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快接插头的智能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5849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快接插头的智能电缆,包括第一电缆线和第二电缆线,所述第一电缆线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电缆线;所述第一电缆线包括第一套接板、第二套接板、插入端和第一线体,所述第一套接板的下端滑动连接有第二套接板,所述第一套接板和第二套接板的中部贯穿连接有第一线体,所述第一线体的一端设有插入端,且第一线体固定连接有第二套接板的内壁。本电缆通过插入端的铜柱插接在接入端的铜孔中,第一套接板上的圆形槽口中插入圆柱,形成内外双层连接,提高了连接的紧固度,不易松脱。

An intelligent cable with quick connect plu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快接插头的智能电缆
本技术涉及智能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快接插头的智能电缆。
技术介绍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多架设在空中或装在地下、水底,用于电讯或电力输送,随着电缆的发展,各种能够监测电压,检测故障点等具有多种功能的智能电缆兴起,但是现有的智能电缆仍旧采用传统的单层插接接头连接,连接慢,接入难度大,且连接稳固程度低,容易松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快接插头的智能电缆,具备双层连接,不易松脱的特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快接插头的智能电缆,包括第一电缆线和第二电缆线,所述第一电缆线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电缆线;所述第一电缆线包括第一套接板、第二套接板、插入端和第一线体,所述第一套接板的下端滑动连接有第二套接板,所述第一套接板和第二套接板的中部贯穿连接有第一线体,所述第一线体的一端设有插入端,且第一线体固定连接有第二套接板的内壁;所述第二电缆线包括第三套接板、第四套接板、接入端和第二线体,所述第三套接板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四套接板,所述第三套接板和第四套接板的中部贯穿连接有第二线体,所述第二线体的一端设有接入端,且第二线体固定连接有有第四套接板的内壁;所述第一套接板的上端四角分别设有圆形槽口,所述第三套接板的上端四角分别设有圆柱,所述第一套接板和第二套接板之间连接有弹簧。优选的,所述圆柱卡嵌连接有圆形槽口。优选的,所述插入端卡嵌连接有接入端,且接入端和插入端均为铜材料。优选的,所述插入端电性连接有第一线体,接入端线性连接有第二线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带有快接插头的智能电缆,将第一套接板向下按动,第二套接板沿第一套接板的内壁向第一套接板的内部滑动,弹簧被压缩,插入端凸起,插入端的铜柱插接在接入端的铜孔中,而后放开第一套接板,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弹,第一套接板上的圆形槽口中插入圆柱,形成内外双层连接,提高了连接的紧固度,不易松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电缆线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电缆线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套接板和第二套接板连接图。图中:1、第一电缆线;11、第一套接板;111、圆形槽口;12、第二套接板;13、插入端;14、第一线体;2、第二电缆线;21、第三套接板;211、圆柱;22、第四套接板;23、接入端;24、第二线体;3、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带有快接插头的智能电缆,包括第一电缆线1和第二电缆线2,第一电缆线1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电缆线2;第一电缆线1包括第一套接板11、第二套接板12、插入端13和第一线体14,第一套接板11的下端滑动连接有第二套接板12,第一套接板11和第二套接板12的中部贯穿连接有第一线体14,第一线体14的一端设有插入端13,插入端13卡嵌连接有接入端23,为第一层连接,且接入端23和插入端13均为铜材料,利用铜的导电性,使得两根电缆线电性连接,插入端13电性连接有第一线体14,接入端23线性连接有第二线体24,且第一线体14固定连接有第二套接板12的内壁,将第一套接板11向下按动,第二套接板12沿第一套接板11的内壁向第一套接板11的内部滑动,弹簧3被压缩,插入端13凸起,便于插入端13的多根铜柱插接在接入端23的铜孔中,增大连接处的摩擦力,不易松脱。请参阅图3-4,第二电缆线2包括第三套接板21、第四套接板22、接入端23和第二线体24,第三套接板21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四套接板22,第三套接板21和第四套接板22的中部贯穿连接有第二线体24,第二线体24的一端设有接入端23,且第二线体24固定连接有有第四套接板22的内壁;第一套接板11的上端四角分别设有圆形槽口111,第三套接板21的上端四角分别设有圆柱211,圆柱211卡嵌连接有圆形槽口111,为第二层连接,形成内外双层连接,提高了连接的紧固度,不易松脱,第一套接板11和第二套接板12之间连接有弹簧3,在第一套接板11连接第二套接板12之后,弹簧3仍旧处于压缩状态时,弹簧3的弹力挤压第一套接板11,使得第一套接板11挤压第三套接板21,使得圆柱211和圆形槽口111连接紧密,不易松脱。工作原理:将第一套接板11向下按动,第二套接板12沿第一套接板11的内壁向第一套接板11的内部滑动,弹簧3被压缩,插入端13凸起,便于插入端13的铜柱插接在接入端23的铜孔中,而后放开第一套接板11,在弹簧3的作用下回弹,第一套接板11上的圆形槽口111中插入圆柱211,形成内外双层连接,提高了连接的紧固度,不易松脱。综上所述:将第一套接板11向下按动,第二套接板12沿第一套接板11的内壁向第一套接板11的内部滑动,弹簧3被压缩,插入端13凸起,插入端13的铜柱插接在接入端23的铜孔中,而后放开第一套接板11,在弹簧3的作用下回弹,第一套接板11上的圆形槽口111中插入圆柱211,形成内外双层连接,提高了连接的紧固度,不易松脱。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快接插头的智能电缆,包括第一电缆线(1)和第二电缆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线(1)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电缆线(2);所述第一电缆线(1)包括第一套接板(11)、第二套接板(12)、插入端(13)和第一线体(14),所述第一套接板(11)的下端滑动连接有第二套接板(12),所述第一套接板(11)和第二套接板(12)的中部贯穿连接有第一线体(14),所述第一线体(14)的一端设有插入端(13),且第一线体(14)固定连接有第二套接板(12)的内壁;所述第二电缆线(2)包括第三套接板(21)、第四套接板(22)、接入端(23)和第二线体(24),所述第三套接板(21)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四套接板(22),所述第三套接板(21)和第四套接板(22)的中部贯穿连接有第二线体(24),所述第二线体(24)的一端设有接入端(23),且第二线体(24)固定连接有第四套接板(22)的内壁;所述第一套接板(11)的上端四角分别设有圆形槽口(111),所述第三套接板(21)的上端四角分别设有圆柱(211),所述第一套接板(11)和第二套接板(12)之间连接有弹簧(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快接插头的智能电缆,包括第一电缆线(1)和第二电缆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线(1)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电缆线(2);所述第一电缆线(1)包括第一套接板(11)、第二套接板(12)、插入端(13)和第一线体(14),所述第一套接板(11)的下端滑动连接有第二套接板(12),所述第一套接板(11)和第二套接板(12)的中部贯穿连接有第一线体(14),所述第一线体(14)的一端设有插入端(13),且第一线体(14)固定连接有第二套接板(12)的内壁;所述第二电缆线(2)包括第三套接板(21)、第四套接板(22)、接入端(23)和第二线体(24),所述第三套接板(21)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四套接板(22),所述第三套接板(21)和第四套接板(22)的中部贯穿连接有第二线体(24),所述第二线体(24)的一端设有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君
申请(专利权)人:人民电器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