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V LED电源用自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5164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V LED电源用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工件传送带和设置在工件传送带上的UV烘干室;还包括红外对管检测模块、脉冲整形电路、MCU电路和脉冲放大电路;所述红外对管检测模块包括3对红外对管传感器,分别为第一红外对管传感器、第二红外对管传感器和第三红外对管传感器,每对红外对管传感器对应设置在工件传送带的两侧;3对红外对管传感器输出工件检测信号至脉冲整形电路,脉冲整形电路输出整形脉冲信号至MCU电路,MCU电路输出指令信号至脉冲放大电路,脉冲放大电路输出放大指令信号至UV LED电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检测传送带上工件通过情况,实现对UV LED电源的控制,节约电能,减少成本。

An automatic control device for UV LED power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VLED电源用自动控制装置
本技术属于UVLED电源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UVLED电源用自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UV固化,即紫外线固化,大都采用新型的UVLED固化,在印铁行业的应用已经成为较为成熟的技术;相较于UV汞灯,该技术具有烘干速度快、无污染和光源寿命长等优势。随着LED电源技术的进步以及LED灯珠成本的降低,利用更加环保的LED替换原来的汞灯产生紫外线,逐渐成为UV固化行业的主流。在大规模印铁设备中,为提高烘干效率,UV电源通常具有较高的功率;而在某些应用场合,例如待烘干工件在传送带上来料排队不是很紧凑时,如果让UVLED电源持续满功率运行,则会造成较大的电能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一种UVLED电源用自动控制装置,通过检测传送带上工件通过情况,实现对UVLED电源的控制,节约电能,减少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UVLED电源用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工件传送带和设置在工件传送带上的UV烘干室;还包括红外对管检测模块、脉冲整形电路、MCU电路和脉冲放大电路;所述红外对管检测模块包括3对红外对管传感器,分别为第一红外对管传感器、第二红外对管传感器和第三红外对管传感器,每对红外对管传感器对应设置在工件传送带的两侧;第一红外对管传感器和第二红外对管传感器位于UV烘干室之前,且第一红外对管传感器置于第二红外对管传感器之前,第一红外对管传感器和第二红外对管传感器沿工件传送带运动方向的距离大于工件的尺寸;第三红外对管传感器位于UV烘干室之后;3对红外对管传感器输出工件检测信号至脉冲整形电路,脉冲整形电路输出整形脉冲信号至MCU电路,MCU电路输出指令信号至脉冲放大电路,脉冲放大电路输出放大指令信号至UVLED电源。进一步地完善上述技术方案,红外对管传感器包括发射管和接收管,发射管采用TSAL6200红外发射管,接收管采用HS0038B红外接收管。进一步地,脉冲整形电路采用555芯片构成。进一步地,所述指令信号包括两路逻辑信号,脉冲放大电路采用9013三极管构成,两路逻辑信号分别经9013三极管构成的放大电路进行信号放大输出。进一步地,还包括指示灯电路,指示灯电路包括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MCU电路分别输出开关信号至红色发光二极管和绿色发光二极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3对红外对管传感器自动检测是否有工件传送至UV烘干室,无需人为干预,即可对UVLED电源进行控制,使UVLED电源工作在预热模式/满功率模式/停机模式,从而有效地节约电能,减少生产成本;同时,设置有指示灯电路,指示UVLED电源的工作状态,直观明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路结构框图;图3为图2中脉冲整形电路连接图;图4为图2中脉冲放大电路连接图;图5为图2中指示灯电路连接图;图中,1、工件传送带;2、UV烘干室;3、第一红外对管传感器;4、第二红外对管传感器;5、第三红外对管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技术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的表示和描述。实施例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UVLED电源用自动控制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工件传送带1和设置在工件传送带1上的UV烘干室2;还包括红外对管检测模块、脉冲整形电路、MCU电路、辅助电源、脉冲放大电路和指示灯电路。所述红外对管检测模块包括3对红外对管传感器,分别为第一红外对管传感器3、第二红外对管传感器4和第三红外对管传感器5,每对红外对管传感器对应设置在工件传送带1的两侧;第一红外对管传感器3和第二红外对管传感器4位于UV烘干室2之前,且第一红外对管传感器3置于第二红外对管传感器4之前,第一红外对管传感器3和第二红外对管传感器4沿工件传送带1运动方向的距离大于工件的尺寸;第三红外对管传感器5位于UV烘干室2之后。红外对管传感器包括发射管和接收管,发射管采用TSAL6200红外发射管,接收管采用HS0038B红外接收管,3个红外接收管分别用于检测传送带上是否有工件通过,并分别输出3处的工件检测信号S1、S2和S3。对于红外对管传感器,当有工件挡住红外射线时,接收端发出高电平信号,否则发出低电平信号;这样,根据接收端的高低电平信号,就可以判断是否有工件经过;以Si为第i个红外对管传感器接收端的信号,Si=1(i=1,2,3)代表检测到工件,Si=0(i=1,2,3)代表未检测到工件。如图2所示,工件检测信号S1、S2和S3连接至脉冲整形电路的输入,脉冲整形电路输出3路整形脉冲信号至MCU电路,MCU电路输出指令信号至脉冲放大电路,所述指令信号由两路逻辑信号(X1和X2)组成;脉冲放大电路输出放大指令信号(Y1和Y2)至UVLED电源。如图3所示,脉冲整形电路采用555芯片构成,输入信号UI分别与555芯片的TH引脚和TR引脚连接,GND引脚接地,Vcc和Rd引脚接电源Vcc,C-U引脚接电容后接地,OUT引脚为输出信号Uo。本实施例中,3路工件检测信号S1、S2和S3分别经脉冲整形电路进行脉冲整形,从而得到更加可靠的高低电平,避免信号丢失和误触发,提高系统的可靠性。MCU电路,采用单片机实现对输入数据的采集和逻辑处理,并输出两路逻辑信号(X1和X2),此逻辑信号最终送至UVLED电源接口,实现UVLED电源的预热模式、满功率模式和停机模式的设置。如图4所示,脉冲放大电路采用9013三极管构成,两路逻辑信号(X1和X2)分别连接至两个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阻后接电源Vcc,两个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输出放大脉冲信号(Y1和Y2)至UVLED电源接口。脉冲放大电路,对单片机输出的控制脉冲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增强驱动能力,提高控制信号的可靠性。如图5所示,指示灯电路包括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MCU电路输出两个控制信号(C1和C2)分别控制红色发光二极管(L1)和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L2)的开关;两个控制信号(C1和C2)分别通过三极管驱动电路来控制两个二极管。指示灯电路,用于对UVLED电源工作状态的指示;当UVLED电源工作在停机模式时,红色发光二极管常亮;当UVLED电源工作在预热模式时,绿色发光二极管常亮;当UVLED电源工作在满功率模式时,绿色发光二极管闪烁。辅助电源采用标准的模块电源,实现220V交流输入、5V直流输出,为单片机供电。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待烘干工件在传送带上自左向右运行,将先后被3对红外对管传感器检测到,并分别输出工件检测信号S1、S2和S3;具体逻辑如下:(1)当S2=1时,即有工件即将进入UV烘干室2,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V LED电源用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工件传送带和设置在工件传送带上的UV烘干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外对管检测模块、脉冲整形电路、MCU电路和脉冲放大电路;/n所述红外对管检测模块包括3对红外对管传感器,分别为第一红外对管传感器、第二红外对管传感器和第三红外对管传感器,每对红外对管传感器对应设置在工件传送带的两侧;第一红外对管传感器和第二红外对管传感器位于UV烘干室之前,且第一红外对管传感器置于第二红外对管传感器之前,第一红外对管传感器和第二红外对管传感器沿工件传送带运动方向的距离大于工件的尺寸;第三红外对管传感器位于UV烘干室之后;/n3对红外对管传感器输出工件检测信号至脉冲整形电路,脉冲整形电路输出整形脉冲信号至MCU电路,MCU电路输出指令信号至脉冲放大电路,脉冲放大电路输出放大指令信号至UV LED电源。/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22 CN 20192073888681.一种UVLED电源用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工件传送带和设置在工件传送带上的UV烘干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外对管检测模块、脉冲整形电路、MCU电路和脉冲放大电路;
所述红外对管检测模块包括3对红外对管传感器,分别为第一红外对管传感器、第二红外对管传感器和第三红外对管传感器,每对红外对管传感器对应设置在工件传送带的两侧;第一红外对管传感器和第二红外对管传感器位于UV烘干室之前,且第一红外对管传感器置于第二红外对管传感器之前,第一红外对管传感器和第二红外对管传感器沿工件传送带运动方向的距离大于工件的尺寸;第三红外对管传感器位于UV烘干室之后;
3对红外对管传感器输出工件检测信号至脉冲整形电路,脉冲整形电路输出整形脉冲信号至MCU电路,MCU电路输出指令信号至脉冲放大电路,脉冲放大电路输出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鹏付强胜尹大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艾飞特智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