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入河口的中小流域水质达标动态补水量预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环境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多入河口的中小流域水质达标动态补水量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在城市河流生态修复过程中,生态补水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对于缓解河流污染、恢复景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生态补水在河流污染治理中应用广泛。目前关于生态补水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为改善水质而进行的补水量研究;二是为改善、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自我调节能力而进行的生态需水量研究。为改善水质进行的补水量预测一般基于水质模型进行预测。水质模型是一个用于描述物质在水中混合、迁移等变化过程的数学方程,即描述水体中污染物与时间、空间的定量关系。水质模型的基本原理是质量守恒原理。目前用于补水量预测的模型有WASP模型、MIKE11模型、一维模型、二维模型、均匀混合模型、稳态模型等。唐玉兰等在《基于MIKE11的浑河沈抚段非汛期闸坝分区生态补水量研究》中,首先采用MIKE11软件模拟各断面流量,计算得到各区段的初始水量,然后由月保证率法及Tennant法计算各区段的最小生态环境 ...
【技术保护点】
1.多入河口的中小流域水质达标动态补水量预测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n(1)分析河流污染特性/n搜集河流重点断面及考核标准相关资料,分析近四~五年河流水质监测数据,筛选河流重点污染物,考察重点污染物的变化规律;/n(2)建立动态补水模型/n选择适宜的模型,对河流进行精细分段,确定模型参数,对污染源进行概化,确定边界条件输入,搭建动态补水模型,进行运行与验证;/n(3)预测动态补水量/n确定补水水源以及入河口位置,开展基于实际排放状况和排污改善的动态补水量预测。/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入河口的中小流域水质达标动态补水量预测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1)分析河流污染特性
搜集河流重点断面及考核标准相关资料,分析近四~五年河流水质监测数据,筛选河流重点污染物,考察重点污染物的变化规律;
(2)建立动态补水模型
选择适宜的模型,对河流进行精细分段,确定模型参数,对污染源进行概化,确定边界条件输入,搭建动态补水模型,进行运行与验证;
(3)预测动态补水量
确定补水水源以及入河口位置,开展基于实际排放状况和排污改善的动态补水量预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入河口的中小流域水质达标动态补水量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1)中,分析河流污染特性时,考察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并搭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水质预测模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入河口的中小流域水质达标动态补水量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2)中,选择适宜的模型时,对于中小河流,干流衰减选用一维水质模型,在支流及其它排污口汇入干流与上游来水混合时采用完全混合模型;
优选的,(2)中,对河流进行精细分段时,入河排污口核查,搜集污染源及排污口资料,现场查勘,确定入河排污口分布状况和具体位置;然后对河流进行分段;
优选的,(2)中,对河流分段的方法是,以支流、工业污染源、污水处理厂、排污沟、排污口、干流溢流口的入河处作为河段分段节点,合并距离为500米以内的排放源;
河流断面形状发生剧烈变化处设置新河段;
河流取水处设置河段节点;
源头、终点断面、闸坝、水文站设置河段节点;
优选的,(2)中,列出分段明细,根据排污口分布情况以及分段方法,对河流进行精细分段,确定河流相关信息;所述的河流的相关信息包括河流分段数量、节点断面名称、河段起始点、节点断面特征、河段长度、河段排放源名称;
优选的,(2)中,确定模型参数时,采用分析借用法确定河流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
优选的,(2)中,确定河流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时,按月份、分河段赋予不同的降解系数;首先分河段对20℃的降解系数赋值,然后按照水温计算不同月份的衰减系数;
优选的,(2)中,通过实测获得流速流量数据;或者是通过各市水文局统计年鉴获得流速流量数据;
优选的,(2)中,实测时采用流速仪法、浮标法、溢流堰法、容量法中的任一种进行监测;污水处理厂采用其在线监测设备所监测的流量数据;
对污染源进行概化时,当流入河道的两个排污口距离在500米以内时,按照一个在原排污口之间且排污量是两者相加的排污口来处理;当流入河道的两个排污口距离大于或等于500米时,单独分析处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入河口的中小流域水质达标动态补水量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2)中,确定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水燕,丁程程,谢建辉,姜腾龙,张战朝,孙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