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鲁亮专利>正文

一种搏击类训练的智能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5405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搏击类训练的智能机器人。所述搏击类训练的智能机器人躯干、头颈部、四轴机械臂及移动装置,所述头颈部与所述四轴机械臂均设于所述躯干,所述躯干设于所述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躯干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搏击类训练的智能机器人,通过机器人前后的突进和左右的突进,更能提高了机器人模拟拳手的前进、后退及横向移动,更加真实的代表们拳手之间的互相对练,而且可以根据高水平拳手的技术特点模拟实战环境,迅速提高学员对战水平。

An intelligent robot for fighting trai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搏击类训练的智能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搏击散打训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搏击类训练的智能机器人。
技术介绍
自由搏击,即踢拳,是站立式格斗,指一方倒地便不允许另一方击打,同时不能使用反关节技、肘等,对摔法也有一定程度的禁止,自由搏击又称国际自由搏击,欧美全接触自由空手道等,随着国内外各种搏击赛事的发展,这项运动逐步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但是许久以来,大多数爱好者只能面对死板的沙袋进行机械的训练,简单的重复动作不能有效提高技术水平,因此严重的降低了训练的效果。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搏击类训练的智能机器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搏击类训练的智能机器人,解决了沙袋死板,不能实现机器人的360度方向进行运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搏击类训练的智能机器人包括躯干、头颈部、四轴机械臂及移动装置,所述头颈部与所述四轴机械臂均设于所述躯干,所述躯干设于所述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躯干移动。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底座;轨道板,所述轨道板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于所述躯干的底部,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部的两侧均通过球形轮接触于所述轨道板的顶部;左右突进结构,所述左右突进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左右突进结构包括活动箱,所述活动箱的背面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内壁的背面;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箱的内壁的一侧,所述第一齿轮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有丝杆;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活动箱的内壁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前后突进结构,所述前后突进结构设置于所述活动箱的顶部,所述前后突进结构包括活动框,所述活动框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活动箱的顶部;T型块,所述T型块的顶部的两侧均通过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框的内壁的顶部;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所述T型块的底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齿轮;直齿板,所述直齿板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活动框的内壁的两侧,且所述旋转齿轮的外表面与所述直齿板的顶部啮合;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内壁的两侧,且位于所述丝杆的底部,所述滑动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行走结构,所述行走结构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U型架;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U型架的内壁的两侧,所述旋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丝杆的两端均贯穿所述活动箱并延伸所述活动箱的两侧,所述丝杆延伸至所述活动箱的两侧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内壁的两侧。所述T型块的顶部贯穿所述轨道板并延伸至所述轨道板的顶部,所述T型块延伸至所述轨道板的顶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移动板的底部。所述U型架的底部贯穿所述底座并延伸所述底座的底部,所述旋转轴的两端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行走轮。所述U型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皮带轮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U型架的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行走电机,所述行走电机的输出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的第四齿轮。所述底座的底部的四角均设置有全向轮,并且所述滑动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内壁的底部的两侧。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搏击类训练的智能机器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行走电机的启动,可以带动第四齿轮进行旋转,第四齿轮旋转时,就会通过啮合第三齿轮进行旋转,而第三齿轮的旋转,可以带动旋转轴进行旋转,间接带动两个行走轮进行旋转,这时配合全向轮的设置,可以带动整个机器人前后运动,通过两个电动伸缩杆的启动,可以带动滑动板上下运动,滑动板上下运动时,就会通过转动轴带动U型架上下运动,而U型架上下的运动,就可以带动行走轮上下运动,而行走轮向上的运动,就会失去与地面之间的接触,这时通过马达的启动,可以带动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进行旋转,第二皮带轮的旋转,可以带动转动轴进行旋转,而转动轴的旋转,就可以带动U型架进行旋转,进而对行走轮行走的方向进行调节,再通过两个电动伸缩杆带动滑动板向下运动,使得行走轮与地面进行接触,这时行走轮的旋转,就会带动机器人不同方向的运动,具有多方位运动的功能,满足不同情况下学员练习的效果;通过第一电机的启动,可以带动第二齿轮进行旋转,而第二齿轮的旋转,可以通过啮合带动第一齿轮进行旋转,而第一齿轮的旋转,通过与丝杆之间的连接关系,使得第一齿轮左右运动,而第一齿轮左右的运动,就会带动活动箱左右运动,活动箱再通过活动框和T型块带动移动板左右运动,进而带动机器人左右突进,通过第二电机的启动,旋转齿轮进行旋转,而当旋转齿轮旋转时,通过与直齿板之间的啮合,使得旋转齿轮再旋转的过程中前后运动,而旋转齿轮前后的运动,就会通过第二电机带动T型块前后运动,间接带动移动板前后运动,进而带动机器人前后突进,通过机器人前后的突进和左右的突进,更能提高了机器人模拟拳手的前进、后退及横向移动,更加真实的代表们拳手之间的互相对练,而且可以根据高水平拳手的技术特点模拟实战环境,迅速提高学员对战水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搏击类训练的智能机器人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搏击类训练的智能机器人的结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搏击类训练的智能机器人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底座的结构剖视图;图5为图4所示的左右突进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的前后突进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所示的轨道板的结构俯视图。图中标号:1、躯干,2、移动装置,3、四轴机械臂,4、头颈部,5、压力传感器,6、显示屏,7、轨道板,8、支撑架,9、移动板,10、左右突进结构,101、活动箱,102、第一齿轮,103、丝杆,104、第一电机,105、第二齿轮,11、前后突进结构,111、活动框,112、T型块,113、第二电机,114、旋转齿轮,115、直齿板,12、滑动板,13、行走结构,131、转动轴,132、U型架,133、旋转轴,134、第三齿轮,135、行走轮,136、马达,137、第一皮带轮,138、第二皮带轮,139、行走电机,1310、第四齿轮,14、全向轮,15、电动伸缩杆,16、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第一实施例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本技术提供的搏击类训练的智能机器人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搏击类训练的智能机器人的结构后视图。搏击类训练的智能机器人包括躯干1、头颈部4、四轴机械臂3及移动装置2,所述头颈部4与所述四轴机械臂3均设于所述躯干1,所述躯干1设于所述移动装置2,所述移动装置2用于带动所述躯干1移动。所述四轴机械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搏击类训练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躯干、头颈部、四轴机械臂及移动装置,所述头颈部与所述四轴机械臂均设于所述躯干,所述躯干设于所述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躯干移动;/n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底座;/n轨道板,所述轨道板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座的顶部;/n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于所述躯干的底部,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部的两侧均通过球形轮接触于所述轨道板的顶部;/n左右突进结构,所述左右突进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左右突进结构包括活动箱,所述活动箱的背面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内壁的背面;/n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箱的内壁的一侧,所述第一齿轮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有丝杆;/n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活动箱的内壁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n前后突进结构,所述前后突进结构设置于所述活动箱的顶部,所述前后突进结构包括活动框,所述活动框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活动箱的顶部;/nT型块,所述T型块的顶部的两侧均通过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框的内壁的顶部;/n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所述T型块的底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齿轮;/n直齿板,所述直齿板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活动框的内壁的两侧,且所述旋转齿轮的外表面与所述直齿板的顶部啮合;/n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内壁的两侧,且位于所述丝杆的底部,所述滑动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行走结构,所述行走结构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U型架;/n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U型架的内壁的两侧,所述旋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n所述丝杆的两端均贯穿所述活动箱并延伸所述活动箱的两侧,所述丝杆延伸至所述活动箱的两侧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内壁的两侧;/n所述T型块的顶部贯穿所述轨道板并延伸至所述轨道板的顶部,所述T型块延伸至所述轨道板的顶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移动板的底部;/n所述U型架的底部贯穿所述底座并延伸所述底座的底部,所述旋转轴的两端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行走轮;/n所述U型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皮带轮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n所述U型架的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行走电机,所述行走电机的输出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的第四齿轮;/n所述底座的底部的四角均设置有全向轮,并且所述滑动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内壁的底部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搏击类训练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躯干、头颈部、四轴机械臂及移动装置,所述头颈部与所述四轴机械臂均设于所述躯干,所述躯干设于所述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躯干移动;
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底座;
轨道板,所述轨道板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座的顶部;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于所述躯干的底部,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部的两侧均通过球形轮接触于所述轨道板的顶部;
左右突进结构,所述左右突进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左右突进结构包括活动箱,所述活动箱的背面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内壁的背面;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箱的内壁的一侧,所述第一齿轮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有丝杆;
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活动箱的内壁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
前后突进结构,所述前后突进结构设置于所述活动箱的顶部,所述前后突进结构包括活动框,所述活动框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活动箱的顶部;
T型块,所述T型块的顶部的两侧均通过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框的内壁的顶部;
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所述T型块的底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齿轮;
直齿板,所述直齿板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活动框的内壁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亮
申请(专利权)人:鲁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