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软垫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635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折叠式软垫椅,涉及一种完全展开后成为可睡卧的软垫,收拢折叠状态成为无腿式软靠背椅的金属管框架的折叠家具。它包括四个横向等宽的金属管框架沿纵向长度方向顺序在两侧用棘齿关节连接成的板状矩形底框和包套在该底框上的软垫;其中连接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的两个棘齿关节只可向上弯折,连接第二框架与第三框架的两个棘齿关节只可向上弯折,连接第三框架与第四框架的两个棘齿关节只可向下弯折。展开或弯折各个不同的棘齿关节,它的形态随之发生适合人体睡卧及坐靠姿势的变化,满足人在室内各种不同生活状态的使用要求。(*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金属管框架与软垫相结合的家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完全展开后成为可睡卧的软垫,收拢折叠状态成为无腿式软靠背椅的金属管框架的折叠家具。技术背景现代家庭中的卫生环境已经基本能做到一尘不染,孩子们喜欢席地而坐,甚至席地而卧。软体家具业者为此提供了软垫和具有金属管框架的无腿式软靠背椅,供爱心家长们选购。现有的各种软垫只可以作为睡卧的垫子或坐垫,而具有金属管框架的无腿式软靠背椅只具有固定的使用状态,不能调整靠背的角度,以适合人姿态的变化。两者各有自己独立的体积,占用独立的室内空间。如何将软垫与可折叠金属管框架结合,后成为可睡卧的软垫,又能构成可调整靠背的角度无腿式软靠背椅,最大限度限度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并尽可能少地占用室内空间,一直是软体家具业者追寻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完全展开后成为可睡卧的软垫,收拢折叠状态成为可调整靠背角度的无腿式软靠背椅的金属管框架的折叠式软垫椅。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折叠式软垫椅,包括四个横向等宽的金属管框架沿纵向长度方向顺序在两侧用棘齿关节连接成的板状矩形底框和包套在该底框上的软垫;其中连接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的两个棘齿关节只可向上弯折,连接第二框架与第三框架的两个棘齿关节只可向上弯折,连接第三框架与第四框架的两个棘齿关节只可向下弯折。在各个棘齿关节完全展开后,它成为可睡卧的软垫,弯折各个不同的棘齿关节,它的形态随之发生适合人体坐靠姿势的变化,收拢折叠成为无腿式软靠背椅。所述的第一框架为头枕部支撑架,其纵向长度最短;第二框架为背部支撑架,其纵向长度较长;第三框架为大腿部支撑架,其纵向长度较长;第四框架为小腿部支撑架,其纵向长度较短。四个框架的长度按人体的各部分高度进行设计,使用者会感到非常舒适。一种简捷的结构形式中所述的第一框架为一根U形管,连接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的两个棘齿关节的同一侧柄部分别插入固定在该U形管两纵向腿的管孔中。头枕部支撑架受力小,采用一根U形管可节省材料,减轻重量。或者所述的第四框架为一根U形管,连接第三框架与第四框架的两个棘齿关节的同一侧柄部分别插入固定在该U形管两纵向腿的管孔中。小腿部支撑架受力小,采用一根U形管也可节省材料,减轻重量。在推荐的结构形式中所述的第三框架为横置的日字形框架,该框架两根纵向直管在一侧的两个管孔中分别插入固定连接第三框架与第四框架的两个棘齿关节的同一侧柄部,该框架两根纵向直管在另一侧的两个管孔中分别插入固定连接第三框架与第二框架的两个棘齿关节的同一侧柄部。大腿部支撑架受力大,采用横置的日字形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最好所述的第三框架面向第二框架的横樑上固定有一个向第二框架延伸的U形管。该U形管的横向弯曲部分在第三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呈向上弯折状态时位于最低点,构成延伸出第三框架的着地支点,扩大了重心面,可提高人的背部靠向第二框架后整体的稳定性,防止翻倾。进而所述的第二框架为H形框架,该框架两根纵向直管在一侧的两个管孔中分别插入固定连接第二框架与第一框架的两个棘齿关节的同一侧柄部,该框架两根纵向直管在另一侧的两个管孔中分别插入固定连接第二框架与第三框架的两个棘齿关节的同一侧柄部。背部支撑架受力小于大腿部支撑架,采用H形结构,既具有足够的强度,又可节省材料,减轻重量。所述的第二框架的横樑靠近第一框架。更符合人体的力学结构特征。特别是所述的四个框架的上表面均安装有连接本框架两纵向侧边的横向加强筋。四个框架的上表面配备适当数量的横向加强筋可改善对软垫的承托,使软垫更平整宜人。本技术折叠式软垫椅,利用三对棘齿关节沿四个横向等宽的金属管框架纵向长度方向顺序在两侧将它们连接成的板状矩形底框,其中各对棘齿关节的弯折方向按照人体卧和坐的姿态特点进行设计,该底框包套软垫后形成全新的卧坐两用软体家具。最大限度限度地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并大幅度地减少了占用的室内空间。特别是采用棘齿关节作为翻转连接元件,可以实现多级锁定的角度调整和定位,而且使用状态的调整非常简单,方便可靠。四个框架的长度按人体的各部分高度进行设计,各框架的具体结构按人体力学进行设计,使用舒适、牢固耐用,并且省材料、重量轻。四个框架配备横向加强筋,改善对软垫的承托后,软垫平整美观而且舒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折叠式软垫椅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底框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实施例底框在靠背垫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实施例底框在靠背椅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实施例棘齿关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实施例一本技术折叠式软垫椅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如图1所示。这个折叠式软垫椅有四个横向等宽的金属管框架第一框架为头枕部支撑架1,其纵向长度最短;第二框架为背部支撑架2,其纵向长度较长;第三框架为大腿部支撑架3,其纵向长度较长;第四框架为小腿部支撑架4,其纵向长度较短。这四个框架的长度是按人体的各部分高度进行设计的。四个框架沿纵向长度方向顺序在两侧用棘齿关节51、52、53连接成的板状矩形底框,请参看图2。该底框上包套软垫6。请注意观看图1,连接头枕部支撑架1与背部支撑架2的两个棘齿关节51只可向上弯折,连接背部支撑架2与大腿部支撑架3的两个棘齿关节52只可向上弯折,连接大腿部支撑架3与小腿部支撑架4的两个棘齿关节53只可向下弯折。弯折各个不同的棘齿关节51、52、53,它的形态随之发生适合人体坐靠姿势的变化,收拢折叠成为无腿式软靠背椅。而在各个棘齿关节完全展开后,它成为可睡卧的软垫。请参看图2头枕部支撑架1为一根U形管,连接头枕部支撑架1与背部支撑架2的两个棘齿关节51的左侧柄部分别插入固定在该U形管两纵向腿51的管孔中。头枕部支撑架1的两纵向腿51下部的上表面安装了一根连接两纵向腿51的横向加强筋12。背部支撑架2为H形框架,背部支撑架2两根纵向直管21左侧的两个管孔中分别插入固定两个棘齿关节51的右侧柄部,背部支撑架2两根纵向直管21右侧的两个管孔中分别插入固定两个棘齿关节52的左侧柄部。背部支撑架2的横樑靠近头枕部支撑架1。背部支撑架2的两根纵向直管21上表面安装了一根连接两根纵向直管21的横向加强筋23。大腿部支撑架3为横置的日字形框架,大腿部支撑架3两根纵向直管31左侧的两个管孔中分别插入固定两个棘齿关节52的右侧柄部,大腿部支撑架3的两根纵向直管31右侧的两个管孔中分别插入固定两个棘齿关节53的左侧柄部。大腿部支撑架3面向背部支撑架2的横樑32上固定有一个向背部支撑架2延伸的U形管34。大腿部支撑架3的两根纵向直管31的上表面安装有四根连接的两根纵向直管31的横向加强筋35。小腿部支撑架4为一根U形管,两个棘齿关节53的右侧柄部分别插入固定在该U形管的两纵向腿41的管孔中。小腿部支撑架4的两纵向腿41上表面均安装有两根连接两纵向腿41的横向加强筋42。请参看图3,在棘齿关节51向上弯折,棘齿关节52、53完全展开的状态,头枕部支撑架1向上翘,背部支撑架2、大腿部支撑架3和小腿部支撑架4平展,适合人靠躺。请参看图4,在棘齿关节51展开,棘齿关节52向上弯折,棘齿关节、53向下弯折的状态,头枕部支撑架1和背部支撑架2向上立起、大腿部支撑架3稍微向右上方抬起,小腿部支撑架4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折叠式软垫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横向等宽的金属管框架沿纵向长度方向顺序在两侧用棘齿关节连接成的板状矩形底框和包套在该底框上的软垫;其中连接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的两个棘齿关节只可向上弯折,连接第二框架与第三框架的两个棘齿关节只可向上弯折,连接第三框架与第四框架的两个棘齿关节只可向下弯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列克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市同天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