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基站天线辐射振子的介质板结构,通过在介质板上下两侧分别分层设置第一卡扣位、第二卡扣位、第三卡扣位,利用第一卡扣位、第二卡扣位、第三卡扣位此三个不同位置进行固定第一振子引向片、第二振子引向片、第三振子引向片,可以满足不同产品对振子引向片高度不一样的需求,整个装配简单,效率高,通用性强。
A dielectric plate structure for base station antenna radiation oscil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基站天线辐射振子的介质板结构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基站天线辐射振子的介质板结构,属于移动通讯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通讯行业的发展,基站天线多频集成化成为必然趋势,各频段辐射振子之间的干扰也越来越复杂,为改善辐射振子单元的性能,除需要在辐射振子单元上增加介质板外还需要增加引向片来提升辐射振子单元电气性能,现有介质板方案只有一种固定方式,只能固定单层振子引向片,满足不了不同种类天线产品的需求,通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基站天线辐射振子的介质板结构,与现有结构相比,其介质板上设立多层卡扣位用于安装固定振子引向片使其在不同高度稳定的发挥作用,提升天线辐射单元电气性能且安装简单,效率高,可满足不同产品对振子引向片高度的要求,通用性强。本技术的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基站天线辐射振子的介质板结构,所述介质板主体的一侧设有高度不同的第一卡扣位和第二卡扣位,所述介质板主体的另一侧设有第三卡扣位;所述第一卡扣位、第二卡扣位和第三卡扣位分别用于固定第一振子引向片、第二振子引向片和第三振子引向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扣位位于所述第二卡扣位的上侧,第一卡扣位包括第一定位柱和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的上端设有第一卡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扣由左卡扣和右卡扣组成,所述左卡扣与所述右卡扣之间设有隔槽隔开。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扣位包括第二定位块和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上端设有第二卡扣。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上端平齐。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卡扣位由第三定位柱、第三定位块和介质板主体组成,所述第三定位块的下端设有第三卡扣。进一步地,所述介质板主体与所述第一卡扣位、第二卡扣位以及第三卡扣位对应的结构一体注塑成型。本技术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介质板主要利用注塑件一体成型特点,在介质板本体上设计多层卡扣用于固定振子引向片,可以在介质板上下两侧三个不同位置分别固定振子引向片,以满足不同产品对振子引向片高度的要求,整个装配简单,效率高,通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基站天线辐射振子的介质板与振子引向片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基站天线辐射振子的介质板俯视方向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基站天线辐射振子的介质板仰视方向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第一振子引向片安装到介质板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第二振子引向片安装到介质板的安装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第三振子引向片安装到介质板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介质板主体;2-第一振子引向片;3-第二振子引向片;4-第三振子引向片;5-第三定位块;51-第三卡扣;6-第三定位柱;7-第一支撑柱;8-第一定位柱;81-第一卡扣;9-第二定位块;91-第二卡扣;10-第二支撑块;811-左卡扣;812-右卡扣;813-隔槽。具体实施方案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实施例参照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布了一种用于基站天线辐射振子的介质板结构,图中显示了介质板主体1,所述介质板主体1的一侧设有高度不同的第一卡扣位和第二卡扣位,所述介质板主体的另一侧设有第三卡扣位,第一振子引向片2、第二振子引向片3、第三振子引向片4分别通过对应卡扣位的卡设作用固定于介质板不同的高度位置,可以满足不同产品对振子引向片高度不一样的需求。参照附图2,展示了利用注塑件一体成型的特点设计出的介质板的第一卡扣位及第二卡扣位,其第二卡扣位设于介质板主体1的上侧,所述第一卡扣位设于所述第二卡扣位的上侧,第一卡扣位包括第一定位柱8和第一支撑柱7,所述第一定位柱8的上端设有第一卡扣81。第一卡扣位是通过第一卡扣81的下端面和第一支撑柱7的上端面的相互限位将振子引向片固定的。具体的,所述第一卡扣81由左卡扣811和右卡扣812组成,所述左卡扣811与所述右卡扣812之间设有隔槽813隔开,隔槽813用于提供左卡扣811与右卡扣812往内收缩的避让空间。所述第二卡扣位包括第二定位块9和第二支撑块10,所述第二定位块9的上端设有第二卡扣91,同理,所述第二卡扣位是通过第二卡扣91的下端面和第二支撑块10的上端面的相互限位将振子引向片固定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块9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7的上端平齐,此时,第二定位块9的上端面和第一支撑柱7的上端面共同用于支撑第一振子引向片2的下表面,使振子引向片在第一卡扣位中固定得更牢固。参照附图3,展示了利用注塑件一体成型的特点设计出的介质板的第三卡扣位,第三卡扣位设于介质板主体1的下侧,所述第三卡扣位由第三定位柱6、第三定位块5和介质板主体1组成,所述第三定位块5的下端设有第三卡扣51。第三卡扣位是通过第三卡扣51的上端面和介质板主体1的下表面的相互限位将振子引向片固定的。参照附图4,具体的,第一振子引向片2上对应介质板主体1上的第一定位柱8的位置设有两个圆孔,将第一振子引向片2上两个圆孔对准介质板主体1上的第一定位柱8,第一卡扣81上的左卡扣811与右卡扣812均向隔槽813方向变形收缩以穿过第一振子引向片2上的两个圆孔,然后下压第一振子引向片2,直至第一振子引向片2底面接触到第一支撑柱7的上端面以及第二定位块9的上端面,第一卡扣81上的左卡扣和右卡扣回弹以扣住第一振子引向片2的上表面。参照附图5,具体的,第二振子引向片3上对应介质板主体1上的第一定位柱8的位置设有两个圆孔、对应第二定位块9的位置设有两个方孔、对应第一支撑柱7的位置设有一个通孔,将第二振子引向片3上两个圆孔分别对准介质板主体1上的第一定位柱8,两个方孔分别对准第二定位块9,其通孔对准第一支撑柱7,第一卡扣81上的左卡扣811与右卡扣812均向隔槽813方向变形收缩以穿过第二振子引向片3上的两个圆孔,然后下压第二振子引向片3,第一支撑柱7穿过第二振子引向片3上中间的通,同时介质板主体1上的第二定位块9穿过第二振子引向片3上的两个方孔,第二卡扣91斜面受压变形,斜穿过第二振子引向片3上的两个方孔直至第二振子引向片3底面接触第二支撑块10的上端面,第二卡扣91回弹卡住第二振子引向片3的上表面。参照附图6,具体的,第三振子引向片4上对应介质板主体1的第三定位柱6的位置设有两个圆孔、对应第三定位块5的位置设有两个方孔,将第三振子引向片4上两个圆孔对准介质板主体1上的第三定位柱6,往下压,第三定位块5上的第三卡扣51斜面受压变形斜穿过第三振子引向片4上的两个方孔,直到第三振子引向片4的上表面抵靠至介质板主体1的下表面后,第三卡扣51回弹卡住第三振子引向片4的下表面。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范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基站天线辐射振子的介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板主体,所述介质板主体的一侧设有高度不同的第一卡扣位和第二卡扣位,所述介质板主体的另一侧设有第三卡扣位;/n所述第一卡扣位、第二卡扣位和第三卡扣位分别用于固定第一振子引向片、第二振子引向片和第三振子引向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基站天线辐射振子的介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板主体,所述介质板主体的一侧设有高度不同的第一卡扣位和第二卡扣位,所述介质板主体的另一侧设有第三卡扣位;
所述第一卡扣位、第二卡扣位和第三卡扣位分别用于固定第一振子引向片、第二振子引向片和第三振子引向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站天线辐射振子的介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位位于所述第二卡扣位的上侧,第一卡扣位包括第一定位柱和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的上端设有第一卡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基站天线辐射振子的介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由左卡扣和右卡扣组成,所述左卡扣与所述右卡扣之间设有隔槽隔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聪,岳彩龙,方铁勇,赵伟,唐振兴,李山山,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