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的集装箱内衬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992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的集装箱内衬袋,包括四个侧面,每相邻两个侧面之间均设置有缝合边,缝合边与侧面之间为缝合连接,且缝合边与四个侧面共同组成袋体,袋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顶面和底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体化集装箱内衬袋结构设计合理,紧凑稳定性,延展性及抗压性能好,通过快挂扣可将袋体悬挂在集装箱内壁的挂钩上,从而可对该内衬袋进行定位和固定,以避免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位移,运输过程中,利用侧面内壁表面的半球形橡胶块可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以避免货物与集装箱的内壁之间发生直接碰撞而受损,袋体为双层结构,具有很强的抗压性能,并且其延展性好,可有效避免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挤压。

An integrated container li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的集装箱内衬袋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
,具体为一种一体化的集装箱内衬袋。
技术介绍
集装箱内衬袋又称集装箱干料袋、干包装,一般安装于标准集装箱内,可用于大吨位的装运有流动性的固体散装颗粒、粉末状产品。相比传统的编织类包装和吨袋运输的方式,集装箱运输的方式具备运输效率高、装卸方便、节约劳动力、货物不易受到污染等优点。现有的集装箱内衬袋由于设计和材料的原因,其结构较为松散,延展性及抗压性能差,并且现有的集装箱缺少相应的缓冲保护措施,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因与集装箱的内壁之间发生碰撞而损坏,从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集装箱内衬袋结构松散,延展性及抗压性能差,并且缺少缓冲保护措施的缺陷,提供一种一体化的集装箱内衬袋。所述一种一体化的集装箱内衬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紧凑稳定性,延展性及抗压性能好,并且可起到缓冲保护等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的集装箱内衬袋,包括四个侧面,每相邻两个所述侧面之间均设置有缝合边,所述缝合边与侧面之间为缝合连接,且所述缝合边与四个侧面共同组成袋体,所述袋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顶面和底面。优选的,所述顶面的四边均缝合有大铁扣,每条所述大铁扣均缝合在其中一个对应的侧面上,所述顶面上开设有若干个进料口。优选的,所述底面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缝合有上袖筒和下袖筒,所述上袖筒与下袖筒的两侧均缝合连接有第一吊带,所述底面的两侧均缝合连接有第二吊带。优选的,每条所述缝合边上均缝合连接有若干个快挂扣,所述快挂扣共有28只,其直径为1CM,且每相邻两个所述快挂扣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优选的,每个所述侧面的内壁表面都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半球形橡胶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一体化集装箱内衬袋结构设计合理,紧凑稳定性,延展性及抗压性能好,通过快挂扣可将袋体悬挂在集装箱内壁的挂钩上,从而可对该内衬袋进行定位和固定,以避免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位移,运输过程中,利用侧面内壁表面的半球形橡胶块可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以避免货物与集装箱的内壁之间发生直接碰撞而受损,袋体为双层结构,具有很强的抗压性能,并且其延展性好,可有效避免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挤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顶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底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侧面;2、缝合边;3、袋体;4、顶面;5、底面;6、大铁扣;7、进料口;8、上袖筒;9、下袖筒;10、第一吊带;11、第二吊带;12、快挂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的集装箱内衬袋,包括四个侧面1,每个侧面1的内壁表面都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半球形橡胶块,橡胶块具有弹性,当受到挤压时会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可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以避免货物与集装箱的内壁之间发生直接碰撞而受损,每相邻两个侧面1之间均设置有缝合边2,缝合边2与侧面1之间为缝合连接,且缝合边2与四个侧面1共同组成袋体3,袋体3为双层结构,每条缝合边2上均缝合连接有若干个快挂扣12,快挂扣12共有28只,其直径为1CM,且每相邻两个快挂扣12之间的距离均相等,通过快挂扣12可将袋体3悬挂在集装箱内壁的挂钩上,从而可对该内衬袋进行定位和固定,以避免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位移,袋体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顶面4和底面5,顶面4的四边均缝合有大铁扣6,每条大铁扣6均缝合在其中一个对应的侧面1上,从而可将顶面4固定在袋体3的一端,顶面4上开设有若干个进料口7,底面5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缝合有上袖筒8和下袖筒9,上袖筒8与下袖筒9的两侧均缝合连接有第一吊带10,位于上袖筒8两侧的第一吊带10为5X575CM长的白色丙纶吊带,其数量为两根,两第一吊带10并起来各缝制一道线固定,再两端各30CM固定在底面5,位于下袖筒9两侧的第一吊带10为5X325CM长的白色丙纶吊带,两端各空10CM不缝制,重头15CM,缝“N”形固定,其余不缝制,底面5的两侧均缝合连接有第二吊带11,第二吊带11为5X230CM长的白色丙纶吊带,两端各30CM与底面5缝制“N”固定。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通过缝合边2上的若干个快挂扣12可将袋体3悬挂在集装箱内壁的挂钩上,从而可对该内衬袋进行定位和固定,以避免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位移,然后将待运输的货物通过进料口7导入至袋体3内部,以便利用集装箱对货物进行运输,运输过程中,利用侧面1内壁表面的半球形橡胶块可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以避免货物与集装箱的内壁之间发生直接碰撞而受损,袋体3为双层结构,具有很强的抗压性能,并且其延展性好,可有效避免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挤压。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的集装箱内衬袋,包括四个侧面(1),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所述侧面(1)之间均设置有缝合边(2),所述缝合边(2)与侧面(1)之间为缝合连接,且所述缝合边(2)与四个侧面(1)共同组成袋体(3),所述袋体(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顶面(4)和底面(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的集装箱内衬袋,包括四个侧面(1),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所述侧面(1)之间均设置有缝合边(2),所述缝合边(2)与侧面(1)之间为缝合连接,且所述缝合边(2)与四个侧面(1)共同组成袋体(3),所述袋体(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顶面(4)和底面(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的集装箱内衬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4)的四边均缝合有大铁扣(6),每条所述大铁扣(6)均缝合在其中一个对应的侧面(1)上,所述顶面(4)上开设有若干个进料口(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的集装箱内衬袋,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岚楚好举孙光先郑宝杰毛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泰集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