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高效的交换机架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0890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高效的交换机架构,包括无中板机箱和交换机,所述系统控制器分别与冗余系统管理器和主控制引擎双向连接,所述以太网带外通道和交换矩阵模块双向连接,所述交换矩阵模块通过以太网协议通道与线卡双向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交换机线卡和交换矩阵模块可直接通过连接插针彼此连接,线卡和交换矩阵模块在无中板机箱中采用正交定位,因此每个交换矩阵模块均与所有线卡相连,反之亦然;同时由于没有中板阻塞气流通道,这种机箱设计可以实现最高冷却效率,而且,它无需使用大型冷却风扇,从而实现了紧凑型机箱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架构
,具体涉及一种安全高效的交换机架构
技术介绍
架构,又名软件架构,是有关软件整体结构与组件的抽象描述,用于指导大型软件系统各个方面的设计。传统的交换机架构的交换机不具有高度扩展的高性能数据中心接入层和汇聚层,并且不具有增强的自动化和可编程性功能。同时,作为交换机的机箱普遍使用中板,并将此作为连接线卡和交换矩阵模块的一种方式。作为交换机机箱内部的一个额外硬件,它会阻塞冷却气流。因此,需要运用其他方法来形成气流通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交换机架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高效的交换机架构,包括无中板机箱和交换机,所述交换机设置在无中板机箱的器壁内侧,所述交换机连接有冗余系统管理器,所述冗余系统管理器电性连接有电源,且所述冗余系统管理器双向连接有风扇,所述交换机包括系统控制器、主控制引擎、以太网带外通道、交换矩阵模块、以太网协议通道和线卡,所述系统控制器分别与冗余系统管理器和主控制引擎双向连接,所述主控制引擎与以太网带外通道双向连接,所述以太网带外通道和交换矩阵模块双向连接,所述交换矩阵模块通过以太网协议通道与线卡双向连接。优选的,所述交换矩阵模块内部设有网络转发引擎。优选的,所述主控制引擎内部设有四核处理器,所述四核处理器分别连接有双USB端口、控制台端口、PPS时钟输入电路和存储器。优选的,所述存储器至少包括SSD存储器和系统内存条。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安全高效的交换机架构,与传统的交换机架构相比,本技术的交换机既可以在以应用为中心的基础设施(ACI)模式下运行,又可以在传统NX-0S模式下运行,在ACI模式下运行时,本技术的交换机可作为过渡ACI架构的基础,从而实现由应用网络配置文件驱动的完全集成的自动化网络交换矩阵解决方案,而在传统NX-0S模式下运行时,本技术的交换机是同类产品中第一款适用于可高度扩展的高性能数据中心接入层和汇聚层,并具有增强的自动化和可编程性功能的交换机;本技术的机箱采用了创新型无中板设计;本技术的交换机是业界首款无需安装机箱中板的交换机平台,通过采用精确对准机制,本技术的交换机线卡和交换矩阵模块可直接通过连接插针彼此连接,线卡和交换矩阵模块在无中板机箱中采用正交定位,因此每个交换矩阵模块均与所有线卡相连,反之亦然;同时由于没有中板阻塞气流通道,这种机箱设计可以实现最高冷却效率,而且,它无需使用大型冷却风扇,从而实现了紧凑型机箱设计;无中板机箱设计可以大大简化交换机平台部署和硬件升级,在一些需要引入新组件(如新线卡或新交换矩阵模块)的情况下,往往需要升级中板,这不仅会增加复杂性,还会对硬件升级流程造成更多服务中断;消除中板的另一项优势在于能够大幅减少平均维修时间,在使用中板的情况下,如果弄弯了中板上的某个插针,则必须关闭整个交换机,然后拆卸更换中板。若使用本技术的交换机,就可以在不使其他机箱组件中断服务的情况下更换损坏的组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控制引擎模块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无中板机箱结构示意图。图中:1无中板机箱、2交换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安全高效的交换机架构,包括无中板机箱1和交换机2,所述交换机2设置在无中板机箱1的器壁内侧,所述交换机1连接有冗余系统管理器,所述冗余系统管理器电性连接有电源,且所述冗余系统管理器双向连接有风扇,所述交换机包括系统控制器、主控制引擎、以太网带外通道、交换矩阵模块、以太网协议通道和线卡,所述系统控制器分别与冗余系统管理器和主控制引擎双向连接,所述主控制引擎与以太网带外通道双向连接,所述主控制引擎内部设有四核处理器,所述四核处理器分别连接有双USB端口、控制台端口、PPS时钟输入电路和存储器,所述以太网带外通道和交换矩阵模块双向连接,所述存储器至少包括SSD存储器和系统内存条,所述交换矩阵模块通过以太网协议通道与线卡双向连接,所述交换矩阵模块内部设有网络转发引擎。该安全高效的交换机架构,与传统的交换机架构相比,本技术的交换机2既可以在以应用为中心的基础设施(ACI)模式下运行,又可以在传统NX-Ο模式下运行,在ACI模式下运行时,本技术的交换机2可作为过渡ACI架构的基础,从而实现由应用网络配置文件驱动的完全集成的自动化网络交换矩阵解决方案,而在传统NX-0S模式下运行时,本技术的交换机2是同类产品中第一款适用于可高度扩展的高性能数据中心接入层和汇聚层,并具有增强的自动化和可编程性功能的交换机;本技术的机箱采用了创新型无中板设计;本技术的交换机2是业界首款无需安装机箱中板的交换机平台,通过采用精确对准机制,本技术的交换机2的线卡和交换矩阵模块可直接通过连接插针彼此连接,线卡和交换矩阵模块在无中板机箱1中采用正交定位,因此每个交换矩阵模块均与所有线卡相连,反之亦然;同时由于没有中板阻塞气流通道,这种机箱设计可以实现最高冷却效率,而且,它无需使用大型冷却风扇,从而实现了紧凑型机箱设计;无中板机箱1设计可以大大简化交换机平台部署和硬件升级,在一些需要引入新组件(如新线卡或新交换矩阵模块)的情况下,往往需要升级中板,这不仅会增加复杂性,还会对硬件升级流程造成更多服务中断;消除中板的另一项优势在于能够大幅减少平均维修时间,在使用中板的情况下,如果弄弯了中板上的某个插针,则必须关闭整个交换机1,然后拆卸更换中板。若使用本技术的交换机1,就可以在不使其他机箱组件中断服务的情况下更换损坏的组件。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安全高效的交换机架构,包括无中板机箱(1)和交换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机(2)设置在无中板机箱(1)的器壁内侧,所述交换机(1)连接有冗余系统管理器,所述冗余系统管理器电性连接有电源,且所述冗余系统管理器双向连接有风扇,所述交换机包括系统控制器、主控制引擎、以太网带外通道、交换矩阵模块、以太网协议通道和线卡,所述系统控制器分别与冗余系统管理器和主控制引擎双向连接,所述主控制引擎与以太网带外通道双向连接,所述以太网带外通道和交换矩阵模块双向连接,所述交换矩阵模块通过以太网协议通道与线卡双向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高效的交换机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矩阵模块内部设有网络转发引擎。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高效的交换机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高效的交换机架构,包括无中板机箱(1)和交换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机(2)设置在无中板机箱(1)的器壁内侧,所述交换机(1)连接有冗余系统管理器,所述冗余系统管理器电性连接有电源,且所述冗余系统管理器双向连接有风扇,所述交换机包括系统控制器、主控制引擎、以太网带外通道、交换矩阵模块、以太网协议通道和线卡,所述系统控制器分别与冗余系统管理器和主控制引擎双向连接,所述主控制引擎与以太网带外通道双向连接,所述以太网带外通道和交换矩阵模块双向连接,所述交换矩阵模块通过以太网协议通道与线卡双向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云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