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垃圾回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666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垃圾回收设备,包括置物箱、调节机构、箱盖和置物桶,所述置物箱的底部固定焊接有调节机构,所述置物箱内部的左半部和右半部分别开设有置物槽和驱动槽,置物槽和驱动槽内均设有置物桶,两组所述置物桶顶部挖设的调节槽内均转动连接有拉杆,所述置物箱内部的中心挖设有连接槽,连接槽内榫接有与箱盖底部固定焊接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底端与连接槽之间粘接有压缩弹簧,所述箱盖靠近驱动槽的一侧开设有支撑槽,支撑槽内设有驱动机构,所述置物箱背部靠近置物槽的一侧安装有除味机构。该用于智能家居的垃圾回收设备,能够对垃圾进行固液分离,方便后续分类处理,同时能够减少产生的异味。

A kind of garbage recycling equipment for smart ho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垃圾回收设备
本技术属于智能家居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垃圾回收设备。
技术介绍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智能家居是在互联网影响之下物联化的体现。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防盗报警等多种功能和手段。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兼备网络通信、设备自动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现阶段,智能家居需要使用回收设备对垃圾进行收集并处理,尤其是厨余垃圾,现有的用于智能家居的垃圾回收设备,不能很好地对厨余垃圾进行固液分离,同时不能很好地对产生的异味进行处理。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设计和生产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垃圾回收设备,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垃圾回收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垃圾回收设备,包括置物箱、调节机构、箱盖和置物桶,所述置物箱的底部固定焊接有调节机构,所述置物箱内部的左半部和右半部分别开设有置物槽和驱动槽,置物槽和驱动槽内均设有适配的置物桶,两组所述置物桶顶部挖设的调节槽内均转动连接有呈U形的拉杆,所述置物箱内部的中心挖设有连接槽,连接槽内榫接有与箱盖底部固定焊接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底端与连接槽之间通过黏胶粘接有压缩弹簧,所述箱盖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把手,所述箱盖靠近驱动槽的一侧开设有支撑槽,支撑槽内设有置于驱动槽内的驱动机构,所述置物箱背部靠近置物槽的一侧安装有除味机构。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座、万向轮和调节柱,所述调节座的顶部与置物箱的底部固定焊接,所述调节座下半部开设的调节槽内通过螺栓安装有四组呈矩形阵列分布的万向轮,所述调节座底部的两侧均挖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内部设有调节柱,所述调节座下半部靠近限位槽的两侧钻设有两组限位孔,所述调节柱侧面钻设的调节孔内螺纹连接有穿过限位孔的限位螺栓,所述调节柱的底部通过黏胶粘接有防滑垫。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搅拌轴、螺旋叶片和驱动电机,所述搅拌轴下半部的外周固定焊接有多组螺旋叶片,所述搅拌轴上半部的外周与箱盖底部安装的轴承座的内圈固定焊接,所述搅拌轴的顶端贯穿箱盖且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与支撑槽固定焊接,所述驱动电机的外周设有保护壳。优选的,所述除味机构包括储液桶、通风管和风机,所述储液桶的侧面与置物箱的背部固定焊接,所述储液桶顶部挖设的通风槽内通过螺栓安装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一端置于储液桶内盛放的水液的液面以下,所述通风管的另一端通过接头安装有与置物箱连通的集气罩,所述储液桶的顶部安有装风机。优选的,驱动槽内设有的所述置物桶内部的下半部通过固定螺栓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上钻设有多组通孔,所述置物桶的底部开设有出液口,出液口内通过螺栓安装有贯穿置物箱且与外部的集液管道连接的出液管。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用于智能家居的垃圾回收设备,通过万向轮推动置物箱进行移动,并调节限位螺栓所处的限位孔的位置,使调节柱通过防滑垫与地面稳定地连接,从而根据需要调节使用的位置并固定;通过驱动电机的工作,使搅拌轴转动,带动螺旋叶片旋转,对置物桶内的垃圾进行搅拌,将大体积垃圾切碎,减少垃圾的体积,便于分类,同时垃圾中含有的废液,穿过挡板上钻设的通孔,落入置物桶的底部,并由集液管排出,从而对垃圾进行固液分离,便于后续的分类处理;通过风机的工作,储液桶的内部形成负压,使置物箱内刺激性气体由集气罩收集,同时通过通风管输送至储液桶内,并与储液桶内的水液混合,减少对室内环境的污染,该用于智能家居的垃圾回收设备,能够对垃圾进行固液分离,方便后续分类处理,同时能够减少产生的异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置物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置物箱、2调节机构、3箱盖、4置物桶、5拉杆、6限位柱、7压缩弹簧、8驱动机构、9除味机构、10调节座、11万向轮、12调节柱、13搅拌轴、14螺旋叶片、15驱动电机、16保护壳、17储液桶、18通风管、19风机、20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单独定义指出的方向外,本文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方向均是以本技术所示的图中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方向为准,在此一并说明。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垃圾回收设备,包括置物箱1、调节机构2、箱盖3和置物桶4,所述置物箱1的底部固定焊接有调节机构2,所述置物箱1内部的左半部和右半部分别开设有置物槽和驱动槽,置物槽和驱动槽内均设有适配的置物桶4,两组所述置物桶4顶部挖设的调节槽内均转动连接有呈U形的拉杆5,置物桶4内的垃圾集满之后,转动拉杆5,取出置物桶4,将垃圾移动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倾倒,所述置物箱1内部的中心挖设有连接槽,连接槽内榫接有与箱盖3底部固定焊接的限位柱6,所述限位柱6的底端与连接槽之间通过黏胶粘接有压缩弹簧7,所述箱盖3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把手,所述箱盖3靠近驱动槽的一侧开设有支撑槽,支撑槽内设有置于驱动槽内的驱动机构8,所述置物箱1背部靠近置物槽的一侧安装有除味机构9。具体的,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调节座10、万向轮11和调节柱12,所述调节座10的顶部与置物箱1的底部固定焊接,所述调节座10下半部开设的调节槽内通过螺栓安装有四组呈矩形阵列分布的万向轮11,所述调节座10底部的两侧均挖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内部设有调节柱12,所述调节座10下半部靠近限位槽的两侧钻设有两组限位孔,所述调节柱12侧面钻设的调节孔内螺纹连接有穿过限位孔的限位螺栓,所述调节柱12的底部通过黏胶粘接有防滑垫,通过万向轮11推动置物箱1进行移动,并调节限位螺栓所处的限位孔的位置,使调节柱12通过防滑垫与地面稳定地连接,从而根据需要调节使用的位置并固定。具体的,所述驱动机构8包括搅拌轴13、螺旋叶片14和驱动电机15,所述搅拌轴13下半部的外周固定焊接有多组螺旋叶片14,所述搅拌轴13上半部的外周与箱盖3底部安装的轴承座的内圈固定焊接,所述搅拌轴13的顶端贯穿箱盖3且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15的输出轴连接,驱动电机15可选为金维达40ST-M00130型微型伺服电机,所述驱动电机15的底部与支撑槽固定焊接,所述驱动电机15的外周设有保护壳16,通过驱动电机15的工作,使搅拌轴13转动,带动螺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垃圾回收设备,包括置物箱(1)、调节机构(2)、箱盖(3)和置物桶(4),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箱(1)的底部固定焊接有调节机构(2),所述置物箱(1)内部的左半部和右半部分别开设有置物槽和驱动槽,置物槽和驱动槽内均设有适配的置物桶(4),两组所述置物桶(4)顶部挖设的调节槽内均转动连接有呈U形的拉杆(5),所述置物箱(1)内部的中心挖设有连接槽,连接槽内榫接有与箱盖(3)底部固定焊接的限位柱(6),所述限位柱(6)的底端与连接槽之间通过黏胶粘接有压缩弹簧(7),所述箱盖(3)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把手,所述箱盖(3)靠近驱动槽的一侧开设有支撑槽,支撑槽内设有置于驱动槽内的驱动机构(8),所述置物箱(1)背部靠近置物槽的一侧安装有除味机构(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垃圾回收设备,包括置物箱(1)、调节机构(2)、箱盖(3)和置物桶(4),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箱(1)的底部固定焊接有调节机构(2),所述置物箱(1)内部的左半部和右半部分别开设有置物槽和驱动槽,置物槽和驱动槽内均设有适配的置物桶(4),两组所述置物桶(4)顶部挖设的调节槽内均转动连接有呈U形的拉杆(5),所述置物箱(1)内部的中心挖设有连接槽,连接槽内榫接有与箱盖(3)底部固定焊接的限位柱(6),所述限位柱(6)的底端与连接槽之间通过黏胶粘接有压缩弹簧(7),所述箱盖(3)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把手,所述箱盖(3)靠近驱动槽的一侧开设有支撑槽,支撑槽内设有置于驱动槽内的驱动机构(8),所述置物箱(1)背部靠近置物槽的一侧安装有除味机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垃圾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调节座(10)、万向轮(11)和调节柱(12),所述调节座(10)的顶部与置物箱(1)的底部固定焊接,所述调节座(10)下半部开设的调节槽内通过螺栓安装有四组呈矩形阵列分布的万向轮(11),所述调节座(10)底部的两侧均挖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内部设有调节柱(12),所述调节座(10)下半部靠近限位槽的两侧钻设有两组限位孔,所述调节柱(12)侧面钻设的调节孔内螺纹连接有穿过限位孔的限位螺栓,所述调节柱(12)的底部通过黏胶粘接有防滑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平平银文刘丹刘颖任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