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端子及充电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8588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1:09
一种液冷端子,包括基体及套设于所述基体一端的套筒,所述基体包括柱体部、自所述柱体部后端延伸形成的压接部及开设于所述柱体部外表面且相互连通的第一、第二螺旋槽,所述套筒包括壳体及开设于所述壳体内以容纳所述柱体部的容纳腔,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一、第二螺旋槽设有第一、第二通孔,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或第二通孔进入所述第一或第二螺旋槽内并流经所述第一、第二螺旋槽后自所述第二或第一通孔流出以带走热量;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充电枪。

Liquid cooling terminal and charging gu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端子及充电枪
本申请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指一种液冷端子及充电枪。
技术介绍
在大电流传输领域,如在电动汽车充电枪领域,由于输出或输入功率要求极高,导致传输线缆及连接器需要承载足够大的电流;而发热问题是电动车最大的安全隐患,可能导致燃烧失火,造成重大安装事故,对于电动车的充电连接设备的降温能力要求极高。中华人名共和国第201711057168.6号专利申请揭示了一种液冷端子,该液冷端子在插座端子的外表面设置槽结构,通过液冷管敷设于所述槽结构内,通过流通于所述液冷管内的流体带走插座端子与插置于所述插座端子内的插头端子上的热量以降低连接设备的温度,防止车辆失火。但是该液冷结构需要通过设置液冷管,冷却效果不佳。且插头端子未单独设置液冷结构,液冷冷却效果存在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液冷效果更佳的液冷端子及充电枪。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冷端子,包括基体及套设于所述基体一端的套筒,所述基体包括柱体部、自所述柱体部后端延伸形成的压接部及开设于所述柱体部外表面且相互连通的第一、第二螺旋槽,所述套筒包括壳体及开设于所述壳体内以容纳所述柱体部的容纳腔,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一、第二螺旋槽设有第一、第二通孔,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或第二通孔进入所述第一或第二螺旋槽内并流经所述第一、第二螺旋槽后自所述第二或第一通孔流出以带走热量。优选地,所述柱体部的自由端上开设有连通槽并连通所述第一、第二螺旋槽。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螺旋槽在所述柱体部的外周面上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螺旋槽交替间隔设置于所述柱体部的外表面上。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通孔设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压接部一侧,所述第一、第二螺旋槽在所述柱体部远离所述压接部一侧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通孔设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柱体部自由端一侧,所述第一、第二螺旋槽在靠近所述压接部一侧的所述柱体部上连通。优选地,所述套筒与所述基体通过螺合或卡扣的方式固持,并在所述套筒自由端与所述柱体部靠近所述压接部一侧夹持有耐高温防水圈实现密封。优选地,所述压接部包括自所述压接部后端开设的压接孔及设于所述压接部靠近所述柱体部一侧的外凸部,所述外凸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压接部的外径,所述压接部的外径大于所述柱体部的外径。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设于所述自由端上的螺接部及固定于所述螺接部上的帽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枪,包括前述液冷端子。本申请的液冷端子在所述电接触的套筒内部的柱体部上设置一组连通的螺旋槽,使所述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第二螺旋槽循环流动带走所述液冷端子的热量实现降温;所述第一、第二螺旋槽设于所述电接触的套筒的内部,实现散热有更好、更直接的效果,且所述冷却液直接接触所述套筒内表面及所述柱体部的外表面,降温效率更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申请液冷端子的立体图;图2为本申请液冷端子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申请液冷端子的柱体部的立体图;图4为沿图1所示A-A虚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液冷端子包括基体10及套设于所述基体10一端的套筒20。所述基体10包括柱体部11、自所述柱体部11后向延伸形成的压接部12及开设于所述柱体部11外表面的螺旋槽。所述螺旋槽包括第一螺旋槽111与第二螺旋槽112,所述第一螺旋槽111与所述第二螺旋槽112在所述柱体部11的自由端连通,并在所述柱体部11的自由端形成连接槽16,所述第一螺旋槽111与所述第二螺旋槽112通过所述连接槽16连通。所述第一、第二螺旋槽111,112在靠近所述压接部12一侧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入口15,14。所述第一、第二螺旋槽111,112是交替间隔设置的。所述连通槽16也可以不设置在所述柱体部11的自由端上,而是设置在所述柱体部11的外周面上。所述压接部12的外径大于所述柱体部11的外径,并在靠近所述柱体部11位置处形成外凸部13,所述压接部12后端还开设有压接孔121。所述套筒20包括壳体21、开设于所述壳体21内用于容置所述柱体部11的容纳腔22、设于所述壳体21自由端的螺接部23及对应所述第一、第二入口15,14处开设的第一、第二通孔25,24。所述螺接部23上还螺合有一个帽部3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套筒20套入所述柱体部11外,所述套筒20与所述柱体部11的紧固方式,可以采用螺丝螺合,也可以采用卡扣方式固定,并在所述柱体部11靠近所述压接部12一端套设耐高温防水圈(未图示)。在所述套筒20套入所述柱体部11上时,所述套筒20的壳体21的外壁与所述压接部12的外凸部外侧壁夹紧所述耐高温防水圈以实现密封。在所述液冷端子工作时,液态冷却介质自所述套筒20的第一或第二通孔25,24进入所述第一或第二螺旋槽111,112内,并顺着所述第一、第二螺旋槽111,112流动吸收热量后自所述第二或第一通孔24,25流出进入冷却装置冷却后继续进入所述第一或第二螺旋槽111,112内实现循环冷却所述液冷端子以降低所述液冷端子及与其对接的对接端子的温度。本申请的液冷端子在所述电接触的套筒20内部的柱体部11上设置一组连通的螺旋槽111,112,使所述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第二螺旋槽111,112循环流动带走所述液冷端子的热量实现降温;所述第一、第二螺旋槽111,112设于所述电接触的套筒20的内部,实现散热有更好、更直接的效果,且所述冷却液直接接触所述套筒20内表面及所述柱体部11的外表面,降温效率更高。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及套设于所述基体一端的套筒,所述基体包括柱体部、自所述柱体部后端延伸形成的压接部及开设于所述柱体部外表面且相互连通的第一、第二螺旋槽,所述套筒包括壳体及开设于所述壳体内以容纳所述柱体部的容纳腔,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一、第二螺旋槽设有第一、第二通孔,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或第二通孔进入所述第一或第二螺旋槽内并流经所述第一、第二螺旋槽后自所述第二或第一通孔流出以带走热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及套设于所述基体一端的套筒,所述基体包括柱体部、自所述柱体部后端延伸形成的压接部及开设于所述柱体部外表面且相互连通的第一、第二螺旋槽,所述套筒包括壳体及开设于所述壳体内以容纳所述柱体部的容纳腔,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一、第二螺旋槽设有第一、第二通孔,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或第二通孔进入所述第一或第二螺旋槽内并流经所述第一、第二螺旋槽后自所述第二或第一通孔流出以带走热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部的自由端上开设有连通槽并连通所述第一、第二螺旋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螺旋槽在所述柱体部的外周面上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螺旋槽交替间隔设置于所述柱体部的外表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通孔设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压接部一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理强黄涛李叶标王大成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惠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