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形态分类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盾构施工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形态分类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早在1969年Peck就对隧道开挖引起地表沉降进行了研究,认为隧道开挖后引起的地面瞬时沉降是在不排水情况下发生的,沉降槽体积应等于地层损失的体积,可采用高斯分布来描述。1987年,SAGASETA在假定土体不可压缩且各向同性的情况下,推导出近地表土体损失时应变场的理论解,且该结果在地基掘进、打桩等不同工况下也拟合良好,可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1993年2月,国内学者刘建航对数值模拟、经验公式及半理论解析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认为在预测深基坑开挖对土层的影响时,要结合理论与实际监测数据,并辅以经验判断。1996年,金丰年、钱七虎对隧道全断面开挖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模型采用非线性粘弹性模型,结果表明,2倍隧道直径的开挖面会受到影响。2001年1月,Gonza′lez、Sagaseta基于马德里1995年至1999年所建地铁工况,推导出盾构穿越所引起的地表沉降的理论解析公式,并分析了各参数在不同土体类型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形态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针对施工区域设置地表沉降观测点组,测量各个观测点组的左、右线地表沉降数据;/n根据所述地表沉降数据,绘制各个观测点组的左、右线的空间曲线,进而获得所述施工区域的地表沉降的空间演化规律;/n根据所述空间演化规律,针对沉降槽进行分类;/n根据所述沉降槽的分类,将所述空间曲线进行分类,分别获得不同类别的时间演化规律,进而获得盾构施工地表沉降的时空演化规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形态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对施工区域设置地表沉降观测点组,测量各个观测点组的左、右线地表沉降数据;
根据所述地表沉降数据,绘制各个观测点组的左、右线的空间曲线,进而获得所述施工区域的地表沉降的空间演化规律;
根据所述空间演化规律,针对沉降槽进行分类;
根据所述沉降槽的分类,将所述空间曲线进行分类,分别获得不同类别的时间演化规律,进而获得盾构施工地表沉降的时空演化规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形态分类方法,其中,所述施工区域为具有复杂周边环境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形态分类方法,其中,根据数值模拟与实际检测数据,获得所述空间演化规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形态分类方法,其中,根据数值模拟与实际检测数据,获得所述空间演化规律包括:
通过对所述空间曲线的无复杂周边沉降理论解、无复杂周边环境的数值模型、复杂周边环境下的数值模型、实际工况实测数据依次进行分析,获得所述空间演化规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形态分类方法,其中,所述沉降槽包括典型沉降槽、部分规律沉降槽、不规律沉降槽与数据缺失沉降槽。
6.一种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形态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炜明,任虹,孙义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轻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