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挤出涂油量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5580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挤出涂油量控制系统,包括涂油套管、调压供油装置和流速计,所述涂油套管上设置有涂油通孔,所述涂油通孔通过供油输送管连通所述调压供油装置,且所述流速计设置于所述供油输送管上,所述流速计与所述调压供油装置信号连接,且所述流速计与所述调压供油装置之间设置有用于接收所述流速计的信号并向所述调压供油装置输出控制信号的比较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缆挤出涂油量控制系统,能够对涂油作业时单位时间内的涂油量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

A control system for the amount of oil applied in cable extru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挤出涂油量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生产加工设备
,特别是一种电缆挤出涂油量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常规的电缆产品在结构上主要由内部的导体线芯和包裹在导体线芯外部的绝缘材料以及其他功能性材料构成,导体线芯外部的绝缘材料以及其他功能性材料大多采用挤包或绕包的方式包裹在导体线芯上,其中挤包的材料在挤出生产之后要进行冷却成型,在冷却成型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受到空气中氧化性气体的影响,通常需要在挤包的材料外侧涂布抗氧化油。现有技术中心的电缆挤出料冷却涂油装置大多为简易的棉圈等吸湿性材料放置在挤出口处,对挤包的材料外侧进行涂油作业,上述简易的涂油装置的涂油速率无法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挤出涂油量控制系统,能够对涂油作业时单位时间内的涂油量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挤出涂油量控制系统,包括涂油套管、调压供油装置和流速计,所述涂油套管上设置有涂油通孔,所述涂油通孔通过供油输送管连通所述调压供油装置,且所述流速计设置于所述供油输送管上,所述流速计与所述调压供油装置信号连接,且所述流速计与所述调压供油装置之间设置有用于接收所述流速计的信号并向所述调压供油装置输出控制信号的比较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压供油装置包括蓄油稳压罐和匀速供油泵,所述蓄油稳压罐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涂油套管,所述匀速供油泵的供油输出口位于所述蓄油稳压罐的上方;所述蓄油稳压罐的侧壁上设置有竖直泄流槽,所述竖直泄流槽处设置有由所述比较器输出的信号控制上下活动的液面调节板,所述液面调节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竖直泄流槽的液面调节口;所述供油输送管连通所述蓄油稳压罐的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电缆挤出涂油量控制系统,通过设置蓄油稳压罐和匀速供油泵,并在蓄油稳压罐的侧壁上设置竖直泄流槽和液面调节口,使蓄油稳压罐中的液面始终与液面调节口等高,从而通过调节和控制油压,能够对涂油作业时单位时间内的涂油量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缆挤出涂油量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流速计、比较器和调节气缸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蓄油稳压罐的侧壁外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蓄油稳压罐的侧壁外侧卸除液面调节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图1至图4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电缆挤出涂油量控制系统,包括涂油套管、调压供油装置和流速计50,所述涂油套管上设置有涂油通孔32,所述涂油通孔32通过供油输送管15连通所述调压供油装置,且所述流速计50设置于所述供油输送管15上,所述流速计50与所述调压供油装置信号连接,且所述流速计50与所述调压供油装置之间设置有用于接收所述流速计50的信号并向所述调压供油装置输出控制信号的比较器51。作为优选的,所述调压供油装置包括蓄油稳压罐10和匀速供油泵20,所述蓄油稳压罐10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涂油套管,所述匀速供油泵20的供油输出口位于所述蓄油稳压罐10的上方;所述蓄油稳压罐10的侧壁上设置有竖直泄流槽11,所述竖直泄流槽11处设置有由所述比较器51输出的信号控制上下活动的液面调节板12,所述液面调节板12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竖直泄流槽11的液面调节口13;所述供油输送管15连通所述蓄油稳压罐10的底部。所述液面调节板12连接轴向竖直设置的调节气缸52,所述调节气缸52与所述比较器51信号连接。所述蓄油稳压罐10的侧壁外侧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液面调节板12的调节板夹持条14,所述调节板夹持条14为两个且分别竖直设置于所述液面调节板12的两侧。作为优选的,还包括溢流回收罐21,所述溢流回收罐21位于所述蓄油稳压罐10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液面调节口13的下方,所述匀速供油泵20的供油输入口位于所述溢流回收罐21中。还包括电缆挤出模具40,所述涂油套管包括与所述电缆挤出模具40气密连接的内侧套管33、以及同轴套装在所述内侧套管33外侧的外侧套管34,所述内侧套管33的外侧设置有环形蓄油槽31,所述外侧套管34的内侧面封盖住所述环形蓄油槽31,所述涂油通孔32和所述供油输送管15均连通所述环形蓄油槽31。所述电缆挤出模具40中挤出的挤包材料进入所述内侧套管33的内测,所述环形蓄油槽31中的抗氧化油在油压作用下通过所述涂油通孔32涂布在挤包材料的表面;所述环形蓄油槽31中的抗氧化油在油压取决于所述蓄油稳压罐10中的液面高度,所述蓄油稳压罐10中的液面高度始终与所述液面调节口13的高度相同,同时不难理解:所述匀速供油泵20的供油速率应当大于涂油作业的用量,且所述匀速供油泵20的供油速率应当小于涂油作业的用量和所述液面调节口13的最大流速之和。当所述流速计50输出的流量数值信号在所述比较器51的设定范围内时,所述比较器51不发出控制信号,所述调节气缸52不工作;当所述流速计50输出的流量数值信号大于所述比较器51的设定范围时,所述比较器51发出控制信号,所述调节气缸52驱动所述液面调节板12下移,从而降低蓄油稳压罐10中的液面高度,即降低了所述环形蓄油槽31中的抗氧化油在油压,从而降低了单位时间内的涂油量;反之,当所述流速计50输出的流量数值信号小于所述比较器51的设定范围时,所述调节气缸52驱动所述液面调节板12上升,从而增大单位时间内的涂油量。以上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挤出涂油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涂油套管、调压供油装置和流速计(50),所述涂油套管上设置有涂油通孔(32),所述涂油通孔(32)通过供油输送管(15)连通所述调压供油装置,且所述流速计(50)设置于所述供油输送管(15)上,所述流速计(50)与所述调压供油装置信号连接,且所述流速计(50)与所述调压供油装置之间设置有用于接收所述流速计(50)的信号并向所述调压供油装置输出控制信号的比较器(5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挤出涂油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涂油套管、调压供油装置和流速计(50),所述涂油套管上设置有涂油通孔(32),所述涂油通孔(32)通过供油输送管(15)连通所述调压供油装置,且所述流速计(50)设置于所述供油输送管(15)上,所述流速计(50)与所述调压供油装置信号连接,且所述流速计(50)与所述调压供油装置之间设置有用于接收所述流速计(50)的信号并向所述调压供油装置输出控制信号的比较器(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挤出涂油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供油装置包括蓄油稳压罐(10)和匀速供油泵(20),所述蓄油稳压罐(10)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涂油套管,所述匀速供油泵(20)的供油输出口位于所述蓄油稳压罐(10)的上方;所述蓄油稳压罐(10)的侧壁上设置有竖直泄流槽(11),所述竖直泄流槽(11)处设置有由所述比较器(51)输出的信号控制上下活动的液面调节板(12),所述液面调节板(12)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竖直泄流槽(11)的液面调节口(13);所述供油输送管(15)连通所述蓄油稳压罐(10)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挤出涂油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旭波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市旭辉电工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