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5367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物联网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包括1F安防控制室、B1F第一停车出入口、B1F第二停车出入口、B1F停车区域、通讯网络、B2F第一停车出入口、B2F第二停车出入口和B2F停车区域,1F安防控制室包括停车管理中心、遥控器、第一手控盒和第二手控盒,停车管理中心通过通讯网络分别与B1F第一停车出入口、B1F第二停车出入口、B2F第一停车出入口和B2F第二停车出入口相连接,第一手控盒和第二手控盒分别与B1F停车区域和B2F停车区域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1F安防控制室通过通讯网络和手控盒分别与B1F、B2F停车出入口和B1F、B2F停车区域进行控制连接,同时实现了多个楼层、多个出入口的停车场的综合管理,统一管理,效率更高。

An intelligent park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Internet of th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联网智能停车管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停车管理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智能停车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停车场管理系统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设备、车道管理设备搭建的一套对停车场车辆出入、场内车流引导、收取停车费进行管理的网络系统。是专业车场管理公司必备的工具。它通过采集记录车辆出入记录、场内位置,实现车辆出入和场内车辆的动态和静态的综合管理。前期系统一般以射频感应卡为载体,目前使用广泛的光学数字镜头车牌识别方式代替传统射频卡计费,通过感应卡记录车辆进出信息,通过管理软件完成收费策略实现,收费账务管理,车道设备控制等功能。现有技术中的停车管理系统,针对多个楼层、多个出入口的停车场,通常采用ETC感应模式,每个楼层均需配备相应的ETC感应系统,管理模式效率低下,管理不方便。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物联网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物联网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物联网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包括1F安防控制室、B1F第一停车出入口、B1F第二停车出入口、B1F停车区域、通讯网络、B2F第一停车出入口、B2F第二停车出入口和B2F停车区域,1F安防控制室包括停车管理中心、遥控器、第一手控盒和第二手控盒,遥控器与停车管理中心相连接,停车管理中心通过通讯网络分别与B1F第一停车出入口、B1F第二停车出入口、B2F第一停车出入口和B2F第二停车出入口相连接,第一手控盒和第二手控盒分别与B1F停车区域和B2F停车区域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B1F第一停车出入口、B1F第二停车出入口、B2F第一停车出入口和B2F第二停车出入口结构组成相同,B1F停车区域和B2F停车区域结构组成相同。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B1F第一停车出入口包括入口道闸、入口摄像机、余位显示屏、16口网络交换机、第一光收器、第三手控盒、第四手控盒、第二光收器、电源、地感线圈、出口摄像机和出口道闸,入口道闸和出口道闸分别设置在B1F第一停车出入口的入口处和出口处,入口摄像机和出口摄像机分别设置在入口道闸和出口道闸的一侧,入口道闸和出口道闸处均设置有地感线圈,停车管理中心依次通过通讯网络、第二光收器和第一光收器与16口网络交换机相连接,16口网络交换机分别与入口道闸、入口摄像机、余位显示屏、出口摄像机和出口道闸相连接,电源分别与入口道闸、入口摄像机、余位显示屏、出口摄像机和出口道闸电性连接,第三手控盒和第四手控盒分别与出口道闸和入口道闸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B1F停车区域包括若干个停车工位,停车工位的入口处设置有开关道闸,停车工位的内侧设置有地感线圈,若干个停车工位均通过开关道闸相互连接,第一手控盒与开关道闸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B2F停车区域包括若干个停车工位,停车工位的入口处设置有开关道闸,停车工位的内侧设置有地感线圈,若干个停车工位均通过开关道闸相互连接,第二手控盒与开关道闸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通讯网络为TCP/IP协议网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连接线路均为6芯单模光纤。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电源为220V/3KWAC电源。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一种物联网智能停车管理系统,1F安防控制室通过通讯网络和手控盒分别与B1F、B2F停车出入口和B1F、B2F停车区域进行控制连接,同时实现了多个楼层、多个出入口的停车场的综合管理,统一管理,效率更高。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物联网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1F安防控制室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B1F第一停车出入口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B1F停车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B2F停车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1F安防控制室2B1F第一停车出入口3B1F第二停车出入口4B1F停车区域5通讯网络6B2F第一停车出入口7B2F第二停车出入口8B2F停车区域9停车管理中心10遥控器11第一手控盒12第二手控盒13入口道闸14入口摄像机15余位显示屏1616口网络交换机17第一光收器18第三手控盒19第四手控盒20第二光收器21电源22地感线圈23出口摄像机24出口道闸25开关道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一种物联网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包括1F安防控制室1、B1F第一停车出入口2、B1F第二停车出入口3、B1F停车区域4、通讯网络5、B2F第一停车出入口6、B2F第二停车出入口7和B2F停车区域8,1F安防控制室1包括停车管理中心9、遥控器10、第一手控盒11和第二手控盒12,遥控器10与停车管理中心9相连接,停车管理中心9通过通讯网络5分别与B1F第一停车出入口2、B1F第二停车出入口3、B2F第一停车出入口6和B2F第二停车出入口7相连接,第一手控盒11和第二手控盒12分别与B1F停车区域4和B2F停车区域8相连接。优选的,B1F第一停车出入口2、B1F第二停车出入口3、B2F第一停车出入口6和B2F第二停车出入口7结构组成相同,B1F停车区域4和B2F停车区域8结构组成相同。优选的,B1F第一停车出入口2包括入口道闸13、入口摄像机14、余位显示屏15、16口网络交换机16、第一光收器17、第三手控盒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联网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1F安防控制室(1)、B1F第一停车出入口(2)、B1F第二停车出入口(3)、B1F停车区域(4)、通讯网络(5)、B2F第一停车出入口(6)、B2F第二停车出入口(7)和B2F停车区域(8),所述1F安防控制室(1)包括停车管理中心(9)、遥控器(10)、第一手控盒(11)和第二手控盒(12),所述遥控器(10)与停车管理中心(9)相连接,所述停车管理中心(9)通过通讯网络(5)分别与B1F第一停车出入口(2)、B1F第二停车出入口(3)、B2F第一停车出入口(6)和B2F第二停车出入口(7)相连接,所述第一手控盒(11)和第二手控盒(12)分别与B1F停车区域(4)和B2F停车区域(8)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联网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1F安防控制室(1)、B1F第一停车出入口(2)、B1F第二停车出入口(3)、B1F停车区域(4)、通讯网络(5)、B2F第一停车出入口(6)、B2F第二停车出入口(7)和B2F停车区域(8),所述1F安防控制室(1)包括停车管理中心(9)、遥控器(10)、第一手控盒(11)和第二手控盒(12),所述遥控器(10)与停车管理中心(9)相连接,所述停车管理中心(9)通过通讯网络(5)分别与B1F第一停车出入口(2)、B1F第二停车出入口(3)、B2F第一停车出入口(6)和B2F第二停车出入口(7)相连接,所述第一手控盒(11)和第二手控盒(12)分别与B1F停车区域(4)和B2F停车区域(8)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联网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1F第一停车出入口(2)、B1F第二停车出入口(3)、B2F第一停车出入口(6)和B2F第二停车出入口(7)结构组成相同,所述B1F停车区域(4)和B2F停车区域(8)结构组成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一种物联网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1F第一停车出入口(2)包括入口道闸(13)、入口摄像机(14)、余位显示屏(15)、16口网络交换机(16)、第一光收器(17)、第三手控盒(18)、第四手控盒(19)、第二光收器(20)、电源(21)、地感线圈(22)、出口摄像机(23)和出口道闸(24),所述入口道闸(13)和出口道闸(24)分别设置在B1F第一停车出入口(2)的入口处和出口处,所述入口摄像机(14)和出口摄像机(23)分别设置在入口道闸(13)和出口道闸(24)的一侧,所述入口道闸(13)和出口道闸(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宏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国贸酝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