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边志敏专利>正文

玻璃真空管渐变径金属流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497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玻璃真空管渐变径金属流道,它由上、下行导管和上、下行导管联通的渐变径接头构成,其特征在于上、下行导管接头内设有一上、下行导管流通变径的梯形结构。(*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玻璃真空管渐变径金属流道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热水器玻璃真空管的渐变径金属流道。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直插式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发展迅速,但其多种因素引起的玻璃管破损致使热水器停止运行的缺陷明显暴露。为此不少业内人士专利技术了金属U形吸热管,其热性能较好,此结构由于“U”形管底部断面狭小,使其管内的传热介质流阻加大,约为整根U形管的1/2。同时U形管底部极易积累垢层,严重时使管路堵塞。为了解决U形结构堵塞问题,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一种“防堵金属流道”的技术方案,其专利号为99218155.0,如图1所示。该技术方案是在下行导管7和上行导管6的连接处加装了一防堵接头8。该结构虽然具有较好的防堵效果,但由于上下导管间的流道半径突然放大,随之又突然缩小,从而大大增大热传导介质的摩阻。特别是在强制流动时,流型成湍流状态,其摩阻会更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流动阻力小、传热效率高的玻璃真空管渐变径金属流道。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玻璃真空管渐变径金属流道,它由上行导管1、下行导管2和将上下行导管连通的渐变径接头构成,渐变径接头内设有一使上、下导管流通变径的梯形结构。变径结构的变径角θ为4-8°。上行导管上配装有C形翼片。本技术渐变接头的底部高度H为上、下行导管直径的2-4倍,在上、下行导管间的接头连通处形成了一处渐变径的流通通道,从而大大降低了金属流道的摩擦阻力。该种结构比U形管金属流道减少摩阻70%,比防堵金属流道减少摩阻50%,同时还增加了上下行导管下端口连接处的-->流动空间。不仅有效地防止上下性导管口处的堵塞,延长太阳能热水器的维修周期,还提高传热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防堵金属流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上行导管1、下行导管2分别焊接在渐变径接头3的对应接口处,在两接口间有一可使上、下行导管流道变径的梯形结构4;渐变径结构的夹角θ根据上、下行导管管径定为6°。本实施例渐变径接头的底部H为上、下行导管直径的3倍。在使用时,下行导管2内的导热介质由其出口通过一直径逐渐增大的一段流道进入渐变径接头3内,再经直径逐渐收缩的一段流道进入上行导管1,使导热介质在上、下行导管1、2间通畅的进行流通传导。为了提高上行导管1、下行导管2间热传导效果,仅在上行导管1上加装一C形吸热翼片5,使导管间的导热介质形成较大温差,提高导热介质在上下行导管间的热虹吸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真空管渐变径金属流道,它由上、下行导管和上、下行导管联通的渐变径接头构成,其特征在于上、下行导管接头内设有一上、下行导管流通变径的梯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变径金属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志敏董敬华
申请(专利权)人:边志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