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着陆缓冲气囊的面线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6396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缓冲气囊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着陆缓冲气囊的面线夹持装置,包括夹持座,所述夹持座的顶部活动安装有一端延伸至夹持座内部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压块。该着陆缓冲气囊的面线夹持装置,在进行面线张紧的时候,驱使驱动杆推动压块向下移动,驱动推板顺着轴杆移动,而上夹板在外力的作用下绕着铰座转动,推板随者上夹板转动向进料口移动,待上侧架辊将面线张紧在导线辊和出料口之间,也可以转动连接螺母,使螺杆向夹持座内部移动,推动下夹板向上转动,最终将面线夹持在两个架辊之间,通过这样的方式,由上夹板和下夹板辅助面线张紧走线,避免面线过多与装置金属构件接触,达到了保护性好的目的。

A surface wire clamping device for landing cushion airb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着陆缓冲气囊的面线夹持装置
本技术涉及缓冲气囊
,具体为一种着陆缓冲气囊的面线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缓冲气囊是一种常用的着陆缓冲结构,其主要靠压缩气囊内部气体做功来消耗被缓冲物的冲击动能,缓冲气囊从囊腔个数来分可以分为单室气囊和多室气囊,从缓冲机理上可以分为排气型、非排气型和组合型,其中组合型为排气型和非排气型组合而成,通常为双气室气囊,内囊为非排气型气囊而外囊为排气型气囊,缓冲气囊质量轻且缓神特性好,气囊着陆缓冲系统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航天器回收、无人机回收以及空降空投中。目前着陆缓冲气囊在生产过程中,面线走线需要对其进行张紧,但金属机构与面线接触后都会出现拉毛的现象,造成面线损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着陆缓冲气囊的面线夹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着陆缓冲气囊的面线夹持装置,具备保护性好等优点,解决了目前着陆缓冲气囊在生产过程中,面线走线需要对其进行张紧,但金属机构与面线接触后都会出现拉毛的现象,造成面线损坏的问题。r>(二)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着陆缓冲气囊的面线夹持装置,包括夹持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座(1)的顶部活动安装有一端延伸至夹持座(1)内部的驱动杆(16),所述驱动杆(1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压块(2),所述夹持座(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导位柱(3),所述压块(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与导位柱(3)滑动连接的连接板(4),所述压块(2)的底部铰接有推板(5),所述压块(2)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铰座(6),所述铰座(6)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与夹持座(1)贴合的下夹板(7),所述铰座(6)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上夹板(8),所述夹持座(1)的左侧开设有进料口(9),所述进料口(9)的内底壁活动安装有导线辊(10),所述推板(5)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着陆缓冲气囊的面线夹持装置,包括夹持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座(1)的顶部活动安装有一端延伸至夹持座(1)内部的驱动杆(16),所述驱动杆(1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压块(2),所述夹持座(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导位柱(3),所述压块(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与导位柱(3)滑动连接的连接板(4),所述压块(2)的底部铰接有推板(5),所述压块(2)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铰座(6),所述铰座(6)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与夹持座(1)贴合的下夹板(7),所述铰座(6)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上夹板(8),所述夹持座(1)的左侧开设有进料口(9),所述进料口(9)的内底壁活动安装有导线辊(10),所述推板(5)的内部开设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与上夹板(8)固定连接的轴杆(12),所述下夹板(7)与上夹板(8)相对的一侧均活动安装有架辊(13),所述压块(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下夹板(7)固定连接的调节杆(14),所述夹持座(1)的右侧开设有出料口(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着陆缓冲气囊的面线夹持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木仙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鑫航联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