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适应不同线径的光伏组件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5846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适应不同线径的光伏组件连接器,其包括母插和公插,所述的母插包括母插插套,所述的公插包括公插插套,母插插套和公插插套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线缆固定螺母,其内设置有内爪以及与内爪插接的堵头;所述的堵头的外侧设计为3阶梯结构,所述的内爪包括与堵头插接的插接部以及卡爪部,插接部的内径与堵头的中间部的直径实质相等,插接部的外径与堵头的端部的直径实质相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器,通过优化线缆固定螺母内的内爪的结构,使用多个内爪并且带台阶结构,保证在电缆插入时不易破坏防水堵头使其变形,能够兼容更宽范围的线径,在产品使用锁紧时更有效的抓紧配合,避免防水堵头脱落,便于施工且完全避免连接器错用引起的风险。

A photovoltaic module connector suitable for different wire diamet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适应不同线径的光伏组件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可适应不同线径的光伏组件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为了应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带来的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绿色可再生能源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利用光生伏特效应进行发电的太阳电池发电技术就是一种重要的绿色能源技术。太阳电池是由能产生光伏效应的材料,如硅、砷化镓、铟硒铜等材料制成,可以将光能转化成电能。目前,由多片太阳电池组合而成的光伏组件作为基本的光伏发电单元被大量应用于建筑各种光伏发电系统,或将透明的薄膜组件作为建筑物幕墙材料来建成节能环保型建筑。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发电效率,各种新型高效结构的光伏组件不断被开发和应用,比如,可以双面发电的组件、叠瓦组件等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光伏组件产生的电需要通过接线盒将电流引出,多个组件之间通过电连接器电连接形成发电组件整列。目前随着各种新型组件,特别是高效组件的更多普及,组件的发电功率也越来越多样化,而且不同数量构成的发电组件的发电效率也有很多规格,因此,对应的组件或组件阵列所使用的连接器的规格也有不同,与连接器相连的线缆也有不同的线径,为了适应不同规格的线缆,目前市场上对于不同线缆线径的产品需要对应不同的连接器,因此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购买多种规格的连接器,混淆不清,同时在终端市场也容易发生使用错误,导致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解决光伏组件连接器型号过多,容易发生使用混淆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的连接器,可同时满足4.7-7.5线径范围(截面积2.5mm²-6mm²),归集多种连接器规格为一体,方便使用。为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可适应不同线径的光伏组件连接器,其包括母插和公插,所述的母插包括母插插套,与母插插套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的线缆固定螺母,所述的线缆固定螺母内设置有内爪以及与内爪插接的堵头;设置于母插插套内部的母插端子,其通过锁扣与母插插套固定;母插端子的后端为与电缆线固定的铆接部,母插插套的插接部的两侧设有与公插插套插接固定的插勾部;插接部的尾端设有环形槽,其内设置有O型环;所述的公插包括公插插套,与公插插套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的线缆固定螺母,所述的线缆固定螺母内设置有内爪以及与内爪插接的堵头;设置于公插插套内部的公插端子,其通过锁扣与公插插套固定;公插端子的后端为与电缆线固定的铆接部,公插插套的插接部的两侧设有与母插插套上的插勾部插接的插槽;其中,所述的堵头的外侧设计为3阶梯结构,包括直径为Φ1的端部31,直径为Φ3的头部33以及端部31与头部33连接的直径为Φ2的中间部32,其中Φ1>Φ2>Φ3;所述的内爪包括与堵头插接的插接部以及卡爪部,所述的插接部的内径与堵头的中间部的直径实质相等,所述的插接部的外径D1与堵头的端部的直径实质相等。优选的,上述的直径Φ3:Φ2为9:10-9.7:10,Φ1:Φ2为1.1:1-1.2:1。再优选的,所述的堵头的头部的内壁设置有凸筋。再优选的,所述的内爪的卡爪部设有多个卡爪,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排布,卡爪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均呈楔形结构。再优选的,所述的卡爪的一条侧边与圆周切线方向的夹角α为55°-65°,另一侧边与圆周切线方向的夹角β为75°-85°。再优选的,所述的卡爪部包括与插接部的端面垂直的根部,与根部成一角度的过渡部以及与从过渡部延伸出去的卡勾部,在所述卡爪部的内侧壁上设有凸台,毗邻所述的卡勾部。再优选的,所述的卡爪部的根部内侧边缘圆弧构成的圆的直径与堵头的头部的直径Φ3实质相等。再优选的,在堵头与内爪配合组装时,所述的内爪的插接部的圆环端面置于堵头的端部与中间部之间的台阶上,卡爪部的根部内侧底面置于堵头的中间部与头部之间的台阶上,堵头的头部的端面毗邻所述的卡爪部的内侧壁上的凸块的底部。再优选的,所述的卡爪部设有12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光伏组件连接器,通过优化线缆固定螺母内的内爪的结构,使用多个内爪并且带台阶结构,保证在电缆插入时不易破坏防水堵头使其变形,能够兼容更宽范围的线径,在产品使用锁紧时更有效的抓紧配合,在内部增加凸台可防止防水堵头脱落,同时能满足各种环境功能性测试要求;满足不同输出规格的组件的使用需求,无需配备多种型号的连接器,便于施工且完全避免连接器错用引起的风险。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的连接器的堵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1的连接器的堵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1的连接器的内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图4的内爪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图5的内爪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主要元件及标号为:1-线缆固定螺母2-内爪3-堵头4-母插插套5-母插端子6-O型环7-锁扣8-公插端子9-公插插套。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本技术的光伏组件连接器的结构特征及优点详述如下。参见图1所示的本技术的可适应不同线径的光伏组件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连接器包括母插和公插,所述的母插包括母插插套4,与母插插套4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的线缆固定螺母1,所述的线缆固定螺母内设置有内爪2以及与内爪2插接的堵头3;设置于母插插套4内部的母插端子5,其通过锁扣7与母插插套4固定;母插端子5的后端为与电缆线固定的铆接部51,母插插套4的插接部41的两侧设有与公插插套插接固定的插勾部42;插接部41的尾端设有环形槽43,其内设置有O型环6;所述的公插包括公插插套9,与公插插套9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的线缆固定螺母1,所述的线缆固定螺母内设置有内爪2以及与内爪2插接的堵头3;设置于公插插套9内部的公插端子8,其通过锁扣7与公插插套9固定;公插端子8的后端为与电缆线固定的铆接部81,公插插套9的插接部91的两侧设有与母插插套上的插勾部42插接的插槽92。参照图2及图3,所述的堵头3的外侧设计为3阶梯结构,包括直径为Φ1的端部31,直径为Φ3的头部33以及端部31与头部33连接的直径为Φ2的中间部32,其中Φ1>Φ2>Φ3,且Φ3:Φ2为9:10-9.7:10,Φ1:Φ2为1.1:1-1.2:1;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头部33的内壁设置有凸筋331,可提高堵头在拉伸状态下的强度。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堵头的材料为硅胶,硬度(邵氏硬度)在50-55度之间,拉伸强度≥7MPa,拉断伸长率≥300%,高温压变低于15%(120℃,2H)。接着参照图4-图6,所述的内爪2包括与堵头3插接的插接部21以及卡爪部22,所述的插接部21的内径D2与堵头3的中间部32的直径Φ2实质相等,所述的插接部21的外径D1与堵头3的端部31的直径Φ1实质相等,此处所述的“实质相等”不仅仅包括限定的相关数值绝对相等,而且可以在部件允许的设计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适应不同线径的光伏组件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器包括母插和公插,所述的母插包括母插插套,与母插插套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的线缆固定螺母,所述的线缆固定螺母内设置有内爪以及与内爪插接的堵头;设置于母插插套内部的母插端子,其通过锁扣与母插插套固定;母插端子的后端为与电缆线固定的铆接部,母插插套的插接部的两侧设有与公插插套插接固定的插勾部;插接部的尾端设有环形槽,其内设置有O型环;所述的公插包括公插插套,与公插插套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的线缆固定螺母,所述的线缆固定螺母内设置有内爪以及与内爪插接的堵头;设置于公插插套内部的公插端子,其通过锁扣与公插插套固定;公插端子的后端为与电缆线固定的铆接部,公插插套的插接部的两侧设有与母插插套上的插勾部插接的插槽;其中,所述的堵头的外侧设计为3阶梯结构,包括直径为Φ1的端部(31),直径为Φ3的头部(33)以及端部(31)与头部(33)连接的直径为Φ2的中间部(32),其中Φ1>Φ2>Φ3;所述的内爪包括与堵头插接的插接部以及卡爪部,所述的插接部的内径与堵头的中间部的直径实质相等,所述的插接部的外径与堵头的端部的直径实质相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适应不同线径的光伏组件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器包括母插和公插,所述的母插包括母插插套,与母插插套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的线缆固定螺母,所述的线缆固定螺母内设置有内爪以及与内爪插接的堵头;设置于母插插套内部的母插端子,其通过锁扣与母插插套固定;母插端子的后端为与电缆线固定的铆接部,母插插套的插接部的两侧设有与公插插套插接固定的插勾部;插接部的尾端设有环形槽,其内设置有O型环;所述的公插包括公插插套,与公插插套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的线缆固定螺母,所述的线缆固定螺母内设置有内爪以及与内爪插接的堵头;设置于公插插套内部的公插端子,其通过锁扣与公插插套固定;公插端子的后端为与电缆线固定的铆接部,公插插套的插接部的两侧设有与母插插套上的插勾部插接的插槽;其中,所述的堵头的外侧设计为3阶梯结构,包括直径为Φ1的端部(31),直径为Φ3的头部(33)以及端部(31)与头部(33)连接的直径为Φ2的中间部(32),其中Φ1>Φ2>Φ3;所述的内爪包括与堵头插接的插接部以及卡爪部,所述的插接部的内径与堵头的中间部的直径实质相等,所述的插接部的外径与堵头的端部的直径实质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应不同线径的光伏组件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直径Φ3:Φ2为9:10-9.7:10,Φ1:Φ2为1.1:1-1.2: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适应不同线径的光伏组件连接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正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