死亡,从而起到消杀各种病菌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水体消毒杀菌仪1可以被投放在加湿器、饮水机、制冰机、马桶等的水箱内或者养殖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的水族箱内。使用时,水体消毒杀菌仪1漂浮在水体上,其中,外壳10上的透光区域100会淹没在水面下,发光二极管30发出的UVC可以透过透光区域100照射到整个水体中,从而实现对水中有害病菌进行消杀。本技术提供的水体消毒杀菌仪1,采用了可以发出波长为200~275纳米紫外光的发光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体消毒杀菌仪,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具有透光区域;/n基板,设于所述外壳内;/n发光二极管,设于所述基板的底面上,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朝向于所述透光区域,且所述发光二极管可发出波长为200~275纳米的紫外光;/n驱动电路板,设于所述基板的顶侧,用于驱动所述发光二极管;/n电池,设于所述基板的顶面上;以及/n电源开关,设于所述外壳上,所述驱动电路板通过所述电源开关与所述电池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水体消毒杀菌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具有透光区域;
基板,设于所述外壳内;
发光二极管,设于所述基板的底面上,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朝向于所述透光区域,且所述发光二极管可发出波长为200~275纳米的紫外光;
驱动电路板,设于所述基板的顶侧,用于驱动所述发光二极管;
电池,设于所述基板的顶面上;以及
电源开关,设于所述外壳上,所述驱动电路板通过所述电源开关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消毒杀菌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轮廓呈球状,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螺纹连接或卡接,所述驱动电路板安装于所述上壳体内,所述电源开关安装于所述上壳体的壳壁上,所述基板安装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透光区域分布于所述下壳体的壳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体消毒杀菌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为透光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体消毒杀菌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底面与所述下壳体开口的所在平面平行,所述基板的底面上凸设有至少两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侧面与所述基板的底面垂直,所述支撑板的外侧面上设有所述发光二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远城,
申请(专利权)人:梅州市青塘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