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椅车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277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椅车架结构,包括靠背杆和手扶杆,所述靠背杆和手扶杆连接,所述靠背杆上连接有手推杆;所述靠背杆和手扶杆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两端分别与所述靠背杆和手扶杆焊接;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支撑件上设有坐垫杆,所述坐垫杆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坐垫杆与水平方向倾斜角度为10‑12度;所述第一支撑杆呈弧形状设置,所述支撑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架结构符合人体工程学,有效地的解决用户长时间使用轮椅造成疲劳不适的问题。

A frame structure of wheelcha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椅车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轮椅
,特指一种轮椅车架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项服务的不断健全,肢体伤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逐渐被社会关注。轮椅是康复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肢体伤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使得他们能够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康复锻炼和参与社会社交活动等。虽然现阶段市面上存在着普通轮椅和电动轮椅等不同的轮椅,然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产品却让用户觉得差强人意,存在产品的功能不全,使用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例如,现有的轮椅产品的坐垫与靠背之间的角度是固定的,用户长时间使用户导致劳累不适,对用户的脊椎和颈椎造成损坏等不利的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开发一种能够提高用户在长时间使用下减缓用户疲劳,符合人体工学的轮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能够缓解用户长时间使用轮椅造成疲劳不适的轮椅车架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轮椅车架结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轮椅车架结构,包括靠背杆和手扶杆,所述靠背杆和手扶杆连接,所述靠背杆上连接有手推杆;所述靠背杆和手扶杆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两端分别与所述靠背杆和手扶杆焊接;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支撑件上设有坐垫杆,所述坐垫杆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坐垫杆与水平方向倾斜角度为10-12度;所述第一支撑杆呈弧形状设置,所述支撑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部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杆为高度沿所述手扶杆到靠背杆之间的方向逐渐降低的弧形杆。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端部设有挂钩,所述坐垫杆卡接在所述挂钩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靠背杆呈“S”型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挂钩内设有锯齿状的凸沿。进一步地,所述挂钩上设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与所述挂钩旋拧连接,且所述锁紧件端部与所述坐垫杆相抵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杆下方设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手扶杆和靠背杆的底部,且所述第二支撑杆两端部分别与所述手扶杆和靠背杆焊接。本技术的一种轮椅的车架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将第一支撑杆设置为沿手扶杆到靠背杆之间的方向,高度逐渐降低的弧形杆,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两端部设置支撑件,支撑件上设置坐垫杆,使得坐垫杆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坐垫杆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10-12度;从而使得坐垫杆的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能够达到缓解用户长时间使用轮椅造成的疲劳和不适的效果。2、将靠背杆设置为呈“S”型的弧形杆,使得用户在使用轮椅时,轮椅的靠背能够紧贴用户的背部,缓解脊椎疲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轮椅车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轮椅车架结构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轮椅车架结构拆除坐垫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一种轮椅车架结构。如图1所示,该轮椅车架结构包括靠背杆1和手扶杆2,所述靠背杆1和手扶杆2连接;所述靠背杆1上连接有靠背11,所述手扶杆2上设有扶手垫21,所述靠背杆1和手扶杆2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在手扶杆2和靠背杆1之间设置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提高手扶杆2和靠背杆1的连接稳定性。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的两端部均分别与所述靠背杆1和手扶杆2焊接。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杆3设置在第二支撑杆4的上方。其中,所述车架结构位于第一支撑杆3的上方设有坐垫51。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杆3上设有支撑件6,所述支撑件6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3的两端部。其中,还包括坐垫杆5,所述坐垫杆5设置在所述支撑件6上,且所述坐垫杆5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两端部的支撑件6卡接。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为高度沿所述手扶杆2到靠背杆1的方向逐渐降低的弧形杆。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件6包括挂钩61和连接部62,所述连接部62卡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杆3上。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杆3上设有第二安装孔31,所述连接部62上设有第一安装孔621,通过螺钉或螺栓的方式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621和第二安装孔31,将所述支撑件6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杆3上。具体地,所述坐垫杆5设置在所述挂钩61内,与所述支撑件6卡接。具体地,所述挂钩61内设有呈锯齿状设置的凸沿,增加坐垫杆5与挂钩之间的摩擦力,提高连接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挂钩61上设有锁紧孔612,还包括锁紧件613,所述锁紧件613旋拧于所述锁紧孔612内,且所述锁紧件613的端部与所述坐垫杆5相抵触。具体地,所述坐垫51与所述坐垫杆5连接。具体地,还包括收缩杆7,所述收缩杆7呈“X”型设置,所述收缩杆7的“X”型中点为所述收缩杆7的支点,所述收缩杆7通过所述支点进行收缩和展开状态的切换。其中,所述靠背杆1的上方连接有手推部12,所述手推部12与所述靠背杆1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所述手推部12与靠背杆1通过螺钉或螺栓的方式连接固定。其中,由于所述支撑件6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3的两端部,且所述第一支撑杆3为高度沿所述手扶杆2到靠背杆1的方向逐渐降低的弧形杆。导致设置在第一支撑杆3两端部的支撑件6存在高低落差,从而使得设置在支撑件6上的坐垫杆5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具体地,所述坐垫杆5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10-12度。从而使得设置在坐垫杆5上的坐垫51倾斜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接在车架两端的前轮8和后轮9分别与地面接触的点形成的平面为水平面,所述坐垫杆5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即为上述坐垫杆5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其中,所述靠背杆1呈“S”型设置,使得与所述靠背杆1连接的靠背11呈“S”型设置,使得所述靠背11贴合用户的背部,起到缓解用户的脊椎疲劳的作用。本技术的一种轮椅车架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使用便捷的优点,坐垫杆5倾斜设置,使得坐垫51倾斜设置,靠背杆1设置为“S”型,使得靠背11能够更加贴合用户背部;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结构,起到缓解用户脊椎疲劳不适的作用;能够有效地解决用户长时间使用轮椅造成疲劳不适的问题。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椅车架结构,包括靠背杆和手扶杆,所述靠背杆和手扶杆连接,所述靠背杆上连接有手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杆和手扶杆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两端分别与所述靠背杆和手扶杆焊接;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支撑件上设有坐垫杆,所述坐垫杆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坐垫杆与水平方向倾斜角度为10-12度;所述第一支撑杆呈弧形状设置,所述支撑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部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椅车架结构,包括靠背杆和手扶杆,所述靠背杆和手扶杆连接,所述靠背杆上连接有手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杆和手扶杆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两端分别与所述靠背杆和手扶杆焊接;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支撑件上设有坐垫杆,所述坐垫杆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坐垫杆与水平方向倾斜角度为10-12度;所述第一支撑杆呈弧形状设置,所述支撑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为高度沿所述手扶杆到靠背杆之间的方向逐渐降低的弧形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椅车架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诚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安爱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