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桌电气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718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餐桌领域,特别是一种餐桌电气转换装置,包括餐桌转盘,其特征在于,外壳固定在餐桌转盘1下,外壳为下部为圆柱体的第一凸台,外壳中心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壁上有内齿圈,内齿圈上方有第一导线槽布置在外壳中,第一导线槽一端为位于外壳上端面的出线槽,与出线槽相交的第五通孔位于外壳中,第一导线槽旁有第一导气管槽布置在外壳上端面,内壳为下部为第二凸台的圆柱体,内壳的圆柱体中心有第一环形凸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餐桌旋转转盘的供电和电气之间的转换和同时供气和供电。

An electrical conversion device for dining 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餐桌电气转换装置
本技术属于一种餐桌领域,特别是一种餐桌电气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餐桌要么用电要么用气,不可互换且不能共用,而且旋转餐桌涉及转动,那么气管或电线不可能跟着餐桌旋转,否则会发生缠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餐桌的电气转换和旋转时也能供电,本技术提出一种餐桌电气转换装置。这种餐桌电气转换装置,包括餐桌转盘,其特征在于,外壳固定在餐桌转盘1下,外壳为下部为圆柱体的第一凸台,外壳中心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壁上有内齿圈,内齿圈上方有第一导线槽布置在外壳中,第一导线槽一端为位于外壳上端面的出线槽,与出线槽相交的第五通孔位于外壳中,第一导线槽旁有第一导气管槽布置在外壳上端面,内壳为下部为第二凸台的圆柱体,内壳的圆柱体中心有第一环形凸台,第一环形凸台中心有第二通孔位于内壳底部,第一环形凸台上嵌入有转换管,内壳圆柱体与第一环形凸台之间为凹槽,内壳圆柱体外壁上开有第二导线槽,内壳圆柱体上端面开有与第二导线槽相交的第三导线槽,第四导线槽开在内壳圆柱体上端面,第三导线槽与第一环形凸台之间有第一过线孔位于凹槽底部,第四导线槽与第一环形凸台之间有第二过线孔位于凹槽底部,内壳圆柱体外套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内圈焊接有第一电线,第一电线经过第二导线槽和第三导线槽由第一过线孔穿出,第一轴承外圈焊接有第二电线,第二电线经过第五竖直通孔由出线槽出来,内齿圈上放置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外圈焊接有第三电线,第三电线经过第一导线槽由出线槽出来,第二轴承内圈焊接有第四电线,第四电线经过第四导线槽由第二过线孔出来,内壳插入在外壳中,外壳中心上盖有盖板,盖板中心有第三通孔,盖板与第二凸台固定连接。进一步,第一导线槽的另一端为位于外壳内壁上的竖直盲孔,第一导线槽中间段为位于第一凸台上端面的水平弧形槽。进一步,内齿圈与第一通孔一体成型。进一步,第一环形凸台上端面上均布有螺纹孔,盖板的第三通孔旁有第四通孔圆周均布在盖板上,盖板与第二凸台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第一凸台周边一体成形有凸起,凸起通过螺栓固定在餐桌转盘1下。进一步,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上都有偷料孔。进一步,第一环形凸台壁上开有十字卡槽,转换管上段外径大,下段外径小,转换管上段外壁上有卡块,卡块与十字卡槽配合。进一步,转换管中插入有导气管,导气管由第一导气管槽出来。在使用时,取下转换管,只需要将第四电线和第一电线接电源,第三电线和第二电线接加热装置,此时外壳随餐桌转盘1旋转,第一轴承内圈和第二轴承内圈保证了第四电线和第一电线相对于电源静止,第一轴承外圈和第二轴承外圈保证了第三电线和第二电线与加热装置相对静止;当需要用气时,打开盖板,将转换管和导气管螺纹连接,再将导气管插入转换管中,第一环形凸台中间第二通孔中接入进气管,此时外壳随餐桌转盘旋转,外壳相对于餐桌转盘静止,内壳相对于外壳运动。本技术能实现餐桌旋转转盘的供电和电气之间的转换和同时供气和供电。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外壳立体图一图3.本技术外壳俯视图图4.本技术外壳立体图二图5.本技术内壳立体图图6.本技术内壳俯视图图7.本技术转换管立体图图8.本技术转换管和导气管立体图图9.本技术盖板立体图图10.本技术第一轴承结构示意图图11.本技术第二轴承结构示意图在图1至图11中,1、餐桌转盘,2、外壳,201、第一通孔,202、内齿圈,203、第一导线槽,2031、竖直盲孔,2032、水平弧形槽,2033、出线槽,204、第一导气管槽,205、第一凸台,206、凸起,第五通孔207,3、内壳,301、第二凸台,302、第二通孔,303、第一环形凸台,304、十字卡槽,305、凹槽,306、螺纹孔,307、第二导线槽,308、第三导线槽,309、第四导线槽,310、第一过线孔,311、第二过线孔,8、第一轴承,801、第一电线,802、第二电线,9、第二轴承,901、第三电线,902、第四电线,4、盖板,401、第三通孔,402、第四通孔,5、转换管,501、卡块,6、偷料孔,7、导气管。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图1至图11中,这种餐桌电气转换装置,包括餐桌转盘1,其特征在于,外壳2固定在餐桌转盘1下,外壳2为下部为圆柱体的第一凸台205,外壳2中心有第一通孔201,第一通孔201内壁上有内齿圈202,内齿圈202上方有第一导线槽203布置在外壳2中,第一导线槽203一端为水平位于外壳2上端面的出线槽2033,与出线槽2033垂直相交的第五通孔207位于外壳2中,第一导线槽203旁有第一导气管槽204水平布置在外壳2上端面,内壳3为下部为第二凸台301的圆柱体,内壳3的圆柱体中心有第一环形凸台303,第一环形凸台303中心有第二通孔302位于内壳3底部,第一环形凸台303上嵌入有转换管5,内壳3圆柱体与第一环形凸台303之间为凹槽305,内壳3圆柱体外壁上竖直开有第二导线槽307,内壳3圆柱体上端面水平开有与第二导线槽307垂直相交的第三导线槽308,与第三导线槽308呈180°对称布置的第四导线槽309开在内壳3圆柱体上端面,第三导线槽308与第一环形凸台303之间有第一过线孔310位于凹槽305底部,第四导线槽309与第一环形凸台303之间有第二过线孔311位于凹槽305底部,内壳3圆柱体外套有第一轴承8,第一轴承8内圈焊接有第一电线801,第一电线801经过第二导线槽307和第三导线槽308由第一过线孔310穿出,第一轴承8外圈焊接有第二电线802,第二电线802经过第五竖直通孔由出线槽2033出来,内齿圈202上放置有第二轴承9,第二轴承9外圈焊接有第三电线901,第三电线901经过第一导线槽203由出线槽出来,第二轴承9内圈焊接有第四电线902,第四电线902经过第四导线槽309由第二过线孔311出来,内壳3插入在外壳2中,外壳2中心上盖有盖板4,盖板4中心有第三通孔401,盖板4与第二凸台301固定连接。进一步,第一导线槽203的另一端为位于外壳2内壁上的竖直盲孔2031,第一导线槽203中间段为位于第一凸台205上端面的水平弧形槽2032。进一步,内齿圈202与第一通孔201一体成型。进一步,第一环形凸台303上端面上均布有螺纹孔306,盖板4的第三通孔401旁有第四通孔402圆周均布在盖板4上,盖板4与第二凸台301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第一凸台205周边一体成形有凸起206,凸起206通过螺栓固定在餐桌转盘下。进一步,第一凸台205和第二凸台301上都有偷料孔6。进一步,第一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餐桌电气转换装置,包括餐桌转盘,其特征在于,外壳固定在餐桌转盘(1)下,外壳为下部为圆柱体的第一凸台,外壳中心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壁上有内齿圈,内齿圈上方有第一导线槽布置在外壳中,第一导线槽一端为位于外壳上端面的出线槽,与出线槽相交的第五通孔位于外壳中,第一导线槽旁有第一导气管槽布置在外壳上端面,内壳为下部为第二凸台的圆柱体,内壳的圆柱体中心有第一环形凸台,第一环形凸台中心有第二通孔位于内壳底部,第一环形凸台上嵌入有转换管,内壳圆柱体与第一环形凸台之间为凹槽,内壳圆柱体外壁上开有第二导线槽,内壳圆柱体上端面开有与第二导线槽相交的第三导线槽,第四导线槽开在内壳圆柱体上端面,第三导线槽与第一环形凸台之间有第一过线孔位于凹槽底部,第四导线槽与第一环形凸台之间有第二过线孔位于凹槽底部,内壳圆柱体外套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内圈焊接有第一电线,第一电线经过第二导线槽和第三导线槽由第一过线孔穿出,第一轴承外圈焊接有第二电线,第二电线经过第五竖直通孔由出线槽出来,内齿圈上放置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外圈焊接有第三电线,第三电线经过第一导线槽由出线槽出来,第二轴承内圈焊接有第四电线,第四电线经过第四导线槽由第二过线孔出来,内壳插入在外壳中,外壳中心上盖有盖板,盖板中心有第三通孔,盖板与第二凸台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餐桌电气转换装置,包括餐桌转盘,其特征在于,外壳固定在餐桌转盘(1)下,外壳为下部为圆柱体的第一凸台,外壳中心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壁上有内齿圈,内齿圈上方有第一导线槽布置在外壳中,第一导线槽一端为位于外壳上端面的出线槽,与出线槽相交的第五通孔位于外壳中,第一导线槽旁有第一导气管槽布置在外壳上端面,内壳为下部为第二凸台的圆柱体,内壳的圆柱体中心有第一环形凸台,第一环形凸台中心有第二通孔位于内壳底部,第一环形凸台上嵌入有转换管,内壳圆柱体与第一环形凸台之间为凹槽,内壳圆柱体外壁上开有第二导线槽,内壳圆柱体上端面开有与第二导线槽相交的第三导线槽,第四导线槽开在内壳圆柱体上端面,第三导线槽与第一环形凸台之间有第一过线孔位于凹槽底部,第四导线槽与第一环形凸台之间有第二过线孔位于凹槽底部,内壳圆柱体外套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内圈焊接有第一电线,第一电线经过第二导线槽和第三导线槽由第一过线孔穿出,第一轴承外圈焊接有第二电线,第二电线经过第五竖直通孔由出线槽出来,内齿圈上放置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外圈焊接有第三电线,第三电线经过第一导线槽由出线槽出来,第二轴承内圈焊接有第四电线,第四电线经过第四导线槽由第二过线孔出来,内壳插入在外壳中,外壳中心上盖有盖板,盖板中心有第三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百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旭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