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建森专利>正文

一种主动降噪的蓝牙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636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动降噪的蓝牙耳机;包括充电座和可拆卸地收纳于充电座中的耳机,耳机包括壳体、降噪单元及喇叭单元,降噪单元和喇叭单元分别安装于壳体中,降噪单元和喇叭单元电性连接,壳体设置有控制按键,降噪单元由降噪蓝牙板和降噪咪所组成,控制按键可按压地与降噪蓝牙板电性连接实现功能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主动降噪的蓝牙耳机,通过在传统蓝牙耳机上增设降噪模组,由降噪芯片对接收到的声音进行自主降噪的功能,极大地将声音中的噪音和传输中受到的干扰降低,配合在输出位置上的降噪咪,进一步地削减干扰,经过多次降噪实现音质的提升,从而使其能够提供更为清晰的声音,便于人们使用。

Bluetooth headset with active noise re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动降噪的蓝牙耳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蓝牙耳机,特指一种通过智能降噪实现清晰音频输出的主动降噪的蓝牙耳机。
技术介绍
随着耳机的普及,其依据连接方式可大致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由于蓝牙技术的普及,无线耳机中一般都采用蓝牙连接的方式,其很好地解决了使用者可以对耳机连接线的苦恼问题,但是,目前市面上的蓝牙耳机普遍都易于受干扰,以及其自身产生的噪音所导致的干扰,且其不具有主动降噪的效果,致使其听音乐或者接听电话时,输出音质差,会出现较大的杂音,在需要活动清晰的音质时需要通过外置的消噪设备进行降噪,不便于使用者在户外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蓝牙耳机,特指一种通过智能降噪实现清晰音频输出的。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主动降噪的蓝牙耳机,包括充电座和可拆卸地收纳于所述充电座中的耳机,所述耳机包括壳体、降噪单元及喇叭单元,所述降噪单元和所述喇叭单元分别安装于所述壳体中,所述降噪单元和所述喇叭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壳体设置有外置的控制按键,所述降噪单元由相互电性连接的降噪蓝牙板和降噪咪所组成,所述控制按键可按压地与所述降噪蓝牙板电性连接实现功能切换。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外盖、主体外壳及内盖,所述外盖和所述内盖分别安装于所述主体外壳的两侧,所述内盖设置有中空的腔体,所述主体外壳的内部与所述腔体相互连通,所述控制按键安装于所述外盖上,所述降噪蓝牙板和所述喇叭单元均安装于所述主体外壳中,所述降噪咪安装于所述腔体内。优选的,所述降噪蓝牙板和所述喇叭单元之间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池电性连接于所述降噪蓝牙板提供电源动力。优选的,所述腔体中设置有调音纸。优选的,所述内盖设置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的外部可拆卸地设置有硅胶套。优选的,所述喇叭单元为13mm动圈式喇叭。优选的,所述降噪蓝牙板为ANC降噪蓝牙芯片。优选的,所述降噪咪的直径为4mm。优选的,所述充电座和所述耳机中均设置有磁铁,所述耳机通过所述磁铁与所述充电座中极性相异的磁铁相互吸附固定。优选的,主体外壳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沿其端面轮廓向外凸起的第一衔接部和第二衔接部,所述外盖罩设于所述主体外壳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一衔接部相互卡接固定,所述内盖罩设于所述主体外壳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二衔接部相互卡接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为: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主动降噪的蓝牙耳机,通过在传统蓝牙耳机上增设降噪模组,由降噪芯片对接收到的声音进行自主降噪的功能,极大地将声音中的噪音和传输中受到的干扰降低,配合在输出位置上的降噪咪,进一步地削减干扰,经过多次降噪实现音质的提升,从而使其能够提供更为清晰的声音,便于人们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耳机座和耳机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耳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耳机的整体结构爆炸图。附图标注说明:1-充电座;2-耳机;3-壳体;4-降噪单元;5-喇叭单元;6-控制按键;7-降噪蓝牙板;8-降噪咪;9-外盖;10-主体外壳;11-内盖;12-腔体;13-电池;14-调音纸;15-防尘网;16-硅胶套;17-磁铁;18-第一衔接部;19-第二衔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一种主动降噪的蓝牙耳机,包括充电座1和可拆卸地收纳于所述充电座1中的耳机2,所述耳机2包括壳体3、降噪单元4及喇叭单元5,所述降噪单元4和所述喇叭单元5分别安装于所述壳体3中,所述降噪单元4和所述喇叭单元5电性连接,所述壳体3设置有外置的控制按键6,所述降噪单元4由相互电性连接的降噪蓝牙板7和降噪咪8所组成,所述控制按键6可按压地与所述降噪蓝牙板7电性连接实现功能切换。优选的,所述壳体3包括外盖9、主体外壳10及内盖11,所述外盖9和所述内盖11分别安装于所述主体外壳10的两侧,所述内盖11设置有中空的腔体12,所述主体外壳10的内部与所述腔体12相互连通,所述控制按键6安装于所述外盖9上,所述降噪蓝牙板7和所述喇叭单元5均安装于所述主体外壳10中,所述降噪咪8安装于所述腔体12内。优选的,所述降噪蓝牙板7和所述喇叭单元5之间设置有电池13,所述电池13地电性连接于所述降噪蓝牙板7提供电源动力。优选的,所述腔体12中设置有调音纸14。优选的,所述内盖11设置有防尘网15,所述防尘网15的外部可拆卸地设置有硅胶套16。优选的,所述喇叭单元5为13mm动圈式喇叭。优选的,所述降噪蓝牙板7为ANC降噪蓝牙芯片。优选的,所述降噪咪8的直径为4mm。优选的,所述充电座1和所述耳机2中均设置有磁铁17,所述耳机2通过所述磁铁17与所述充电座1中极性相异的磁铁17相互吸附固定。优选的,主体外壳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沿其端面轮廓向外凸起的第一衔接部18和第二衔接部19,所述外盖9罩设于所述主体外壳10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一衔接部18相互卡接固定,所述内盖11罩设于所述主体外壳10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二衔接部19相互卡接固定。本技术一种主动降噪的蓝牙耳机2,整体结构包括壳体3和安装在该壳体3中的降噪单元4以及喇叭单元5,其中,壳体3包括相互组装形成内部安装腔的外盖9、主体外壳10及内盖11,外盖9和内盖11对应地分别安装于主体外壳10的外侧和内侧,具体地,主体外壳10设置有贯穿其外侧和内侧的容纳腔,主体外壳10的外侧和内侧表面上对应得分别设置有沿其端面轮廓向外凸起的第一衔接部18和第二衔接部19,而外盖9的内侧设置有与第一衔接部18想配合的台阶卡槽,同时,内盖11的内侧也设置有与第二衔接部19想配合的台阶卡槽,外盖9和内盖11分别对应地罩设于主体外壳10的外侧和内侧,外盖9通过其内部台阶卡槽与第一衔接部18相互配合卡接固定,内盖11通过其内部台阶卡槽与第二衔接部19相互配合卡接固定,从而实现壳体3的整体安装。进一步地,外盖9设置有安装孔,控制按键6一体成型地包括按压部和位于该按压部边缘上的定位部,控制按键6嵌设于外盖9的安装孔中,其中,按压部通过卡入安装孔并通过该安装孔外漏于外盖的表面上,而定位部则定位卡设于外盖9的内部实现固定安装。进一步地,内盖11中设置有腔体12,该腔体12与主体外壳10的内部相连通,从而形成耳机2整体的内容安装腔。进一步地,降噪单元4包括降噪蓝牙板7和降噪咪8,具体地,降噪蓝牙板7为主动ANC降噪蓝牙芯片,降噪咪8最优但不限定地选择直径为4mm的圆形降噪咪8,其中,降噪蓝牙板7和降噪咪8相互电性连接,降噪蓝牙板7固定安装在主体外壳10的容纳腔中,而降噪咪8和喇叭单元5则安装在前盖的腔体12中。进一步地,降噪蓝牙板7和喇叭单元5之间设置有至少一颗提供整体耳机2运作动力电源的电池13,该电池13电性连接于降噪蓝牙板7上。进一步地,在腔体12内部还设置有调音纸14,并且在内盖11的声频输出位置上还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动降噪的蓝牙耳机,包括充电座和可拆卸地收纳于所述充电座中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包括壳体、降噪单元及喇叭单元,所述降噪单元和所述喇叭单元分别安装于所述壳体中,所述降噪单元和所述喇叭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壳体设置有外置的控制按键,所述降噪单元由相互电性连接的降噪蓝牙板和降噪咪所组成,所述控制按键可按压地与所述降噪蓝牙板电性连接实现功能切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降噪的蓝牙耳机,包括充电座和可拆卸地收纳于所述充电座中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包括壳体、降噪单元及喇叭单元,所述降噪单元和所述喇叭单元分别安装于所述壳体中,所述降噪单元和所述喇叭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壳体设置有外置的控制按键,所述降噪单元由相互电性连接的降噪蓝牙板和降噪咪所组成,所述控制按键可按压地与所述降噪蓝牙板电性连接实现功能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主动降噪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盖、主体外壳及内盖,所述外盖和所述内盖分别安装于所述主体外壳的两侧,所述内盖设置有中空的腔体,所述主体外壳的内部与所述腔体相互连通,所述控制按键安装于所述外盖上,所述降噪蓝牙板和所述喇叭单元均安装于所述主体外壳中,所述降噪咪安装于所述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主动降噪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蓝牙板和所述喇叭单元之间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池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降噪蓝牙板提供电源动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主动降噪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中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森
申请(专利权)人:陈建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