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中转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365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物料中转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的上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桶体的下部开设有出料口一,所述桶体的上部开设有放置孔,所述放置孔内穿设有过滤筒,所述过滤筒的外壁与所述放置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过滤筒的周侧壁开设有若干个连通至过滤筒内腔的通孔,所述过滤筒内设有若干片空气过滤棉,能够减少中转桶内的塑料颗粒外逸,从而确保车间清洁。

A kind of material transfer barr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料中转桶
本技术涉及一种塑料回收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物料中转桶。
技术介绍
随着塑料大量应用,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塑料制品,但是,塑料材料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其自然降解时间长,有的长达100年以上。塑料的不易降解性,导致其废弃物长期存在下去。而且,往往消费一次即被丢弃,故塑料废物成为了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环境问题,形成了所谓的“白色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很大压力,因此,对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就迫在眉睫。因此塑料制品厂里加工剩下的塑料边角料也需要进行回收再利用,以确保物尽其用,减少资源浪费;塑料边角料的回收利用过程如下:首先将边角料塑料通过破碎装置(授权公告号为CN20365074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塑料制品回收机)绞碎成细小颗粒状,然后通过吹风机将塑料颗粒吹至中转桶内,最后通过吸气泵将中转桶内的塑料颗粒吸至注塑机,从而完成塑料废料的回收。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中转桶上需开设有通气孔,以确保夹带塑料颗粒进中转桶的那股气流能够从中转桶内排出,这样就会导致气流从通气孔排出时,也会夹带着一些塑料颗粒一起排出中转桶,而不是经由回收路径输送至注塑机处,这将导致中转桶的外部空气内弥漫粉尘颗粒,污染空气环境并使加工场地地面积聚粉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物料中转桶,能够减少中转桶内的塑料颗粒外逸,从而确保车间清洁。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物料中转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的上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桶体的下部开设有出料口一,所述桶体的上部开设有放置孔,所述放置孔内穿设有过滤筒,所述过滤筒的外壁与所述放置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过滤筒的周侧壁开设有若干个连通至过滤筒内腔的通孔,所述过滤筒内设有若干片空气过滤棉。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颗粒由吹风机通过进料口吹入桶体内,然后塑料颗粒于桶体内积聚形成塑料颗粒堆,然后吸气泵通过出料口一吸取塑料颗粒,从而实现对桶体内塑料颗粒的输出;来自吹风机且夹带塑料颗粒的气流则通过过滤筒位于桶体内部的通孔进入,其通孔对气流内的塑料颗粒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然后进入至过滤筒内的气流则经过空气过滤棉再一步的过滤除尘,气流最后由过滤筒位于桶体外部的通孔排出;通过于桶体上部设置过滤筒,其中的通孔和空气过滤棉起到对排出的气流进行过滤除尘的作用,同时通孔还起到进出气流的作用,能够减少中转桶内的塑料颗粒外逸,从而确保车间清洁;同时过滤筒相对桶体可转动,待过滤筒靠近进料口的侧壁上附着粉尘颗粒过多时,转动过滤筒使附着粉尘颗粒较少的侧壁朝向进料口方向,从而提高过滤筒的利用率,以避免高频次对过滤筒进行清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桶体包括内桶和套设于内桶的外桶,所述放置孔(5)开设于所述内桶的上部,所述进料口开设于内桶的上端面;出料口一开设于所述外桶的下端部,且所述内桶的侧壁开设有位置开口对应于出料口一的出料口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桶作为承载内桶的载体,内桶起到主要的回收塑料颗粒的作用,通过从外桶上脱离内桶,可以实现对内桶的清洗,以避免内桶上的脏东西混入塑料颗粒内而导致后续注塑出来的塑料纯净度低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口二的槽口外缘开设有环形的台阶槽一,所述台阶槽一内固定有橡胶圈,所述出料口一的槽口外缘开设有供所述橡胶圈卡嵌的台阶槽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塑料颗粒进入至外桶与内桶的缝隙内,从而降低塑料颗粒的利用率;同时橡胶圈起到外桶和内桶之间定位和固定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分为多组,各组所述通孔沿所述过滤筒的轴向方向等距排布,同组所述通孔沿所述过滤筒的周向方向均匀排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通孔排布的合理性,从而提高夹带塑料颗粒的气流的进入排出速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组所述通孔的孔径沿竖直方向从下至上逐渐减小,且各组所述通孔的孔数沿竖直方向从下至上逐渐增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对塑料颗粒的逐级过滤,从而提高塑料颗粒的过滤效果;同时可以实现过滤筒下部用于进气的通孔的开口面积总和大致与过滤筒上部用于出气的通孔的开口面积总和一致,从而确保气流流通的流畅度,从而提高过滤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筒的内周侧壁开设有若干个环形且供所述空气过滤棉卡嵌的放置槽,各所述放置槽沿过滤筒轴向方向等距排布,且各所述放置槽分别位于相邻两组通孔之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空气过滤棉的平行放置,增大夹带塑料颗粒的气流与空气过滤棉的接触面积;同时由通孔进入的气流可立即与空气过滤棉进行接触,从而提高过滤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筒设置为水平分离的对半组合结构,其中过滤筒的两个组合部分的相对面分别设有对位杆和供对位杆插接的对位孔;所述空气过滤棉为扇形,且所述空气过滤棉的圆心角为120°-18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过滤筒的可拆解,从而便于对过滤筒内部进行清洗,以及便于对空气过滤棉的更换;同时若干个扇形的空气过滤棉将过滤筒内腔分割为多个容腔,气流于过滤筒内腔所经过的路径需要绕过各个空气过滤棉,在气流绕过空气过滤棉的同时,气流内夹带的粉尘颗粒则部分附着于空气过滤棉,因此气流路径越曲折,过滤效果越好,但是气流的排出速度则减缓,而空气过滤棉通过相对放置槽滑移时,可以调整气流通过的路径曲折程度;当吹风机吹动大颗粒塑料进过滤筒时,此时吹风机功率较高,风速快,调整并使各层的空气过滤棉之间重叠,此时气流通过效率较高,由于大颗粒塑料已经由通孔已经过滤大半了,所以无需空气过滤棉再进行二次过滤;同理当吹风机吹动小颗粒塑料进过滤筒时,此时吹风机功率较低,风速慢,因此调整空气过滤棉使其尽量交错分散开,以减少气流能通过的开口大小,从而对小颗粒塑料进行过滤;通过设置可相对放置槽转动的扇形空气过滤棉,可以调整气流通过的路径曲折程度,这是第一维度的调整,同时过滤筒相对内桶转动,可以调整整体空气过滤棉相对进料口的位置和朝向,这是第二维度的调整,二者相叠加,可以实现对大小不同且速度不同的塑料颗粒进行有效的针对过滤,从而提高中转桶的适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筒的上端封闭且下端面开设有若干个底孔,所述底孔的孔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孔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过滤筒内的气流的量,从而提高过滤的效果;底孔的朝向正对空气过滤棉的面积较大横截面,虽然底孔孔径较大,但经过该处的颗粒粉尘相对通孔较少,从而底孔起到小程度过滤之后,由空气过滤棉再进行进一步过滤即可除去由底孔进入的粉尘颗粒;通过于空气过滤棉下方设置底孔,可以提高空气过滤棉的利用率,使空气过滤棉的各个部均能接触到气流,从而提高对气流的过滤以及气流的对流速度,加快过滤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于桶体上部设置过滤筒,其中的通孔和空气过滤棉起到对排出的气流进行过滤除尘的作用,同时通孔还起到进出气流的作用,能够减少中转桶内的塑料颗粒外逸,从而确保车间清洁;2、通过设置双半结构的过滤筒,实现对过滤筒的可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料中转桶,其特征是:包括桶体(10),所述桶体(10)的上部开设有进料口(11),所述桶体(10)的下部开设有出料口一(12),所述桶体(10)的上部开设有放置孔(25),所述放置孔(25)内穿设有过滤筒(3),所述过滤筒(3)的外壁与所述放置孔(25)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过滤筒(3)的周侧壁开设有若干个连通至过滤筒(3)内腔的通孔(33),所述过滤筒(3)内设有若干片空气过滤棉(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料中转桶,其特征是:包括桶体(10),所述桶体(10)的上部开设有进料口(11),所述桶体(10)的下部开设有出料口一(12),所述桶体(10)的上部开设有放置孔(25),所述放置孔(25)内穿设有过滤筒(3),所述过滤筒(3)的外壁与所述放置孔(25)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过滤筒(3)的周侧壁开设有若干个连通至过滤筒(3)内腔的通孔(33),所述过滤筒(3)内设有若干片空气过滤棉(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中转桶,其特征是:所述桶体(10)包括内桶(2)和套设于内桶(2)的外桶(1),所述放置孔(25)开设于所述内桶(2)的上部,所述进料口(11)开设于内桶(2)的上端面;出料口一(12)开设于所述外桶(1)的下端部,且所述内桶(2)的侧壁开设有位置开口对应于出料口一(12)的出料口二(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中转桶,其特征是:所述出料口二(22)的槽口外缘开设有环形的台阶槽一(24),所述台阶槽一(24)内固定有橡胶圈(16),所述出料口一(12)的槽口外缘开设有供所述橡胶圈(16)卡嵌的台阶槽二(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中转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传雄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春水衣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