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煲汤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220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炊具领域,一种煲汤锅。一种具有免放置锅盖的汤锅,包括锅体以及设于锅体上的锅盖,所述锅盖上设有提手,所述锅盖的外周设有插板,所述锅体的外周形成有侧耳,侧耳具有供手伸入的口,所述侧耳的内侧成型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与所述插板相配合的插接口;当所述锅盖通过插板连接至所述锅体的插接口内时,所述锅盖侧立于所述锅体的侧耳上。

A kind of soup p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煲汤锅
本技术涉及炊具领域,一种煲汤锅。技术背景汤在中国人的饮食中占据重要位置,喝汤是国人钟爱的一种养生方式。一锅好汤制作起来步骤非常多,一般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慢炖,然后加一些酱油、味精和料酒等调味量。如果食材是一些肉类的话,在熬制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白色液体浮在表面上,需要拿勺子捞出来。这些步骤传统的汤锅都能做到,就是使用时有一些不方便比如在反复操作中锅盖的放置问题,放在桌子上锅盖会沾到桌子上不干净的东西,同时锅盖上的水和油这类东西也会掉在桌子上,清洗起来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了解决汤锅在使用过程中,锅盖无处安放的问题,提供一种免放置锅盖的汤锅,在锅体上设有一个安放锅盖的插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煲汤锅,包括锅体以及设于锅体上的锅盖,所述锅盖上设有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的外周设有插板,所述锅体的外周形成有侧耳,侧耳具有供手伸入的口,所述侧耳的内侧成型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与所述插板相配合的插接口;当所述锅盖通过插板连接至所述锅体的插接口内时,所述锅盖侧立于所述锅体的侧耳上。进一步的,所述侧耳包括手持部,以及由手持部朝向锅体延伸出来的连接部;当所述锅盖通过插板连接至所述锅体的插接口内时,所述锅盖的外沿抵于所述侧耳的连接部上。进一步的,所述插板两端的间距自内而外逐渐收缩。进一步的,所述提手连接在所述锅盖的外圈一侧,并且所述插板由提手的前端延伸而形成。进一步的,所述锅盖的盖体部分为透明材质。进一步的,所述锅盖的下端外沿处成型有若干个向上凹陷的排水槽,排水槽延伸到锅盖主体的边沿。进一步的,所述若干个向上凹陷的排水槽设置在插板所在对称线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锅盖的下端面成型有一圈用于抵在锅体内壁的凸沿,所述凸沿的一外侧向锅盖中心凹陷形成引导槽,所述排水槽与引导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排水槽和引导槽形成供水排出的排水通道。进一步的,锅盖内侧设置有一块储水板;当所述锅盖通过插板连接至所述锅体的插接口内时,所述储水板位于锅盖的正下方,并且板面垂直于锅盖。本技术有益效果:1.本技术汤锅锅盖与锅体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插件,用于实现锅盖侧插在锅体上。2本技术汤锅当锅盖通过插板连接在锅体上的插接口,锅盖外沿抵于侧耳的连接部上,使锅盖放置在锅体上更加牢固。3.本技术汤锅插板两端的间距自内而外逐渐收缩,方便插板插入插接口。4.本技术汤锅提手与插板为一体,安装时只要固定提手就可以连接插板一起固定。5.本技术汤锅锅盖的盖体为透明材质,在使用时可以时刻观察锅内状况。6.本技术汤锅排水槽设置在锅盖的侧边,在使用过程中,热气顺着排水槽从锅盖的侧边排除,防止使用锅盖时被烫伤。7.本技术汤锅排水槽设置在对称线一侧,方便锅盖的正常使用。8.本技术汤锅排水槽与锅体凹沿的引导槽相连接,使锅盖上的出水槽具有过滤效果。9.本技术汤锅锅盖底部设有储水板,当锅盖插接在锅体上时,储水板位于锅盖的正下方,防止锅盖上的水流出锅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汤锅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汤锅锅盖放在锅体上结构示意图图3是汤锅锅盖结构示意图图4时汤锅锅盖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0-锅盖,20-锅体,30-侧耳,101-提手,102-插板,103-盖体,104-排水槽,105-引导槽,106-储水板,301-插接口,302-支撑板,303-手持部,304-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煲汤锅,包括锅体20以及设于锅体20上的锅盖10,所述锅盖10上设有提手101,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10的外周设有插板102,所述锅体20的外周形成有侧耳30,侧耳30具有供手伸入的口,所述侧耳30的内侧成型有支撑板302,支撑板302上设有与所述插板102相配合的插接口301;当所述锅盖10通过插板102连接至所述锅体20的插接口301内时,所述锅盖10侧立于所述锅体20的侧耳30上。具体的,当锅盖10需要放置时,可以通过提手101前端的插板102插在锅体20上。进一步的,所述侧耳30包括手持部303,以及由手持部303朝向锅体20延伸出来的连接部304;当所述锅盖10通过插板102连接至所述锅体20的插接口301内时,所述锅盖10的外沿抵于所述侧耳30的连接部304上。具体的,如图2所示,锅盖10的插板102连接在锅体20的插接口301上,其锅盖10的外沿抵在侧耳30的连接部304上。由于锅盖10通道插板102单独连接在锅体20的插接口301上时,由于锅盖10的重心较高,底部的支撑点较少,锅盖10易发生左右摇摆的情况,通过倒耳30的连接部304与锅盖10的外沿相抵,增加锅体20对于锅盖10的支撑点,使其固定的更加稳定,不易发生摇摆。进一步的,所述插板102两端的间距自内而外逐渐收缩。具体的,当锅盖10插板102要插在锅体20上的插接口301时,插板102两端自内而外的结构,使插板102更容易插入插接口301中。进一步的,所述提手101连接在所述锅盖10的外圈一侧,并且所述插板102由提手101的前端延伸而形成。具体的,锅盖10外圈一侧的提手101与插板102是一体的,在安装时,通过固定提手101来固定插板102。进一步的,所述锅盖10的盖体103部分为透明材质。具体的,当汤锅使用时。可以通过盖体103部分来观察锅内状况。进一步的,所述锅盖10的下端外沿处成型有若干个向上凹陷的排水槽104,排水槽104延伸到锅盖10主体的边沿。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排水槽104设置的锅盖10的侧边,热气顺着排水槽104往锅盖10的侧边排出,不会影响正常使用锅盖10。进一步的,所述若干个向上凹陷的排水槽104设置在插板102所在对称线的一侧。具体的,锅盖10上的排水槽104均匀分布在插板102所在对称线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锅盖10的下端面成型有一圈用于抵在锅体20内壁的凸沿,所述凸沿的一外侧向锅盖10中心凹陷形成引导槽105,所述排水槽104与引导槽105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排水槽104和引导槽105形成供水排出的排水通道。如图4所示,锅盖10上形成有排水槽104和引导槽105,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煲汤锅,包括锅体(20)以及设于锅体(20)上的锅盖(10),所述锅盖(10)上设有提手(101),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10)的外周设有插板(102),所述锅体(20)的外周形成有侧耳(30),侧耳(30)具有供手伸入的口,所述侧耳(30)的内侧成型有支撑板(302),支撑板(302)上设有与所述插板(102)相配合的插接口(301);/n当所述锅盖(10)通过插板(102)连接至所述锅体(20)的插接口(301)内时,所述锅盖(10)侧立于所述锅体(20)的侧耳(3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煲汤锅,包括锅体(20)以及设于锅体(20)上的锅盖(10),所述锅盖(10)上设有提手(101),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10)的外周设有插板(102),所述锅体(20)的外周形成有侧耳(30),侧耳(30)具有供手伸入的口,所述侧耳(30)的内侧成型有支撑板(302),支撑板(302)上设有与所述插板(102)相配合的插接口(301);
当所述锅盖(10)通过插板(102)连接至所述锅体(20)的插接口(301)内时,所述锅盖(10)侧立于所述锅体(20)的侧耳(3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煲汤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耳(30)包括手持部(303),以及由手持部(303)朝向锅体(20)延伸出来的连接部(304);
当所述锅盖(10)通过插板(102)连接至所述锅体(20)的插接口(301)内时,所述锅盖(10)的外沿抵于所述侧耳(30)的连接部(30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煲汤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102)两端的间距自内而外逐渐收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煲汤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101)连接在所述锅盖(10)的外圈一侧,并且所述插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德初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帅帅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