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真空双层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6818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导真空双层热管包括真空管,真空管由外管和内管连接构成,外管与内管制成一体,外管与内管之间设有外真空层,内管内安装胶塞,胶塞与内管构成内真空层,内真空层内安装超导热管,超导热管的一端伸出胶塞外,内真空层内安装吸热翅片,吸热翅片与超导热管连接,吸热翅片位于超导热管外周,吸热翅片的横断面是圆弧形,吸热翅片的外表面设置吸收膜,吸收膜与内管的内壁紧密接触。它具有双层真空结构,可有效地提高保温效果,防止热管所吸收的热量散失;它的热管与吸热翅片连接,吸热翅片扩展了热管的吸热面积,从而可提高热管的吸热效率,最终增加了真空管整体的吸热效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管,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导真空双层热管
技术介绍
目前,太阳能技术已得以广泛应用,市场上现有多种太阳能集热管,但是, 现有的太阳能集热管,只在其内外壁间设置有真空层,即现有的集热管都是单 真空层结构,人们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的太阳能集热管存 在保温效果较差、散热过快的缺陷,并且,由于现有的太阳能集热管内热管吸 热面积有限,而热管是太阳能集热管中最主要的集热部件,因此,现有太阳能 集热管的吸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超导真空双层热管,它可解决现有太阳 能集热管存在的问题,具有吸热效果好,散热率低的优点。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超导真空双层热管包括真空管, 真空管由外管和内管连接构成,外管与内管制成一体,外管与内管之间设有外 真空层,内管内安装胶塞,胶塞与内管构成内真空层,内真空层内安装超导热 管,超导热管的一端伸出胶塞外,内真空层内安装吸热翅片,吸热翅片与超导 热管连接,吸热翅片位于超导热管外周,吸热翅片的横断面是圆弧形,吸热翅 片的外表面设置吸收膜,吸收膜与内管的内壁紧密接触。为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胶塞的 横断面形状与内管的横断面形状相同,胶塞的侧壁与内管的内壁紧密接触。胶塞是硅胶密封塞。吸热翅片的横断面对应的圆心角a的范围是180至300度。外真空层内的真空度是5. 0Xl(TPa。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它具有双层真空结构,可有效地提高保温效 果,防止热管所吸收的热量散失;它的热管与吸热翅片连接,吸热翅片扩展了 热管的吸热面积,从而可提高热管的吸热效率,最终增加了真空管整体的吸热 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外管、2-内管、3-外真空层、4-吸收膜、5-吸热翅片、6-内 真空层、7-超导热管、8-胶塞。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述的超导真空双层热管包括真空管,真空管由外管1和内管2 连接构成,外管1与内管2制成一体,外管1与内管2之间设有外真空层3,内 管2内安装胶塞8,胶塞8位于内管2的上部,胶塞8与内管2构成内真空层6, 内真空层6内安装超导热管7,超导热管7的一端伸出胶塞8外,内真空层6内 安装吸热翅片5,吸热翅片5与超导热管7连接,并且吸热翅片5位于超导热管 7外周,吸热翅片5的横断面是圆弧形,吸热翅片5的外表面设置吸收膜4,吸 收膜4与内管2的内壁紧密接触,吸热翅片5外表面设置吸收膜4这种结构比 传统的真空集热管在内管的外表面设置吸热涂层吸热效果较好,而且吸收膜4 与吸热翅片5连接,吸收膜4吸收的热量可通过吸热翅片5快速高效地传递给 超导热管7,热损失较少。由于吸收膜4与内管2的内壁紧密接触,内管2与吸 收膜4间的热阻较小,内管2吸收的热量会由吸收膜4和吸热翅片5快速传递给超导热管7,从而,可最大限度的将真空热管上所有部件吸收的全部热量传递 给超导热管7。本技术所述的超导真空双层热管具有内真空层6和外真空层 3双层真空结构,外真空层3的真空度是5. 0X10—3Pa,双层真空层可有效地的提 高吸收比,减少热量散失,提高集热效果。表面设置吸收膜4的吸热翅片5可 有效增加热效。内真空层6可防止吸热翅片5表面设置的吸收膜4被氧化,从 而可延长真空热管的使用寿命。为了提高内管2与胶塞8间的密封效果,确保内真空层6内的真空度,可 使胶塞8的横断面形状与内管2的横断面形状相同,并且,在未装配时,胶塞8 的直径应大于内管2的内径,当胶塞8与内管2装配后,胶塞8与内管2应为 过盈配合,装配后胶塞8的侧壁与内管2的内壁紧密连接。为使胶塞8和内管2间连接更加紧密,确保内真空层6的真空度恒定,胶 塞8可以是硅胶密封塞,硅胶密封塞既可与由玻璃制成的内管2紧密接触,又 具有抗腐蚀,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为了增加吸热效果可增加吸热翅片5的面积,由于吸热翅片5紧贴内管2 的弧形内壁,因此,吸热翅片5的横断面积与内管2的内壁形状相同,吸热翅 片5的横断面所对应的圆心角是a ,为确保真空管具有较好的吸热效果,d的 范围可以是180至300度,经实验得出,当吸热翅片5的橫断面的圆心角a为 270度时,单位面积的平均吸热效率达到最大值。为提高导热效果,减少热损失, 吸热翅片5可以是铜片。本技术由于采用超导热管7传递热量,放热端管径小,因此可以实现 集热管的无间隙排列,从而可增加单位面积内的集热面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技术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 技术未详尽描述的
技术实现思路
均为公知技术。权利要求1、超导真空双层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管,真空管由外管(1)和内管(2)连接构成,外管(1)与内管(2)制成一体,外管(1)与内管(2)之间设有外真空层(3),内管(2)内安装胶塞(8),胶塞(8)与内管(2)构成内真空层(6),内真空层(6)内安装超导热管(7),超导热管(7)的一端伸出胶塞(8)外,内真空层(6)内安装吸热翅片(5),吸热翅片(5)与超导热管(7)连接,吸热翅片(5)位于超导热管(7)外周,吸热翅片(5)的横断面是圆弧形,吸热翅片(5)的外表面设置吸收膜(4),吸收膜(4)与内管(2)的内壁紧密接触。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真空双层热管,其特征在于胶塞(8)的 横断面形状与内管(2)的横断面形状相同,胶塞(8)的侧壁与内管(2)的内 壁紧密接触。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导真空双层热管,其特征在于胶塞(8) 是硅胶密封塞。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导真空双层热管,其特征在于吸热翅片(5) 的横断面对应的圆心角a的范围是180至300度。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导真空双层热管,其特征在于外真空层(3) 内的真空度是5. 0X10 3Pa。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导真空双层热管包括真空管,真空管由外管和内管连接构成,外管与内管制成一体,外管与内管之间设有外真空层,内管内安装胶塞,胶塞与内管构成内真空层,内真空层内安装超导热管,超导热管的一端伸出胶塞外,内真空层内安装吸热翅片,吸热翅片与超导热管连接,吸热翅片位于超导热管外周,吸热翅片的横断面是圆弧形,吸热翅片的外表面设置吸收膜,吸收膜与内管的内壁紧密接触。它具有双层真空结构,可有效地提高保温效果,防止热管所吸收的热量散失;它的热管与吸热翅片连接,吸热翅片扩展了热管的吸热面积,从而可提高热管的吸热效率,最终增加了真空管整体的吸热效果。文档编号F24J2/32GK201163111SQ20072015792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9日专利技术者刘光辉, 许本波 申请人:山东小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超导真空双层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管,真空管由外管(1)和内管(2)连接构成,外管(1)与内管(2)制成一体,外管(1)与内管(2)之间设有外真空层(3),内管(2)内安装胶塞(8),胶塞(8)与内管(2)构成内真空层(6),内真空层(6)内安装超导热管(7),超导热管(7)的一端伸出胶塞(8)外,内真空层(6)内安装吸热翅片(5),吸热翅片(5)与超导热管(7)连接,吸热翅片(5)位于超导热管(7)外周,吸热翅片(5)的横断面是圆弧形,吸热翅片(5)的外表面设置吸收膜(4),吸收膜(4)与内管(2)的内壁紧密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辉许本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小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