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通信的分流方法、设备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6768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据通信的分流方法、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该方法运行于边缘计算中的私网侧,由私网侧的基站接收用户终端的数据通信请求,然后从接收到的数据通信请求中获取该数据通信请求要访问的网络切片,检测该私网是否支持该网络切片,若私网支持该网络切片,则分流到私网。如此,用户终端和公网侧都无需感知私网的存在就能实现数据通信的分流,且私网对公网的依赖性也大大降低,更易于私网的独立建设和灵活扩展,也大大减少了公网运营商的管理负担。

A method, equipment and system of data commun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通信的分流方法、设备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网络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5G边缘计算场景下,将对数据网络(DataNetwork,DN)的访问分流到私网的一种数据通信的分流方法、设备和系统。
技术介绍
在5G边缘为了提升用户的体验度降低访问时延,需要将数据访问分流到私网到达DN。目前,规范定义的私网主要采用公共网络接入私有网络(PNI-NPN)的组网模式。举例来说,就是通过PLMN网络来提供私网服务,即使用闭合接入组(CAG,CellAccessGroup)来控制私网。在签约信息中可指定用户支持的CAG小区,在用户终端(UE)接入时根据基站是否支持CAG小区来决定连接到公网还是私网,而基站则根据用户携带的CAG信息或者CAG指示标识来选择接入到私网还是公网。可以看出,实施这一方案对公网有很大的依赖性,这样就会存在以下问题:1)面不利于私网的独立建设,因为私网必须依托公网而且还要使私网网元要融合到公网中;2)对于公网建设来说,需要在公网中增加相应的功能来管理私网网元,并保持公网网元和私网网元上下文同步才能支持对私网的管理和感知;3)而用户终端也需要配置CAG信息。而这些问题都无疑增大了该方案落地的难度。此外,很多行业和企业也都不希望公网和用户终端感知私网,而现有方案也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人创造性地提供一种数据通信的分流方法、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通信的分流方法,该方法运行于私网侧的基站,该方法包括: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通信请求;获取数据通信请求要访问的网络切片;检测私网是否支持对网络切片的访问,若是,则将数据通信请求分流到私网。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向私网提供用户终端的相关信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该方法还包括:若对数据通信请求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基站切换,则进行私网内的基站切换。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该方法还包括:若对数据通信请求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向下寻呼,则先激活公网会话向下寻呼流程再激活私网会话向下寻呼流程。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检测私网是否支持对网络切片的访问,若是,则将数据通信请求分流到私网包括:在建立会话时,检测私网是否支持对网络切片的访问,若是,则与私网建立会话;在修改会话时,检测私网是否支持对网络切片的访问,若是,则向私网发起修改会话流程;在释放会话时,检测私网是否支持对网络切片的访问,若是,则向私网发起释放会话流程;在进行上行数据转发时,检测私网是否支持对网络切片的访问,若是,则采用私网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隧道协议GTP进行隧道封装并发送到私网用户面功能UPF。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在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通信请求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在私网的配置信息中添加私网所支持的网络切片;相应地,检测私网是否支持对网络切片的访问包括:从私网的配置信息中获取私网所支持的网络切片;在私网所支持的网络切片中查找数据通信请求要访问的网络切片,若查找结果不为空,则检测结果为是,若查找结果为空,则检测结果为否。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一种数据通信的分流设备,该设备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通信请求;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数据通信请求要访问的网络切片;分流模块,用于检测私网是否支持对网络切片的访问,若是,则将数据通信请求分流到私网。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该设备还包括:用户终端信息提供模块,用于向私网提供用户终端的相关信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该设备还包括:基站切换模块,用于若对数据通信请求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基站切换,则进行私网内的基站切换。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该设备还包括:向下寻呼模块,用于若对数据通信请求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向下寻呼,则先激活公网会话向下寻呼流程再激活私网会话向下寻呼流程。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分流模块具体用于:在建立会话时,检测私网是否支持对网络切片的访问,若是,则与私网建立会话;在修改会话时,检测私网是否支持对网络切片的访问,若是,则向私网发起修改会话流程;在释放会话时,检测私网是否支持对网络切片的访问,若是,则向私网发起释放会话流程;在进行上行数据转发时,检测私网是否支持对网络切片的访问,若是,则采用私网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隧道协议GTP进行隧道封装并发送到私网用户面功能UPF。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该设备还包括:私网配置模块,用于在私网的配置信息中添加私网所支持的网络切片;相应地,分流模块包括:网络切片获取单元,用于从私网的配置信息中获取私网所支持的网络切片;查找单元,用于在私网所支持的网络切片中查找数据通信请求要访问的网络切片,若查找结果不为空,则检测结果为是,若查找结果为空,则检测结果为否。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三方面,一种数据通信的分流系统,该数据通信的分流系统包括:用户终端,用于发送数据通信请求,其中数据通信请求携带有要访问的网络切片;私网,用于执行上述任一项的数据通信的分流方法;公网,用于接收用户终端的注册,向私网发送用户终端的相关信息,执行需要在公网侧对数据通信请求进行的操作。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四方面,一种存储介质,在存储介质上存储了程序指令,其中,程序指令在运行时用于执行上述任一项的数据通信的分流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通信的分流方法、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该方法运行于私网侧的基站,由私网侧的基站接收用户终端的数据通信请求,然后从接收到的数据通信请求中获取该数据通信请求要访问的网络切片,检测该私网是否支持该网络切片,若私网支持该网络切片,则分流到私网。应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数据通信的分流方法,用户终端无需感知私网,全部由私网侧的基站来建立到私网的协议数据单元会话(PDU)、对上行数据进行转发并分流到相应的私网。如此,仅由私网侧的基站就可实现自动分流过程,无需维护人员进行干预。此外,由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数据通信分流方法是由私网侧的基站来实现的,不依赖公网,这样既增加了基站建设的独立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也减少了公网运营商的管理负担,公网运营商在边缘部署时就无需考虑不同厂家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和R15与R16之间的兼容性等问题。需要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教导并不需要实现上面所述的全部有益效果,而是特定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特定的技术效果,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还能够实现上面未提到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在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数据通信的分流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数据通信的分流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数据通信的分流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通信的分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运行于私网侧的基站,所述方法包括:/n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通信请求;/n获取所述数据通信请求要访问的网络切片;/n检测所述私网是否支持对所述网络切片的访问,若是,则将所述数据通信请求分流到所述私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通信的分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运行于私网侧的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通信请求;
获取所述数据通信请求要访问的网络切片;
检测所述私网是否支持对所述网络切片的访问,若是,则将所述数据通信请求分流到所述私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私网提供所述用户终端的相关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对所述数据通信请求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基站切换,则进行私网内的基站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对所述数据通信请求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向下寻呼,则先激活公网会话向下寻呼流程再激活私网会话向下寻呼流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私网是否支持对所述网络切片的访问,若是,则将所述数据通信请求分流到所述私网包括:
在建立会话时,检测所述私网是否支持对所述网络切片的访问,若是,则与私网建立会话;
在修改会话时,检测所述私网是否支持对所述网络切片的访问,若是,则向私网发起修改会话流程;
在释放会话时,检测所述私网是否支持对所述网络切片的访问,若是,则向私网发起释放会话流程;
在进行上行数据转发时,检测所述私网是否支持对所述网络切片的访问,若是,则采用私网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隧道协议GTP进行隧道封装并发送到私网用户面功能UPF。


6.根据权利要求1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武文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