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供电的转轴振动主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51551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4:24
公开了自供电的转轴振动主动控制系统,自供电的转轴振动主动控制系统中,内壳体固定连接转轴,第一端盖可转动连接内壳体,第二端盖可转动连接内壳体,外壳体固定连接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永磁体固定连接外壳体,线圈架固定安装于内壳体,励磁线圈缠绕于线圈架与永磁体产生相对运动以产生电能,加速度传感器固定连转轴以实时测量转轴的振动信号,弹性元件固定连接转轴,作动器固定连接弹性元件使得施加的作用力经由弹性元件作用于转轴,控制器电连接励磁线圈,所述控制器连接加速度传感器和作动器,功率放大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以放大所述控制信号。

Active control system of shaft vibration with self power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供电的转轴振动主动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主动控制
,特别是一种自供电的转轴振动主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工业化的程度也飞速提高,现代工业生产的机械设备正逐步走向复杂化、高速化、自动化。精密的工业生产过程越来越依赖于电机和相关机械设备高效可靠、安全平稳的运作。机械振动对于大多数的工业机械/工程结构及仪器仪表是有害的,它常常是造成机械和结构恶性破坏和失效的直接原因,例如1940年美国的TacomaNarrows吊桥在中速风载下,因卡门漩涡引起桥身扭转振动和上下振动而坍塌。1972年日本海南电厂的一台66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在试车中因发生异常振动而全机毁坏,长达51米的主轴断裂飞散,联轴节及汽轮机叶片穿透厂房飞落至百米之外。旋转机械是电力工业重要的组成部分,转子系统是其关键部件。为了防止旋转机械由振动而产生的疲劳、噪声和故障等问题,需要对转子系统的振动进行控制,实际上在各类旋转机械的转子系统上都采用了各种各样的被动抑振措施。随着现代旋转机械参数的不断提高,生产上对降低转子系统的振动,提高机组稳定性的要求与日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供电的转轴振动主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内壳体,其固定连接转轴,/n第一端盖,其可转动连接内壳体,/n第二端盖,其可转动连接内壳体,/n外壳体,其固定连接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n永磁体,其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n线圈架,其固定安装于所述内壳体,/n励磁线圈,其缠绕于所述线圈架与所述永磁体产生相对运动以产生电能,/n加速度传感器,其固定连所述转轴以实时测量所述转轴的振动信号,/n弹性元件,其固定连接所述转轴,/n作动器,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元件使得施加的作用力经由弹性元件作用于转轴,/n控制器,其电连接励磁线圈,所述控制器连接加速度传感器和作动器,/n功率放大器,其电连接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供电的转轴振动主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内壳体,其固定连接转轴,
第一端盖,其可转动连接内壳体,
第二端盖,其可转动连接内壳体,
外壳体,其固定连接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
永磁体,其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
线圈架,其固定安装于所述内壳体,
励磁线圈,其缠绕于所述线圈架与所述永磁体产生相对运动以产生电能,
加速度传感器,其固定连所述转轴以实时测量所述转轴的振动信号,
弹性元件,其固定连接所述转轴,
作动器,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元件使得施加的作用力经由弹性元件作用于转轴,
控制器,其电连接励磁线圈,所述控制器连接加速度传感器和作动器,
功率放大器,其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供电的转轴振动主动控制系统,其中,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外端分别通过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固定,第一轴承的内侧通过内壳体的轴肩固定,第二轴承的内侧通过轴承固定轴套固定于内壳体,永磁体经由第一端盖和外壳体夹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供电的转轴振动主动控制系统,其中,所述主动控制系统还包括,
作动器盖板,其设在所述作动器上,
预紧螺栓,其设在所述作动器盖板以调节所述弹性元件的预紧力。


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鑫张骞乔百杰杨亮东陈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