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紧凑型水冷机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5405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紧凑型水冷机箱,包括机箱主体,所述机箱主体内设置有水冷降温机构,所述机箱主体侧壁上设置有循环导热机构,所述机箱主体上端面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置上设置有新风进气机构,所述机箱主体的下端面上开设有若干排风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机箱主体内设置水冷降温机构,同时配合循环导热机构对机箱主体内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并利用新风进气机构,吹动水冷降温机构附近产生的低温气体快速扩散到机箱主体内,提高机箱主体散热的全面性,结构简单、体积小、集成化程度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部分机箱采用水冷散热方式,即冷却管内通入冷水与机箱进行热交换散热,机箱散热全面性较差的问题。

A compact water-cooled computer c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算机紧凑型水冷机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
,特别是一种计算机紧凑型水冷机箱。
技术介绍
机箱是台式计算机的核心部分,机箱工作过程中需要有效的散热以保证其工作性能,特别是一些高性能要求的游戏主机或重要的服务器主机,必须具备强大的散热功能,目前的计算机机箱大多采用风扇散热的方式,即在主板上安装散热片和风扇进行风冷散热,风冷散热需要保证机箱有效的通风,因此机箱壁上开有大量的通风孔,这样就使机箱内积累大量的灰尘,使其散热性能急剧下降,造成主机性能下降,元件损坏;而在通风孔处加装过滤网的防尘方式一方面不能完全阻止灰尘进入机箱,另一方面若过滤网目数过大,会使机箱的通风量大大降低,特别是过滤网上粘附灰尘后通风几乎阻断,机箱散热功能几乎全部丧失,因此散热和防尘是目前机箱尚未解决的矛盾;一些高性能的机箱采用水冷散热方式,即冷却管内通入冷水与机箱进行热交换散热,但是这种方式散热部位比较局限,离冷却管较远的元件散热效果差,机箱散热的全面性较差,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计算机紧凑型水冷机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部分机箱采用水冷散热方式,即冷却管内通入冷水与机箱进行热交换散热,但是这种方式散热部位比较局限,离冷却管较远的元件散热效果差,机箱散热全面性较差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计算机紧凑型水冷机箱,包括机箱主体,所述机箱主体内设置有水冷降温机构,所述机箱主体侧壁上设置有循环导热机构,所述机箱主体上端面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置上设置有新风进气机构,所述机箱主体的下端面上开设有若干排风孔;所述水冷降温机构包括:储液箱、控温调节结构以及降温散热结构;所述机箱主体侧壁上开设有矩形缺口,所述储液箱安设于所述机箱主体内、且所述储液箱的一端嵌装于所述矩形缺口内,所述控温调节结构安设于所述储液箱的外侧壁面上,所述降温散热结构安设于所述机箱主体内、且所述降温散热结构与所述储液箱相连通;所述循环导热机构包括:限位支撑结构以及循环导热结构;所述限位支撑结构安设于所述机箱主体内,所述循环导热结构安设于所述限位支撑结构上、且所述循环导热结构与所述储液箱相连通。所述控温调节结构包括:温度探针、安装板、控制器模块以及半导体制冷片;所述温度探针安设于所述储液箱内,所述安装板安设于所述机箱主体的侧壁上,所述控制器模块安设于所述安装板上、且所述控制器模块与所述温度探针相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安设于所述储液箱的侧壁上、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与所述储液箱侧壁相贴合,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所述控制器模块相连接。所述降温散热结构包括:支撑架、S形铜管、微型水泵、进水管以及回水管;所述支撑架安设于所述机箱主体内、且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储液箱一侧,所述S形铜管安设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微型水泵安设于所述储液箱上,且所述微型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储液箱相连通,所述进水管一端与所述微型水泵的出水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S形铜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回水管一端与所述储液箱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S形铜管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限位支撑结构包括三组限位固定组件,三组所述限位固定组件分别安设于所述机箱主体的侧壁上;所述限位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连接杆以及卡环;所述固定座安设于所述机箱主体侧壁上,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杆一端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所述连接杆一端螺旋安设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卡环安设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上。所述循环导热结构包括:循环泵、第一连接软管、第二连接软管以及U型管;所述循环泵安设于所述储液箱上、且所述循环泵的进水端与所述储液箱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软管一端与所述循环泵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软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箱相连通,所述U型管安设于所述卡环上、且所述U型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软管以及第二连接软管相连通,所述U型管贴附于所述机箱主体内的主板位置侧壁。所述新风进气机构包括:新风除尘结构以及导风进气结构;所述新风除尘结构安设于所述机箱主体上、且所述新风除尘结构位于所述机箱主体上的进风口位置上,所述导风进气结构安设于所述机箱主体内、且所述导风进气结构位于所述新风除尘结构的下端位置上。所述新风除尘结构包括:环形凹槽、固定环以及栅格防尘网;所述环形凹槽固定嵌装于所述机箱主体上端面上的进风口内,所述固定环的尺寸与所述环形凹槽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固定环活动安设于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栅格防尘网安设于所述固定环的上端上。所述导风进气结构包括:限位套筒、安装架以及散热风扇;所述限位套筒安设于所述机箱主体内、且所述限位套筒套装于所述进风口的下端上,所述安装架安设于所述限位套筒的下端上,所述散热风扇安设于所述安装架上、且所述散热风扇的导风方向为至上而下。所述散热风扇与安装架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若干所述排风孔在所述机箱主体的下端面上沿一定间隔均匀布置。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制作的计算机紧凑型水冷机箱,通过在机箱主体内设置水冷降温机构,同时配合循环导热机构对机箱主体内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并利用新风进气机构,吹动水冷降温机构附近产生的低温气体快速扩散到机箱主体内,提高机箱主体散热的全面性,结构简单、体积小、集成化程度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部分机箱采用水冷散热方式,即冷却管内通入冷水与机箱进行热交换散热,但是这种方式散热部位比较局限,离冷却管较远的元件散热效果差,机箱散热全面性较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计算机紧凑型水冷机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计算机紧凑型水冷机箱的A-A位置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计算机紧凑型水冷机箱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计算机紧凑型水冷机箱的图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计算机紧凑型水冷机箱的图4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计算机紧凑型水冷机箱的U型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计算机紧凑型水冷机箱的a位置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计算机紧凑型水冷机箱的b位置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箱主体;2-储液箱;3-温度探针;4-安装板;5-控制器模块;6-半导体制冷片;7-支撑架;8-S形铜管;9-微型水泵;10-进水管;11-回水管;12-固定座;13-连接杆;14-卡环;15-循环泵;16-第一连接软管;17-第二连接软管;18-U型管;19-环形凹槽;20-固定环;21-栅格防尘网;22-限位套筒;23-安装架;24-散热风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8所示,一种计算机紧凑型水冷机箱,包括机箱主体1,所述机箱主体1内设置有水冷降温机构,所述机箱主体1侧壁上设置有循环导热机构,所述机箱主体1上端面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置上设置有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算机紧凑型水冷机箱,包括机箱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主体(1)内设置有水冷降温机构,所述机箱主体(1)侧壁上设置有循环导热机构,所述机箱主体(1)上端面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置上设置有新风进气机构,所述机箱主体(1)的下端面上开设有若干排风孔;/n所述水冷降温机构包括:储液箱(2)、控温调节结构以及降温散热结构;/n所述机箱主体(1)侧壁上开设有矩形缺口,所述储液箱(2)安设于所述机箱主体(1)内、且所述储液箱(2)的一端嵌装于所述矩形缺口内,所述控温调节结构安设于所述储液箱(2)的外侧壁面上,所述降温散热结构安设于所述机箱主体(1)内、且所述降温散热结构与所述储液箱(2)相连通;/n所述循环导热机构包括:限位支撑结构以及循环导热结构;/n所述限位支撑结构安设于所述机箱主体(1)内,所述循环导热结构安设于所述限位支撑结构上、且所述循环导热结构与所述储液箱(2)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紧凑型水冷机箱,包括机箱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主体(1)内设置有水冷降温机构,所述机箱主体(1)侧壁上设置有循环导热机构,所述机箱主体(1)上端面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置上设置有新风进气机构,所述机箱主体(1)的下端面上开设有若干排风孔;
所述水冷降温机构包括:储液箱(2)、控温调节结构以及降温散热结构;
所述机箱主体(1)侧壁上开设有矩形缺口,所述储液箱(2)安设于所述机箱主体(1)内、且所述储液箱(2)的一端嵌装于所述矩形缺口内,所述控温调节结构安设于所述储液箱(2)的外侧壁面上,所述降温散热结构安设于所述机箱主体(1)内、且所述降温散热结构与所述储液箱(2)相连通;
所述循环导热机构包括:限位支撑结构以及循环导热结构;
所述限位支撑结构安设于所述机箱主体(1)内,所述循环导热结构安设于所述限位支撑结构上、且所述循环导热结构与所述储液箱(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紧凑型水冷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调节结构包括:温度探针(3)、安装板(4)、控制器模块(5)以及半导体制冷片(6);
所述温度探针(3)安设于所述储液箱(2)内,所述安装板(4)安设于所述机箱主体(1)的侧壁上,所述控制器模块(5)安设于所述安装板(4)上、且所述控制器模块(5)与所述温度探针(3)相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安设于所述储液箱(2)的侧壁上、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的制冷面与所述储液箱(2)侧壁相贴合,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与所述控制器模块(5)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紧凑型水冷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散热结构包括:支撑架(7)、S形铜管(8)、微型水泵(9)、进水管(10)以及回水管(11);
所述支撑架(7)安设于所述机箱主体(1)内、且所述支撑架(7)位于所述储液箱(2)一侧,所述S形铜管(8)安设于所述支撑架(7)上,所述微型水泵(9)安设于所述储液箱(2)上,且所述微型水泵(9)的进水端与所述储液箱(2)相连通,所述进水管(10)一端与所述微型水泵(9)的出水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S形铜管(8)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回水管(11)一端与所述储液箱(2)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S形铜管(8)的另一端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紧凑型水冷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撑结构包括三组限位固定组件,三组所述限位固定组件分别安设于所述机箱主体(1)的侧壁上;
所述限位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12)、连接杆(13)以及卡环(14);
所述固定座(12)安设于所述机箱主体(1)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美丽张海霞赵好好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