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能电子束辐照防治猕猴桃青霉病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8004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果采后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能电子束辐照防治猕猴桃青霉病的方法。其通过适宜剂量的电子束处理后的猕猴桃青霉病发病时间延迟,病斑直径减小,病情指数降低,腐烂率下降,鲜果在低温下贮藏时间更长,可明显延长其贮藏寿命,维持较高的食用品质,安全性更高。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方法为:将正常成熟采收的猕猴桃人工接种(侵染)扩展青霉菌,晾干后单层平铺于辐照托盘中,经传送进入高能电子束辐照场中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完后装入塑料袋中低温贮藏。

A method of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enicilliosis of kiwifruit by high energy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能电子束辐照防治猕猴桃青霉病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果采后病害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高能电子束辐照防治猕猴桃青霉病的方法。
技术介绍
猕猴桃果实营养丰富,含有糖、蛋白质、多酚类化合物、矿物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被誉为“水果之王”,并因其丰富的植物营养成分以及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被认为是极具保健价值的水果。同时,猕猴桃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皮薄多汁,采后极易软化腐烂。特别是在贮藏后期由于霉菌侵染会引起果实大量腐烂,青霉病是猕猴桃贮藏期常见的侵染性病害。扩展青霉(Penicilliumexpansum)是最常见的引发猕猴桃采后青霉病的病原菌,极易从果实伤口及其它病原菌侵染点侵入;且在贮藏后期,由于果实自身抗性减弱也易遭受扩展青霉侵染而引起发病。目前,在猕猴桃商业贮藏中,主要采用低温冷藏,但物理冷藏难以有效防治青霉病害,而过量使用杀菌剂将导致产生耐药性菌株及化学药剂残留,严重污染环境和威胁人体健康。辐照技术作为一种冷杀菌技术,可以杀灭水果中的致病性微生物,且避免了热处理和化学处理对食品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以及化学杀菌剂的残留问题。电子束辐照技术不同于60Co-γ射线辐照,60Co辐照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释放出的γ射线进行辐照处理;而电子束辐照的原理是由电子加速器产生的低能或高能电子束射线通过高能脉冲直接作用破坏活体生物细胞内或通过间接作用使水和小分子物质辐解,产生-H、-OH等活性自由基,与核内物质作用,发生交联反应。电子束辐照技术可以延长贮藏期,保持食品原有的理化品质,方便快捷、安全环保,已经成为目前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研发有效、安全、绿色的猕猴桃青霉病害防治技术,对于猕猴桃贮藏保鲜行业具有重要意义,既可解决贮藏中的腐烂损耗问题,又可保证猕猴桃的食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能电子束辐照防治猕猴桃青霉病的方法,其通过适宜剂量的电子束处理后的猕猴桃青霉病发病时间延迟,病斑直径减小,病情指数降低,腐烂率下降,鲜果在低温下贮藏时间更长,可明显延长其贮藏寿命,维持较高的食用品质,安全性更高。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能电子束辐照防治猕猴桃青霉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将正常成熟采收的猕猴桃人工接种(侵染)扩展青霉菌,晾干后单层平铺于辐照托盘中,经传送进入高能电子束辐照场中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完后装入塑料袋中低温贮藏。上述高能电子束辐照场采用10MeV/20kW高能电子束直线型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进行辐照处理,加速器频率为57Hz,托盘运行速度为7m/min。上述辐照处理的辐照剂量为0.4-1.2kGy。上述低温储藏:温度为0-1℃、RH90%-95%冷库中,48h后PE袋用橡皮筋扎口冷藏。上述塑料袋为0.03mm厚的PE袋。上述人工接种方式为侵染。上述猕猴桃品种为海沃德、亚特猕猴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1、电子束辐照处理显著抑制了扩展青霉引起的青霉病:猕猴桃经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可显著抑制果实上扩展青霉菌的发生发展,在低温冷藏期内,显著降低扩展青霉引起的果实腐烂病害,病斑直径相应减小,病情指数降低,贮藏期延长;2、电子束辐照处理能有效诱导果实自身抗病性增强:电子束处理能增强猕猴桃果实中保护性酶的活性,提高抗性物质含量,可以维持甚至增强果实正常的防御机制,提高果实自身抗病能力,延迟发病时间,降低发病率和病害程度;3、电子束辐照处理有效保持果实品质,延缓后熟衰老:使用剂量为0.4、0.8和1.2KGy的高能电子束对猕猴桃鲜果进行处理后,再在冷藏条件下贮藏保鲜,能够有效延长海沃德猕猴桃果实的贮藏期至180天,亚特果实贮藏期至150天,果实的品质如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失重率、VC含量等各项指标稳定良好,电子束辐照处理保持了猕猴桃果实良好的风味、口感和果肉色泽,延缓果实后熟衰老。附图说明图1为高能电子束辐照亚特猕猴桃发病中期(45d)时果面扩展青霉菌菌丝、孢子形态(A-D为300倍,a-d为1000倍),A-a:对照;B-b:0.4kGy辐照;C-c:0.8kGy辐照;D-d:1.2kGy辐照;图2为电子束辐照处理对侵染扩展青霉菌海沃德猕猴桃冷藏期PAL活性的影响;图3为电子束辐照处理对侵染扩展青霉菌海沃德猕猴桃冷藏期多酚含量的影响;图4为电子束辐照处理对侵染扩展青霉菌海沃德猕猴桃冷藏期果实硬度的影响;图5为电子束辐照处理对侵染扩展青霉菌海沃德猕猴桃冷藏期失重率的影响;图6为电子束辐照处理对侵染扩展青霉菌海沃德猕猴桃VC含量的影响;图7为电子束辐照处理对侵染扩展青霉菌的亚特猕猴桃PAL活性的影响;图8为电子束辐照处理对侵染扩展青霉菌的亚特猕猴桃多酚含量的影响;图9为电子束辐照处理对侵染扩展青霉菌的亚特猕猴桃果实硬度的影响;图10为电子束辐照处理对侵染扩展青霉菌的亚特猕猴桃失重率的影响;图11为电子束辐照处理对侵染扩展青霉菌的亚特猕猴桃VC含量的影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专利,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专利。本专利技术电子束辐照可显著增强果实对青霉病抗性的诱导效应,提高抗性酶活性及抗病物质含量,抑制青霉菌菌丝生长,降低贮藏期果实发病率,减小病斑直径,降低病情指数,延迟发病时间,同时维持果实的品质,是一种有效的防治猕猴桃青霉病方法。本专利技术一种高能电子束辐照防治猕猴桃青霉病的方法为:将正常成熟采收(采收时SSC6.0%-6.5%)的猕猴桃人工接种(侵染)扩展青霉菌,接种组用2%次氯酸钠浸泡2min后用无菌水清洗2次、晾干,在果实赤道部位均匀取4个点,用直径1mm的消毒牙签扎深度为4mm的小孔,将猕猴桃置于浓度为1×106cfu/mL孢子悬浮液中浸泡5min后晾干,晾干后单层平铺于辐照托盘中,经传送进入高能电子束辐照场中进行辐照处理,高能电子束辐照场采用10MeV/20kW高能电子束直线型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进行辐照处理,加速器频率为57Hz,托盘运行速度为7m/min,辐照剂量为0.4-1.2kGy,辐照完后装入0.03mm厚的PE袋中低温贮藏,冷藏温度为0-1℃、RH90%-95%,48h后PE袋用橡皮筋扎口冷藏。上述猕猴桃品种为海沃德、亚特猕猴桃。本专利技术方法使青霉病发病时间推迟了15d,发病率仅有对照的10%-20%,病斑直径为对照的50%-60%,病情指数是对照的20%-30%,抗性诱导效应是对照的2-3倍,贮藏期延长了45d,且品质维持更好。电子束辐照处理能有效抑制青霉菌孢子萌发与菌丝生长,有效防治猕猴桃青霉病。实验例:一种高能电子束辐照防治猕猴桃青霉病的方法为:猕猴桃正常成熟采收(采收时SSC6.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能电子束辐照防治猕猴桃青霉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将正常成熟采收的猕猴桃人工接种(侵染)扩展青霉菌,晾干后单层平铺于辐照托盘中,经传送进入高能电子束辐照场中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完后装入塑料袋中低温贮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能电子束辐照防治猕猴桃青霉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将正常成熟采收的猕猴桃人工接种(侵染)扩展青霉菌,晾干后单层平铺于辐照托盘中,经传送进入高能电子束辐照场中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完后装入塑料袋中低温贮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能电子束辐照防治猕猴桃青霉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能电子束辐照场采用10MeV/20kW高能电子束直线型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进行辐照处理,加速器频率为57Hz,托盘运行速度为7m/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能电子束辐照防治猕猴桃青霉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辐照处理的辐照剂量为0.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安伟黄天姿杨淑霞王丹梁锦李瑞娟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