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82300 阅读:147 留言:1更新日期:2020-06-12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种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主要由以下中药制成:郁金、莪术、鸦胆子粉、老盐、马兰子、马兰花、香附、乌梅和木贼。该外用药物可以有效地祛除痣、疣和汗管瘤,且不留疤、使用简单。

An external medicine for removing nevus, verruca and syringoma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包括各种先天性、后天性黑素细胞痣、皮脂腺痣等。医学上的“痣”是狭义的,又称痣细胞痣、色素痣、黑素细胞痣或普通获得性黑色素细胞痣,不包括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痣为人类最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是表皮、真皮内黑素细胞增多引起的皮肤表现。根据痣细胞在皮肤内的位置不同,可将其分为交界痣、混合痣和皮内痣。扁平皮损提示为交界痣,略高起皮损多为混合痣,而乳头瘤样皮损和几乎所有半球状和带蒂皮损为皮内痣。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引起,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表面赘生物,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以前习惯认为疣属于慢性良性皮肤病,但发现HPV感染后有一部分会导致皮肤恶性肿瘤。疣好发于任何年龄阶段,潜伏期为1~3个月,能自行扩散,其病毒存在于棘层细胞中,可促使细胞增生,形成疣状损害。如常见的有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等。皮肤和粘膜的损伤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好发于手足、眼睑、鼻唇周围,广泛者可累及四肢部分。汗管瘤是发生在小汗腺导管的一种腺瘤,发病部位常见于面部以及眼部,是最难治疗的一种皮疹。中医上认为汗管瘤的形成是由于肌肤毛孔不密,风热邪毒侵入皮肤,人体肝虚血燥,筋气不荣,郁积于皮肤生成丘疹而形成汗管瘤。而西医上则认为是由脂肪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小汗腺导管的一种腺瘤,主要与内分泌、月经及家族染色体遗传等因素有关。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的看法,都有其合理的推论。所以综合了中西方观点,专家认为汗管瘤是由于小汗腺管堵塞,进而引起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汗腺导管外壁细胞的过度增生,表现为眼部或面部的小丘疹。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手术切除、激光治疗和药物祛除等手段祛除痣、疣和汗管瘤。这些手段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具有一些缺点,例如:激光治疗易留疤;手术切除操作麻烦、不能随时随地进行,而且成本高、恢复慢、痛苦大;药物祛除具有局限性:由于痣、疣和汗管瘤等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且每个痣、疣和汗管瘤都不相同,因此现有的药物一般只能针对痣、疣和汗管瘤等当中一种进行祛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外用药物可以有效地祛除痣、疣和汗管瘤,使用简单,用药时间短,且易把握用药时间使得不留疤。鸦胆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Bruceajavanica(L.)Merr.的发干成熟果实,鸦胆子内的苦醇、苦素对黑色素瘤有较强的腐蚀性和抑制作用,常在祛痣疣的药物中使用,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含有鸦胆子的祛痣疣的外用药物,一般需要在痣疣上作用至少一个小时以上才能祛除痣疣,会耗费使用者的时间,而且现有的外用药物不易控制用药时间,如果药物在痣疣上的作用时间过长,虽然能祛除痣疣,但是由于腐蚀过深会留疤,如果作用时间过短,则祛除效果不佳。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主要由以下中药制成:郁金、莪术、鸦胆子粉、老盐、马兰子、马兰花、香附、乌梅和木贼。进一步地,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郁金25~35份,莪术25~35份,鸦胆子粉15~55份,老盐8~13份,马兰子18~23份,马兰花18~23份,香附40~60份,乌梅40~60份和木贼40~60份。进一步地,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郁金30份、莪术30份、鸦胆子粉30份、老盐10份、马兰子20份、马兰花20份、香附50份、乌梅50份、木贼50份。进一步地,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郁金30份、莪术30份、鸦胆子粉25份、老盐10份、马兰子20份、马兰花20份、香附50份、乌梅50份、木贼50份。进一步地,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郁金30份、莪术30份、鸦胆子粉35份、老盐10份、马兰子20份、马兰花20份、香附50份、乌梅50份、木贼50份。进一步地,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郁金30份、莪术30份、鸦胆子粉20份、老盐10份、马兰子20份、马兰花20份、香附50份、乌梅50份、木贼50份。进一步地,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郁金30份、莪术30份、鸦胆子粉40份、老盐10份、马兰子20份、马兰花20份、香附50份、乌梅50份、木贼50份。进一步地,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郁金30份、莪术30份、鸦胆子粉50份、老盐10份、马兰子20份、马兰花20份、香附50份、乌梅50份、木贼50份。进一步地,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为泥状。一种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粉步骤:将郁金、莪术、鸦胆子和老盐研磨或粉碎成药材粉末;制浓缩液步骤:将马兰子、马兰花、香附、乌梅和木贼加水熬制成浓缩液;混合制药步骤:将药材粉末和浓缩液混合调制成泥状,即得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进一步地,所述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制浓缩液步骤具体地:马兰子、马兰花、香附、乌梅、木贼加水浸泡至少24小时后,慢火熬制2~3小时后滤出药液,再次加水慢火熬制2~3小时后滤出药液,将两次药液混合后继续熬制浓缩制成浓缩液,将浓缩液晾凉备用;所述混合制药步骤具体地:将浓缩液缓慢加入药材粉末内,且边加入边搅拌,直至药材粉末和浓缩液混合成泥状,则停止加入浓缩液,得到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将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与剩余的浓缩液分开密封保存。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外用药物通过鸦胆子、莪术、郁金和老盐配合,老盐和本外用药物的其他成分配合增强了该外用药物的渗透性,使得鸦胆子、莪术、郁金等成分能更快的渗透进入痣、疣或者汗管瘤中,可以缩短外用药物在痣、疣和汗管瘤上的作用时间,经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的外用药物只需要在痣、疣和汗管瘤上作用3~5分钟即可完成操作,而现有的以鸦胆子为主要祛除成分的外用药物至少需要在痣、疣和汗管瘤上作用1个小时以上才可以。另外,即使每一个痣、疣或者汗管瘤具有不同的硬度和结构,经实验发现本专利技术的此外用药物也能快速渗透,即本专利技术的外用药物可以适用于祛除各种痣、疣和汗管瘤,使用范围广。鸦胆子、莪术、郁金等成分渗透进入痣、疣和汗管瘤中后,鸦胆子渗透到痣、疣和汗管瘤中的一些部位则使这些部位被腐蚀,而莪术、郁金中的姜黄素能促进痣、疣和汗管瘤变色,莪术和郁金的总碱也促进痣、疣和汗管瘤的颜色变化,因此莪术、郁金和鸦胆子一起渗透到一些部位后会使这些部位快速变色,经实验证明单用莪术或者单用郁金变色速度慢,等到使用者能观察到痣、疣和汗管瘤的颜色变化时,往往鸦胆子已经在此处作用了较长时间了,使得鸦胆子对痣、疣和汗管瘤的腐蚀程度过深,可能会留疤,而莪术和郁金两种合用时相比于单用莪术时或单用郁金时,痣、疣和汗管瘤的变色速度更快,因此莪术和郁金合用具有协调增效作用,使得本申请的外用药物渗透至某一部位时,该部位能快速的变色,使用者通过观察痣、疣和汗管瘤的变色情况,就可以及时的了解到鸦胆子渗透到了痣、疣和汗管瘤的哪一部位,便于掌握用药时间,不会出现由于用药过久留疤或者用药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中药制成:郁金、莪术、鸦胆子粉、老盐、马兰子、马兰花、香附、乌梅和木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中药制成:郁金、莪术、鸦胆子粉、老盐、马兰子、马兰花、香附、乌梅和木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郁金25~35份,莪术25~35份,鸦胆子粉15~55份,老盐8~13份,马兰子18~23份,马兰花18~23份,香附40~60份,乌梅40~60份和木贼40~6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郁金30份、莪术30份、鸦胆子粉30份、老盐10份、马兰子20份、马兰花20份、香附50份、乌梅50份、木贼50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郁金30份、莪术30份、鸦胆子粉25份、老盐10份、马兰子20份、马兰花20份、香附50份、乌梅50份、木贼50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郁金30份、莪术30份、鸦胆子粉35份、老盐10份、马兰子20份、马兰花20份、香附50份、乌梅50份、木贼50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祛痣、疣和汗管瘤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郁金30份、莪术30份、鸦胆子粉20份、老盐10份、马兰子20份、马兰花20份、香附50份、乌梅50份、木贼50份。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良娟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女仁馨美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中国移动] 2022年03月13日 18:24
    怎么用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