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5845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部,所述舌板部包括平板部及台阶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基部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向前延伸且暴露于平板部的接触部及自固持部向后延伸出基部的焊接部。所述导电端子中相邻两个导电端子之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自平板部的后端临近台阶部凹陷形成,且所述凹槽的一侧与一导电端子的收容槽连通,而另一侧未与另一导电端子的收容槽连通,由此延长了导电端子之间的空间距离,增加了液体及异物的侵入路径,避免相邻导电端子之间因为积液而出现短路现象,从而保证了所述电连接器的安全性。

Electrical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供正反向插入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第CN105680246B号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基部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延伸出所述基部的焊接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且暴露于所述舌板部的表面的接触部。然而,当液体或异物伴随对接连接器的插拔而进入所述电连接器内时,所述液体或异物会残留于所述舌板部接触区域的根部且贯穿于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之间,容易造成所述导电端子中相邻的接触部之间的短接,从而产生烧机风险而损坏上述电连接器。所以,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导电端子短路起火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数个导电端子以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数个导电端子以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部,所述舌板部包括位于前端的平板部及位于后端的台阶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基部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且暴露于所述平板部的接触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延伸出所述基部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中相邻两个导电端子之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自所述平板部的后端临近台阶部凹陷形成,且所述凹槽的一侧与一导电端子的收容槽连通,而另一侧未与另一导电端子的收容槽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数个导电端子以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部,所述舌板部包括位于前端的平板部及位于后端的台阶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基部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且暴露于所述平板部的接触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延伸出所述基部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中相邻两个导电端子之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自所述平板部的后端临近台阶部凹陷形成,且所述凹槽的一侧与一导电端子的收容槽连通,而另一侧未与另一导电端子的收容槽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部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形成,且所述平板部自所述台阶部向前延伸形成,所述台阶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平板部的厚度,所述凹槽自所述平板部的后端表面延伸至所述台阶部的前端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部具有与一对接连接器接触的接触区域及与所述对接连接器不接触的非接触区域,所述非接触区域位于所述平板部的后端,且所述凹槽部分设置于所述非接触区域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排布成两排,所述两排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别暴露于所述平板部的上下表面,且所述两排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延伸出所述基部且排布成一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排导电端子分为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所述上排端子与所述下排端子的数量相同且排列顺序相反,所述导电端子还设有自所述接触部向前弯折延伸的埋设部,所述埋设部埋设于所述平板部内。


6.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