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长度导管长度电子测量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175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等长度导管长度电子测量尺,包括上、下齿板、外框、左、右手持部和电路部分,上、下齿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齿轮,上、下齿板与第一齿轮相啮合,外框中设置有第二齿轮,转动轴上设置有拉绳和发条;外框的中央开设有拉绳穿过的通孔;电路部分由微控制器、显示屏、第一、第二接触开关和蓄电池组成,第一、第二接触开关分别设置于第一、第二齿轮的周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测量尺,测量尺被拉伸后长度的1/2与拉绳至穿刺点长度之和即为置入导管的长度,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有利于医疗人员获取导管的置入长度,解决了现有医护人员不能准确判断个体患者所需的置入导管长度的问题。

Electronic measuring ruler for medium length conduit leng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等长度导管长度电子测量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等长度导管长度电子测量尺,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计算出所需置入导管的长度的中等长度导管长度电子测量尺。
技术介绍
中等长度导管(也称中线导管)是从上臂肘部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穿刺,导管尖端不超过腋静脉末端,置入长度大约7.5--30cm,推荐留置时间为2周~6周。中等长度导管首次是19世纪50年代由Deseret医疗公司引进,此装置由BectonDickinson制造,用于需要进行1周以上静脉治疗的病人。随着静脉输液技术的发展,中等长度导管在不断地持续改进。近几年,中等长度导管随着不断更新的设计已经发展到顶点。辅助设备的出现:包括用导丝鞘管辅助穿刺、特殊的塞丁格装置进行塞丁格技术穿刺及超声引导下的塞丁格技术进行中等长度导管穿刺,大大提高了对血管脆弱或静脉难以定位病人的穿刺成功率,目前使用的聚氨酯或硅胶导管材料稳定且柔软,减少了对静脉壁的损伤且避免了“aquavane”产生的相关并发症。中线导管的应用适合中等长度导管输注的药物和液体,2016年美国输液护士协会(Infusi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等长度导管长度电子测量尺,包括上齿板(5)、下齿板(6)、外框(7)、左手持部(8)、右手持部(9)和电路部分,上齿板和下齿板均设置于外框中且相互平行,上齿板的右端固定于右手持部上,下齿板的左端固定于左手持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齿板与下齿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齿轮(10),上齿板的下表面上和下齿板的上表面上均设置有与第一齿轮(10)相啮合的齿,第一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轴(11)上,固定轴的两端固定于外框上;外框中设置有第二齿轮(13),第二齿轮固定于转动轴(12)上,转动轴的两端均转动设置于外框上,转动轴上设置有拉绳(15)和发条(14);外框(7)的中央开设有用于拉绳穿过的通孔(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等长度导管长度电子测量尺,包括上齿板(5)、下齿板(6)、外框(7)、左手持部(8)、右手持部(9)和电路部分,上齿板和下齿板均设置于外框中且相互平行,上齿板的右端固定于右手持部上,下齿板的左端固定于左手持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齿板与下齿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齿轮(10),上齿板的下表面上和下齿板的上表面上均设置有与第一齿轮(10)相啮合的齿,第一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轴(11)上,固定轴的两端固定于外框上;外框中设置有第二齿轮(13),第二齿轮固定于转动轴(12)上,转动轴的两端均转动设置于外框上,转动轴上设置有拉绳(15)和发条(14);外框(7)的中央开设有用于拉绳穿过的通孔(16);
所述电路部分由微控制器(20)及与其相连接的显示屏(18)、第一接触开关(22)、第二接触开关(23)和蓄电池(21)组成,蓄电池的输出端设置有电源开关(19),显示屏和电源开关均设置于外框(7)的外表面上;第一接触开关和第二接触开关分别设置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周围,分别对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转动角度进行测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等长度导管长度电子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开关(22)和第二接触开关(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玲玲芦昌慧桑珩孙勇豆丽丽黄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