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骼切除及重建固定装置及其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816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骼切除及重建固定装置及其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骨骼切除及重建固定装置,包括:手术导板及接骨板,手术导板的表面设有第一孔状结构,接骨板的表面设有第二孔状结构,第一孔状结构与第二孔状结构一一对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骨骼切除固定装置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一孔状结构在骨骼表面打孔,接骨板与骨骼连接时通过第二孔状结构连接固定,整个手术过程更加精准且无需多次比对,手术过程更加简便快捷,更有利术后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骨骼切除手术存在着手术繁琐、需依赖医生经验值、术中操作难度大及术后愈后效果不佳的技术缺陷。

A fixed device for bone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骼切除及重建固定装置及其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骼切除及重建固定装置及其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
技术介绍
临床上对于因肿瘤、外伤和发育性畸形等原因造成的颅颌面缺损和骨折的病人多采用钛合金接骨板(如小型或微型钛板、重建钛板等)来进行骨块的固定,从而恢复其正常的解剖形态,最终实现颅颌面骨生理功能及外形美观的恢复。在颅颌面畸形外科手术中,对于颅颌骨切开后移动的骨块的传统复位方法是通过咬合导板来确定,由于术中下颌骨的活动性而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通常术中宜需要靠手术医生凭借经验和肉眼观察来确定复位,因此很难做到完全精确复位,导致手术效果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同时,在随后的颅颌面骨固定过程中,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骨骼形态、骨折或缺损情况进行接骨板的弯制、成型及裁剪,以适应患者的骨骼外形和尺寸。但由于颅颌面骨复杂的解剖结构和外形轮廓,钛合金板依靠传统的制作工艺无法精确制备出和缺损区在形态、生物力学等特征完全相匹配的内固定物,靠医生肉眼观察来进行弯制不仅增加了手术时间,而且反复修剪、比较会对周围的神经血管等解剖结构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同时反复弯制钛板会造成钛板强度下降。并且由于每个手术医生的经验和手法不同,对接骨板塑形的效果也不相同。如果塑形不准确从而影响手术的精确性,一方面会影响固定初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能存在部分接骨板与骨面不匹配而造成个别点接触压力过大,会引起局部骨质的再吸收甚至坏死,造成手术误差,患者不能取得术前计划中理想的术后效果。现有技术中,在切骨过程中,无法实现精准截骨及连接位置的准确切割,在骨骼切除手术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依赖手术医生的经验,且需要后续的接骨板多次与骨截面比对,对创面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影响了术后的恢复效果。因此,研发出一种骨骼切除及重建固定装置及其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骨骼切除手术存在着手术繁琐、需依赖医生经验值、术中操作难度大及术后愈后效果不佳的技术缺陷,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骨骼切除及重建固定装置及其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骨骼切除手术存在着手术繁琐、需依赖医生经验值、术中操作难度大及术后愈后效果不佳的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骨骼切除及重建固定装置,所述骨骼切除固定装置包括:手术导板及接骨板,所述手术导板用于为骨骼切除时提供导向作用,所述接骨板用于连接相邻骨切面;所述手术导板的表面设有第一孔状结构,用于为骨骼表面打孔提供定位作用,所述接骨板的表面设有第二孔状结构,用于接骨板与骨骼表面打孔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孔状结构与所述第二孔状结构一一对应。优选地,所述手术导板为3D打印手术导板。优选地,所述接骨板为3D打印接骨板。优选地,所述第一孔状结构的排列密度为1~5个/cm2。优选地,所述手术导板的表面设有若干连接孔,用于骨骼切除时固定连接所述手术导板与骨骼。优选地,所述连接孔的设置于所述手术导板的外周,相邻所述连接孔的间距为0.2~5cm。优选地,所述接骨板的厚度为0.5~40mm。优选地,所述接骨板的第二连接孔与骨骼表面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优选地,所述接骨板为钛合金接骨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骨骼切除固定装置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骨骼切除及重建固定装置,所述骨骼切除固定装置包括:手术导板及接骨板,所述手术导板用于为骨骼切除时提供导向作用,所述接骨板用于连接相邻骨切面;所述手术导板的表面设有第一孔状结构,用于为骨骼表面打孔提供定位作用,所述接骨板的表面设有第二孔状结构,用于接骨板与骨骼表面打孔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孔状结构与所述第二孔状结构一一对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骨骼切除固定装置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孔状结构在骨骼表面打孔,接骨板与骨骼连接时通过第二孔状结构连接固定,整个手术过程更加精准且无需多次比对,手术过程更加简便快捷,更有利术后操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骨骼切除及重建固定装置及其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骨骼切除手术存在着手术繁琐、需依赖医生经验值、术中操作难度大及术后愈后效果不佳的技术缺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骨骼切除及重建固定装置中,颅骨与手术导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骨骼切除及重建固定装置中,颅骨与接骨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手术导板1、第一孔状结构11、连接孔12、接骨板2以及第二孔状结构21。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骨骼切除及重建固定装置及其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骨骼切除手术存在着手术繁琐、需依赖医生经验值、术中操作难度大及术后愈后效果不佳的技术缺陷。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更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骨骼切除及重建固定装置及其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进行具体地描述。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骨骼切除及重建固定装置,包括:手术导板1及接骨板2,手术导板1用于为骨骼切除时提供导向作用,接骨板2用于连接相邻骨切面;手术导板1的表面设有第一孔状结构11,用于为骨骼表面打孔提供定位作用,接骨板2的表面设有第二孔状结构21,用于接骨板2与骨骼表面打孔的固定连接,第一孔状结构11与第二孔状结构21一一对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骨骼切除及重建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骨骼切除手术存在着手术繁琐、需依赖医生经验值、术中操作难度大及术后愈后效果不佳的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骨骼切除时,沿着手术导板1的边缘切除骨骼的预设切除位置,可提供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无需过多依赖手术医生的经验,即可完成精准切除;同时,通过手术导板1表面的第一孔状结构11,在骨骼的表面打孔,为后续骨骼与接骨板2的连接留好固定位置,当骨骼切除后,取下手术导板1,将接骨板2把相邻的骨骼切面连接,由于骨骼已经通过第一孔状结构11进行了打孔程序,因此,在接骨板2与骨骼连接时,通过第二孔状结构21,将接骨板2与骨骼连接固定。在手术过程时,无需多次比对尺寸,调节尺寸大小,只需根据预设的边缘或孔位进行切割、打孔,对于手术医生的经验值要求大幅降低的同时,还有效降低了手术难度及复杂程度,手术过程更加精确,对骨切面只需单次切割,有效降低了对创面的损伤,有利于术后的恢复。...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骼切除及重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骼切除固定装置包括:手术导板及接骨板,所述手术导板用于为骨骼切除时提供导向作用,所述接骨板用于连接相邻骨切面;/n所述手术导板的表面设有第一孔状结构,用于为骨骼表面打孔提供定位作用,所述接骨板的表面设有第二孔状结构,用于接骨板与骨骼表面打孔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孔状结构与所述第二孔状结构一一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骼切除及重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骼切除固定装置包括:手术导板及接骨板,所述手术导板用于为骨骼切除时提供导向作用,所述接骨板用于连接相邻骨切面;
所述手术导板的表面设有第一孔状结构,用于为骨骼表面打孔提供定位作用,所述接骨板的表面设有第二孔状结构,用于接骨板与骨骼表面打孔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孔状结构与所述第二孔状结构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骼切除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术导板为3D打印手术导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骨骼切除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骨板为3D打印接骨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骨骼切除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状结构的排列密度为1~5个/cm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献文陆国赞刘曙光朱纬纬韩久松黄安琪韦金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钛三维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