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线端防折损的智能显示模块,包括机体、导电槽和导线,所述机体上侧设置有导电槽,所述导线位于机体一侧,所述导线前端设置有导电插头,所述导电插头焊接在导线前端,所述导电插头与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导电插头插入导电槽内部,所述导线前端位于导电插头后侧位置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焊接在导线前端,所述导线上侧套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后端设置有软套,所述软套一端焊接在固定套后端,所述软套套在导线上侧,所述固定套与螺纹圈旋转连接,所述螺纹圈位于导电槽外侧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软套对导线进行支撑,软套在支撑时能够将导线向上托起,用于减少导线的弯折幅度,避免导线在使用时弯折幅度较大,产生破损。
An intelligent display module to prevent the terminal from being brok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线端防折损的智能显示模块
本技术涉及智能显示模块接线设备
,具体是一种接线端防折损的智能显示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技术不断地发展,体现在智能显示设备上,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设计越来越偏向轻薄化、大屏化、个性化和便携性,从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智能显示模块在使用时需要与外界电源进行连接,由于在连接时,导线的接线端容易发生弯折,长时间使用时容易使得导线产生皮破损,影响导线的正常导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端防折损的智能显示模块,以解决在连接时,导线的接线端容易发生弯折,长时间使用时容易使得导线产生皮破损,影响导线的正常导电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接线端防折损的智能显示模块,包括机体、导电槽和导线,所述机体上侧设置有导电槽,所述导电槽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机体一侧位置,所述导线位于机体一侧,所述导线前端设置有导电插头,所述导电插头焊接在导线前端,所述导电插头与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导电插头插入导电槽内部,所述导线前端位于导电插头后侧位置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焊接在导线前端,所述导线上侧套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后端设置有软套,所述软套一端焊接在固定套后端,所述软套套在导线上侧,所述固定套与螺纹圈旋转连接,所述螺纹圈位于导电槽外侧位置。优选的,所述导线外侧设置有纺织层,且纺织层通过粘合胶粘贴在导线外侧位置。优选的,所述固定套上下两端设置有扳手,且扳手一端焊接在固定套上下两端位置。优选的,所述挡板前端设置有软垫,且软垫一侧通过粘合胶粘贴在挡板前端位置。优选的,所述导电槽前端设置有锥形罩,且锥形罩小口径端与导电槽贯穿连接。所述固定套外侧设置有绝缘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软套对导线进行支撑,软套在支撑时能够将导线向上托起,用于减少导线的弯折幅度,避免导线在使用时弯折幅度较大,产生破损;2、锥形罩的设置用于增加导电槽前端的口径,便于在安装时,导电插头快速的的插入导电槽内部;3、软垫的质地较软,在通过挡板受到压力时,软垫能够受压产生变形,增加挡板与导电槽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在安装之后导电插头产生晃动;4、扳手的设置,方便使用者进行把持,在安装固定套时,可以无需借助其他设备即可对固定套进行安装。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机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导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体;2、软套;3、导线;4、固定套;5、纺织层;6、导电槽;7、锥形罩;8、螺纹圈;9、扳手;10、软垫;11、挡板;12、绝缘层;13、导电插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图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接线端防折损的智能显示模块,包括机体1、导电槽6和导线3,机体1上侧设置有导电槽6,导电槽6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机体1一侧位置,导线3位于机体1一侧,导线3前端设置有导电插头13,导电插头13焊接在导线3前端,导电插头13与导线3电性连接,导电插头13插入导电槽6内部,导线3前端位于导电插头13后侧位置设置有挡板11,挡板11焊接在导线3前端,导线3上侧套有固定套4,固定套4后端设置有软套2,软套2一端焊接在固定套4后端,软套2套在导线3上侧,固定套4与螺纹圈8旋转连接,螺纹圈8位于导电槽6外侧位置。进一步,导线3外侧设置有纺织层5,且纺织层5通过粘合胶粘贴在导线3外侧位置,纺织层5用于增加导线3外表面的韧性,避免导线3在受到挤压时受到破损,影响导线3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固定套4上下两端设置有扳手9,且扳手9一端焊接在固定套4上下两端位置,扳手9的设置,方便使用者进行把持,在安装固定套4时,可以无需借助其他设备即可对固定套4进行安装。进一步,挡板11前端设置有软垫10,且软垫10一侧通过粘合胶粘贴在挡板11前端位置,软垫10的质地较软,在通过挡板11受到压力时,软垫10能够受压产生变形,增加挡板11与导电槽6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在安装之后导电插头13产生晃动。进一步,导电槽6前端设置有锥形罩7,且锥形罩7小口径端与导电槽6贯穿连接,锥形罩7的设置用于增加导电槽6前端的口径,便于在安装时,导电插头13快速的的插入导电槽6内部。进一步,固定套4外侧设置有绝缘层12,绝缘层12的设置用于增加固定套4的绝缘性,避免在使用时出现漏电的现象。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安装时,将导线3前端的导电插头13插入导电槽6内部,通过导电插头13与导电槽6之间进行连接,对机体1进行供电,导电插头13插入完成之后,通过固定套4对导电插头13进行固定,固定套4在固定时,通过螺纹与导电槽6外侧的螺纹圈8进行旋转连接,固定套4在旋转连接时,将会给挡板11施加向前的推力,同时挡板11将导电插头13向前推进,使得导电插头13尽可能的与导电槽6之间进行连接,安装完成之后通过软套2对导线3进行支撑,软套2在支撑时能够将导线3向上托起,用于减少导线3的弯折幅度,避免导线3在使用时弯折幅度较大,产生破损。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线端防折损的智能显示模块,包括机体(1)、导电槽(6)和导线(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上侧设置有导电槽(6),所述导电槽(6)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机体(1)一侧位置,所述导线(3)位于机体(1)一侧,所述导线(3)前端设置有导电插头(13),所述导电插头(13)焊接在导线(3)前端,所述导电插头(13)与导线(3)电性连接,所述导电插头(13)插入导电槽(6)内部,所述导线(3)前端位于导电插头(13)后侧位置设置有挡板(11),所述挡板(11)焊接在导线(3)前端,所述导线(3)上侧套有固定套(4),所述固定套(4)后端设置有软套(2),所述软套(2)一端焊接在固定套(4)后端,所述软套(2)套在导线(3)上侧,所述固定套(4)与螺纹圈(8)旋转连接,所述螺纹圈(8)位于导电槽(6)外侧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端防折损的智能显示模块,包括机体(1)、导电槽(6)和导线(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上侧设置有导电槽(6),所述导电槽(6)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机体(1)一侧位置,所述导线(3)位于机体(1)一侧,所述导线(3)前端设置有导电插头(13),所述导电插头(13)焊接在导线(3)前端,所述导电插头(13)与导线(3)电性连接,所述导电插头(13)插入导电槽(6)内部,所述导线(3)前端位于导电插头(13)后侧位置设置有挡板(11),所述挡板(11)焊接在导线(3)前端,所述导线(3)上侧套有固定套(4),所述固定套(4)后端设置有软套(2),所述软套(2)一端焊接在固定套(4)后端,所述软套(2)套在导线(3)上侧,所述固定套(4)与螺纹圈(8)旋转连接,所述螺纹圈(8)位于导电槽(6)外侧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线端防折损的智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仕兵,卢文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恒利达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