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涉及超导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同轴双向传输直流高温超导电缆,包括内超导电缆,内超导电缆的内部设置有两组内电缆芯,内超导电缆的外圈处设置有外超导电缆,内超导电缆和外超导电缆之间设置有空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内超导电缆和外超导电缆之间设置有多组填充圈,相邻的填充圈之间通过连接条进行连接,使得电缆本身的抗拉伸能力有所提升,增加了超导电缆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超导电缆外部套设有尼龙外层,整体的防磨损能力强,且尼龙外层上设置有散热孔,供超导电缆的外圈散热,内超导电缆和外超导电缆之间的空隙处供超导电缆内圈散热,且超导电缆的内外通过隔热外层相隔,整体的散热性强。
A kind of coaxial bi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DC HTS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轴双向传输直流高温超导电缆
本技术涉及超导电缆
,具体为一种同轴双向传输直流高温超导电缆。
技术介绍
超导电缆是指利用超导体制成的一类电缆。超导电缆具有大容量、低损耗、节约能源和环保等优势,在电力工业已应用广泛,但它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弊端:1、现有技术中,超导电缆的抗拉伸性能较低,长时间使用时容易造成不可恢复的变形,导致超导电缆的使用寿命降低;2、且超导电缆的外层往往容易磨损,内部的温度较高,降低了超导电缆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同轴双向传输直流高温超导电缆以良好的解决上述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双向传输直流高温超导电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同轴双向传输直流高温超导电缆,包括内超导电缆,所述内超导电缆的内部设置有两组内电缆芯,所述内超导电缆的外圈处设置有外超导电缆,所述内超导电缆和外超导电缆之间设置有空隙,所述外超导电缆的外圈处固定设置有绝缘外层,所述绝缘外层的外圈处固定设置有隔热外层,所述隔热外层的外圈处固定设置有尼龙外层,所述内超导电缆和外超导电缆之间的空隙处设置有连接条和填充圈,所述连接条固定贴合在内超导电缆的表面,连接条呈条状结构,所述填充圈呈截面为半圆形的环形结构,填充圈套设在内超导电缆的外圈处。优选的,所述连接条和填充圈之间一体连接,所述填充圈远离内超导电缆的一端和外超导电缆的内壁之间活动贴合。优选的,所述填充圈的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呈圆孔状结构同时穿过填充圈的左右两侧面设置,通孔设置有多组,多组通孔呈圆形阵列状分布。优选的,所述尼龙外层的表面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呈圆孔状设置有多组,多组散热孔同时贯穿尼龙外层的内外圈设置。优选的,所述内超导电缆和连接条之间通过胶水粘合,所述外超导电缆、绝缘外层、隔热外层和尼龙外层之间通过热压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在内超导电缆和外超导电缆之间设置有多组填充圈,相邻的填充圈之间通过连接条进行连接,使得电缆本身的抗拉伸能力有所提升,增加了超导电缆的使用寿命;2、本技术中超导电缆外部套设有尼龙外层,整体的防磨损能力强,且尼龙外层上设置有散热孔,供超导电缆的外圈散热,内超导电缆和外超导电缆之间的空隙处供超导电缆内圈散热,且超导电缆的内外通过隔热外层相隔,整体的散热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超导电缆和外超导电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内超导电缆1、外超导电缆2、连接条3、内电缆芯4、绝缘外层5、隔热外层6、尼龙外层7、散热孔8、填充圈9、通孔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同轴双向传输直流高温超导电缆,包括内超导电缆1,内超导电缆1的内部设置有两组内电缆芯4,内电缆芯4供导线通过,给整体线缆提供多组导电连接结构;在内超导电缆1的外圈处设置有外超导电缆2,内超导电缆1和外超导电缆2之间设置有空隙,外超导电缆2的外圈处固定设置有绝缘外层5,绝缘外层5的外圈处固定设置有隔热外层6,隔热外层6的外圈处固定设置有尼龙外层7,尼龙外层7的表面设置有散热孔8,散热孔8呈圆孔状设置有多组,多组散热孔8同时贯穿尼龙外层7的内外圈设置;在内超导电缆1和外超导电缆2之间的空隙处设置有连接条3和填充圈9,连接条3和填充圈9之间一体连接,填充圈9远离内超导电缆1的一端和外超导电缆2的内壁之间活动贴合,相邻的填充圈9之间的连接条3起到了稳定填充圈9位置的目的,填充圈9起到了阻隔内超导电缆1和外超导电缆2的目的,使得内超导电缆1和外超导电缆2可在同轴双向输出使用;在填充圈9的表面设置有通孔10,通孔10呈圆孔状结构同时穿过填充圈9的左右两侧面设置,通孔10设置有多组,多组通孔10呈圆形阵列状分布,通孔10供空隙处的空气流通,起到了良好的散热目的;其中,连接条3固定贴合在内超导电缆1的表面,连接条3呈条状结构,填充圈9呈截面为半圆形的环形结构,填充圈9套设在内超导电缆1的外圈处。其中,内超导电缆1和连接条3之间通过胶水粘合,外超导电缆2、绝缘外层5、隔热外层6和尼龙外层7之间通过热压固定,连接制作方便。工作原理:在内超导电缆1和外超导电缆2之间设置有多组填充圈9,相邻的填充圈9之间通过连接条3进行连接,填充圈9起到了支撑填充内超导电缆1和外超导电缆2之间空隙处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缓冲和伸缩能力,而相邻的填充圈9之间的连接条3起到了稳定填充圈9位置的目的,且连接条3也具有一定的伸缩能力,使得电缆本身的抗拉伸能力有所提升,增加了超导电缆的使用寿命;在超导电缆外部套设有尼龙外层7,尼龙外层7的抗磨损能力强,整体的防磨损能力强,且尼龙外层7上设置有散热孔8,供超导电缆的外圈散热,内超导电缆1和外超导电缆2之间的空隙处供超导电缆内圈散热,且超导电缆的内外通过隔热外层6相隔,整体的散热性强。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轴双向传输直流高温超导电缆,包括内超导电缆(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超导电缆(1)的内部设置有两组内电缆芯(4),所述内超导电缆(1)的外圈处设置有外超导电缆(2),所述内超导电缆(1)和外超导电缆(2)之间设置有空隙,所述外超导电缆(2)的外圈处固定设置有绝缘外层(5),所述绝缘外层(5)的外圈处固定设置有隔热外层(6),所述隔热外层(6)的外圈处固定设置有尼龙外层(7),所述内超导电缆(1)和外超导电缆(2)之间的空隙处设置有连接条(3)和填充圈(9),所述连接条(3)固定贴合在内超导电缆(1)的表面,连接条(3)呈条状结构,所述填充圈(9)呈截面为半圆形的环形结构,填充圈(9)套设在内超导电缆(1)的外圈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双向传输直流高温超导电缆,包括内超导电缆(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超导电缆(1)的内部设置有两组内电缆芯(4),所述内超导电缆(1)的外圈处设置有外超导电缆(2),所述内超导电缆(1)和外超导电缆(2)之间设置有空隙,所述外超导电缆(2)的外圈处固定设置有绝缘外层(5),所述绝缘外层(5)的外圈处固定设置有隔热外层(6),所述隔热外层(6)的外圈处固定设置有尼龙外层(7),所述内超导电缆(1)和外超导电缆(2)之间的空隙处设置有连接条(3)和填充圈(9),所述连接条(3)固定贴合在内超导电缆(1)的表面,连接条(3)呈条状结构,所述填充圈(9)呈截面为半圆形的环形结构,填充圈(9)套设在内超导电缆(1)的外圈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双向传输直流高温超导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3)和填充圈(9)之间一体连接,所述填充圈(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金兰,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创进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